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成不必在我

功成不必在我,亦可為成功不必在我,是指功績、事情、事業的成功,沒有必要看我一個人。可以理解這件事不是非我不可,也可以理解為一件事情的成功的必然因素不在於我,體現了一種寬廣大度和高尚情懷。

基本信息

原文出處及背景

胡適1932年致畢業生 原載1932年7月3日《 獨立評論》第7號 這一兩個星期里,各地的大學都有畢業的班次,都有得多的畢業生離開學校去開始他們的成人事業。 學生的生活是一種享有特殊優待的生活,不劣稚一點,不臉吵鬧鬧,社會都能縱容他們,不肯嚴格的要他們負行為的責任。現在他們要撐起自己的肩膀來挑他們自己的擔子了。在這個國難最緊急的年頭,他們的擔子真不輕!我們祝他們的成功,同時也不忍不依據自己的經驗,贈他們幾句送行的贈言,–雖未必是救命毫毛,也許做個防身的錦囊罷! 你們畢業之後,可走的路不出這幾條:絕少數的人還可以在國內或國外的研究院繼續做學術研究;少數的人可以尋著相當的職業;此外還有做官,辦黨,革命三條路;此外就是在家享福或者失業親居了。 走其餘幾條路的人,都不能沒有墮落的危險。墮落的方式很多,總括起來,約有這兩大類: 第一是容易拋棄學生時代求知識的欲望。你們到了實際社會裡,往往學非所用,往往所學全無用處,往往可認完全用不著學問,而一樣可認胡亂混飯吃,混官吃。在這種環境裡即使向來抱有求知識學問的人,也不免心灰意懶,把求知的欲望漸漸冷淡下去。況且學問是要有相當的設備的;書籍,實驗室,師友的切磋指導,閒暇的工夫,都不是一個平常要餬口養家的人的能容易辦到的。沒有做學問的環境,又誰能怪我們拋棄學問呢? 第二是容易拋棄學生時代理想的人生的追求。少年人初次和冷酷的社會接觸,容易感覺理想與事實相去太遠,容易發生悲觀和失望。多年懷抱的人生理想,改造的熱誠,奮鬥的勇氣,到此時候,好像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了。渺小的個人在那強烈的社會爐火里,往往經不起長時期的烤煉就熔化了,一點高尚的理想不久就幻滅了。抱著改造社會的夢想而來,往往是棄甲拋兵而走,或者做了惡勢的俘虜。你在那牢獄裡,回想那少年氣壯時代的種種理想主義,好像都成了自誤誤人的迷夢!從此以後,你就甘心放棄理想人生的追求,甘心做現在社會的順民了。要防禦這兩方面的墮落,一面要保持我們求知識的欲望,一面要保持我們對人生的追求。 有什麼好方法子呢?依我個人的觀察和經驗,有三種防身的藥方是值得一試的。 第一個方子只有一句話:“總得時時尋一兩個值得研究的問題!”問題是知識學問的老祖宗;古往今來一切知識的產生與積聚,都是因為要解答問題,–要解答實用上的困難和理論上的疑難。所謂“為知識而求知識”,其實也只是一種好奇心追求某種問題的解答,不過因為那種問題的性質不必是直接套用的,人們就覺得這是無所謂的求知識了。 我們出學校之後,離開了做學問的環境,如果沒有一二個值得解答的問題在腦子裡盤旋,就很難保持求學問的熱心。可是,如果你有了一個真有趣的問題逗你去想他,天天引誘你去解決他,天天對你挑釁你無可奈何他,–這時候,你就會同戀愛一個女子發了瘋一樣,坐也坐不下,睡也睡不安,沒工夫也得偷出工夫去陪她,沒錢也得縮衣節食去巴結她。沒有書,你自會變賣家私去買書;沒有儀器,你自會典押衣物去置辦儀器;沒有師友,你自會不遠千里去尋師訪友。你只要有疑難問題來逼你時時用腦子,你自然會保持發展你對學問的興趣,即使在最貧乏的知識中,你也會慢慢的聚起一個小圖書館來,或者設定起一所小試驗室來。所以我說,第一要尋問題。腦子裡沒有問題之日,就是你知識生活壽終正寢之時!古人說,“待文王而興者,凡民也。若夫豪傑之士,雖無文王猶興。”試想伽利略 (GALIEO)和牛頓(NEWTON)有多少藏書?有多少儀器?他們不過是有問題而己。有了問題而後他們自會造出儀器來解決他們的問題。沒有問題的人們,關在圖書館裡也不會用書,鎖在試驗室里也不會有什麼發現。 第二個方子也只有一句話:“總得多發展一點非職業的興趣,”離開學校之後,大家總是尋個吃飯的職業。可是你尋得的職業未必就是你所學的,未必是你所心喜的,或者是你所學的而和你性情不相近的。在這種情況之下,工作往往成了苦工,就感覺不到興趣了。為餬口而做那種非“性之所近而力之所能勉”的工作,就很難保持求知的興趣和生活的理想主義。