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主要學科方向有熱力循環理論與系統仿真、熱流體力學與葉輪機械、內燃機燃燒與排放控制、汽車動力總成與控制、工程熱物理、製冷空調中的能源利用、低溫系統流動傳熱、煤的多相流燃燒熱物理等。注重與化工、生物、信息、環境等學科的交叉與結合,發展學科新生長點,包括燃料電池與燃氣輪機聯合發電、石油替代途徑與新能源汽車、太陽能熱利用與建築節能、納/微系統輸送和溫控、生物質氣化發電、光催化制氫和電動汽車多能源動力控制系統等。

學科排名

本一級學科中,全國具有“博士一級”授權的高校共32所,本次有25所參評;還有部分具有“博士二級”授權和碩士授權的高校參加了評估;參評高校總計45所。 註:以下相同得分按學校代碼順序排列。

2012年教育部學科排名

排名 學校代碼及名稱 得分
1 10003 清華大學 97
2 10698 西安交通大學 92
3 10248 上海交通大學 88
10335 浙江大學
5 10487 華中科技大學 85
6 10056 天津大學 81
10213 哈爾濱工業大學
10286 東南大學
9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78
10251 華東理工大學
11 10079 華北電力大學 77
12 10299 江蘇大學 76
13 10007 北京理工大學 73
10008 北京科技大學
10141 大連理工大學
10252 上海理工大學
90038 海軍工程大學
18 10183 吉林大學 71
10217 哈爾濱工程大學
10247 同濟大學
10291 南京工業大學
10422 山東大學
10611 重慶大學
10699 西北工業大學
25 11414 中國石油大學 70
26 10188 東北電力大學 69
10337 浙江工業大學
10486 武漢大學
10731 蘭州理工大學
30 10004 北京交通大學 66
10256 上海電力學院
10294 河海大學
10459 鄭州大學
34 10069 天津商業大學 65
10149 瀋陽化工大學
10319 南京師範大學
10490 武漢工程大學
38 10127 內蒙古科技大學 63
10143 瀋陽航空航天大學
10146 遼寧科技大學
10147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10148 遼寧石油化工大學
10338 浙江理工大學
10489 長江大學
10593 廣西大學

教育部排名

本一級學科在全國高校中具有“博士一級”授權的單位共19個,本次參評16個;具有“博士點”授權的單位共23個,本次參評11個;還有4個具有“碩士點”授權的單位也參加了本次評估。參評高校共31所。

學校代碼及名稱 整體水平
排名
得分
10698 西安交通大學 1 98
10003 清華大學 2 93
10335 浙江大學 3 92
10248 上海交通大學 4 89
10056 天津大學 5 80
10487 華中科技大學 6 79
10213 哈爾濱工業大學 7 78
10358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7

78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9 77
10251 華東理工大學 10 73
10286 東南大學 10 73
10079 華北電力大學 12 72
10141 大連理工大學

12

72

10007 北京理工大學 14 70
10008 北京科技大學 15 68
10611 重慶大學 15 68
10247 同濟大學 17 67
10299 江蘇大學 17 67
10459 鄭州大學 17 67
10533 中南大學

17

67

10699 西北工業大學

17

67

10217 哈爾濱工程大學 22 66
10291 南京工業大學 22

66

10486 武漢大學 22 66
10005 北京工業大學 25 65
10337 浙江工業大學

25

65

10004 北京交通大學 27 63
10220 大慶石油學院 27 63
10110 <b> 中北大學 </b> 29 62
10708 陝西科技大學 30 60
10264 上海水產大學 31 59

研究方向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主要學科方向有熱力循環理論與系統仿真、熱流體力學與葉輪機械、內燃機燃燒與排放控制、汽車動力總成與控制、工程熱物理、製冷空調中的能源利用、低溫系統流動傳熱、煤的多相流燃燒熱物理等。注重與化工、生物、信息、環境等學科的交叉與結合,發展學科新生長點,包括燃料電池與燃氣輪機聯合發電、石油替代途徑與新能源汽車、太陽能熱利用與建築節能、納/微系統輸送和溫控、生物質氣化發電、光催化制氫和電動汽車多能源動力控制系統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