最好的救濟方法只有多多發展職業以外的正當興趣與活動。 一個人應該有他的職業,也應該有他非職業的玩藝兒,可以叫做業餘活動。往往他的業餘活動比他的職業還更重要,因為一個人成就怎樣,往往靠他怎樣利用他的閒暇時間。他用他的閒暇來打麻將,他就成了個賭徒;你用你的閒暇來做社會服務,你也許成個社會改革者;或者你用你的閒暇去研究歷史,你也許成個史學家。你的閒暇往往定你的終身。英國十九世紀的兩個哲人,彌兒(J.S.MILL)終身做東印度公司的秘書,然而他的業餘工作使他在哲學上,經濟學上,政治思想史上都占一個很高的位置; 斯賓塞(SPENCER)是一個測量工程師,然而他的業餘工作使他成為前世紀晚期世界思想界的一個重鎮。古來成大學問的人,幾乎沒有一個不善用他的閒暇時間的。特別在這個組織不健全的中國社會,職業不容易適合我們的性情,我們要想生活不苦痛不墮落,只有多方發展。 有了這種心愛的玩藝,你就做六個鐘頭抹桌子工作也不會感覺煩悶了,因為你知道,抹了六個鐘的桌子之後,你可以回家做你的化學研究,或畫完你的大幅山水,或寫你的小說戲曲,或繼續你的歷史考據,或做你的社會改革事業。你有了這種稱心如意的活動,生活就不枯寂了,精神也就不會煩悶了。 第三個方法也只有一句話:“你得有一點信心。”我們生當這個不幸的時代,眼中所見,耳中所聞,無非是叫我們悲觀失望的。特別是在這個年頭畢業的你們,眼見自己的國家民族沉淪到這步田地,眼看世界只是強權的世界,望極天邊好像看不見一線的光明–在這個年頭不發狂自殺,已算是萬幸了,怎么還能夠保持一點內心的鎮定和理想的信任呢?我要對你們說:這時候正是我們要培養我們的信心的時候!只要我們有信心,我們還有救。 古人說:“信心(FAITH)可以移山。” 又說:“只要工夫深,生鐵磨成繡花針。”你不信嗎?當拿破崙的軍隊征服普魯士,占據柏林的時候,有一位教授叫做費希特(FICHTE)的,天天在講堂勸他的國人要有信心,要信仰他們的民族是有世界的特殊使命的,是必定要復興的。費希特死的時候,誰也不能預料德意志統一帝國何時可以實現。然而不滿五十年,新的統一的德意志帝國居然實現了。 一個國家的強弱盛衰,都不是偶然的,都不能逃出因果的鐵律的。我們今日所受的苦痛和恥辱,都只是過去種種惡因種下的惡果。我們要收穫將來的善果,必須努力種現在新因。一粒一粒的種,必有滿倉滿屋的收,這是我們今日應有的信心。我們要深信:今日的失敗,都由於過去的不努力。我們要深信: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將來的大收成。 佛典里有一句話:“福不唐捐。”唐捐就是白白的丟了。我們也應該說:“功不唐捐!”沒有一點努力是會白白的丟了的。在我們看不見想不到的時候,在我們看不見的方向,你瞧!你下的種子早已生根發葉開花結果了!你不信嗎? 法國被普魯士打敗之後,割了兩省地,賠了五十萬萬法朗的賠款。這時候有一位刻苦的科學家巴斯德(PASTEUR)終日埋頭在他的化學試驗室里做他的化學試驗和微菌學研究。他是一個最愛國的人然而他深信只有科學可以救國。他用一生的精力證明了三個科學問題:(1)每一種發酵作用都是由於一種微菌的發展; (2)每一種傳染病都是一種微菌在生物體內的發展;(3)傳染病的微菌,在特殊的培養之下可以減輕毒力,使他們從病菌變成防病的藥苗。 這三個問題在表面上似乎都和救國大事業沒有多大關係。然而從第一個問題的證明,巴斯德定出做醋釀酒的新法,使全國的酒醋業每年減除極大的損失。從第二個問題的證明巴斯德教全國的蠶絲業怎樣選種防病,教全國的畜牧農家怎樣防止牛羊瘟疫,又教全世界怎樣注重消毒以減少外科手術的死亡率。從第三個問題的證明,巴斯德發明了牲畜的脾熱瘟的療治藥苗,每年替法國農家減除了二千萬法朗的大損失;又發明了瘋狗咬毒的治療法,救濟了無數的生命。所以英國的科學家 赫胥黎 (HUXLEY)在皇家學會裡稱頌巴斯德的功績道:“法國給了德國五十萬萬法朗的賠款,巴斯德先生一個人研究科學的成就足夠還清這一筆賠款了。” 巴斯德對於科學有絕大的信心,所以他在國家蒙奇辱大難的時候,終不肯拋棄他的顯微鏡與試驗室。他絕不想他有顯微鏡底下能償還五十萬萬法朗的賠款,然而在他看不見想不到的時候,他已收穫了科學救國的奇蹟了。 朋友們,在你最悲觀失望的時候,那正是你必須鼓起堅強的信心的時候。你要深信:天下沒有白費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 唐捐。

習近平總書記講話及有關功成不必在我的論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說一張藍圖抓到底,不僅需要科學決策,也需要思想境界。什麼思想境界?就是功成不必在我”。這段論述深刻揭示了長遠利益與眼前利益、革命利益與個人利益的辯證統一關係,對於解決一些領導幹部在工作中存在的急功近利傾向,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和現實針對性。

所謂“功成不必在我”,簡言之,就是說每個人要為革命事業做出最大的貢獻,但革命事業的成功未必就在我手中、在我任期、在我有生之年看到實現。這是人生的崇高境界,只有一個人達到為事業而忘我、為“大我”而棄“小我”時,才能做到“功成不必在我”。

馬克思、 恩格斯創立的 共產主義學說,就是一個必須靠“功成不必在我”的意志來圓夢的學說。它描繪的世界大同的藍圖,在階級社會中不可能實現。要到達共產主義的理想天國,需要世世代代人的接力奮鬥。在這個征程中,許多的人看不到共產主義的現實美景。明知眼前的付出不可能取得現實的回報卻義無反顧,只有具有共產主義堅定信仰的人才能做到。

從原始社會到封建社會,從推翻帝制、創建中華民國到新中國誕生、再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開闢,其間每次社會進步都有許許多多的人們為此付出長時間的艱辛乃至生命的代價。用歷史的眼光看這花開花落、朝朝暮暮,不難發現,不管是用和平方式世襲承繼,還是用戰爭手段“破舊立新”、完成更替,都是一種歷史接續,由此推動著社會發展。在這個過程中,一個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不可能完成打爛舊世界、建立新制度的歷史使命。作為微觀的“人”即一個人,他在這個歷史長河中就像天上的“流星”瞬間即失。但是,作為巨觀的“人”即廣大人民民眾,是由看似“渺小”的一個個普通人所組成,個人微不足道的力量累積,最終匯聚成為巨大的歷史洪流,推動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所以,“功成不必在我”是歷史的結論。

黨章規定:“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民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的特殊的利益。黨在任何時候都把民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共產黨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人民的利益而奉獻,而獻身。它要求每個共產黨員把人生價值定位在服務於黨和人民的事業上,而不是追求個人目標的實現、個人私慾的滿足。這一黨性要求共產黨員必須具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崇高境界和人民情懷,樹立功在黨和人民的事業順利推進,功在改革開放中遇到的困難和矛盾得到最大限度的解決,功在人民民眾得到最大實惠的思想。

“功成不必在我”

。我們進行的事業是偉大的事業,這個事業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在一年、一個任期內完成。這就要求我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全局觀、政績觀。歷史觀,就是從對歷史負責的高度,來看待自己所從事的事業,是否承繼了歷史而沒有割斷歷史,是否在前任的基礎上前行而沒有推翻前任、朝令夕改,是否經得起歷史的檢驗。全局觀,就是站在全局、戰略的高度研判形勢、決策問題,正確處理全局與局部、戰略與策略、當前與長遠的關係。政績觀,就是認真貫徹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維護和發展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不以付出損害長遠利益的代價乾殺雞取卵的蠢事,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追求一時的發展速度,不以藉口維護民眾的利益而忽視全局,搞部門利益。

把“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運用於實際工作生活中,對於一個領導幹部加強思想道德和黨性修養、解決本領恐慌、提高治理能力、走好人生之路具有重要意義。

理想是行動的指南。是樹立 鴻鵠大志還是 燕雀小志,決定了一個人以怎樣的行動對待人生。 周恩來說:“志在金錢者,其終身恆樂為富家翁;志在得官者,百計鑽營不以為恥”。他認為,“立志者,當計其大舍其細,則所成之事業,當不至限於一隅,私於個人矣。”就是說,一個人必須立大志,為國家民族,才能成大事。作為黨員和領導幹部,這裡所立的“大志”、成就的“大事”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只有樹立這樣的壯志凌雲,才能淡化私心、私利、私慾,經受住名利、官位、金錢的考驗,不為蠅頭小利折腰;才能以事業為重、大局為重、他人為重,不為所謂個人一時的政績而 急功近利、 竭澤而漁。

“功成不必在我”,不是消極等待、無所作為,而是要立足現實,乾好當今。因為,今天承接著未來,沒有今天的堅實基礎,就不可能向未來快步邁進。因此,必須抓住當前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不斷擴展我們的發展空間。必須像釘釘子那樣,一錘一錘釘下去,實幹苦幹,夯實基礎,穩紮穩打,確保各項工作落實。必須牢固樹立問題意識,從解決問題入手,緊緊盯著薄弱環節,涉險灘,謀對策,破難題,在解決問題中推動前進。

“功成不必在我”連線著歷史和未來。一個領導幹部在繼任的時候,繼承的是前任留下的事業,卸任的時候,把成功的機會留給了後人。因此,堅持“功成不必在我”,首先,必須正確對待前任的工作。前任是一段歷史,是巨人的肩膀,否定前任就是割斷歷史,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行走,可以走得更快、更遠。撇開前任,另搞一套,必然增加工作的難度。新官上任,不只是接下前任的官位,重要的是接過前任的事業繼續前進。肯定前任所做的努力,並不是坐享前任打下的江山無所作為,而是在新的起點上繼續向前邁進。這就需要對發展現狀進行客觀評估,對新的形勢進行科學研判,在此基礎上完善措施,開始新的征程。其次,堅持不斷創新。再好的藍圖提供的也只是一種理想畫卷,把“紙上談兵”變為勝利戰果,必須根據新的實際,作出科學安排,這就要強化創新思維,創新思路,創新手段,創新載體,創造性地抓好落實。做到艱苦創業,紮實做事,經手的事項辦一件成一件。

堅持“功成不必在我”必須處理好顯績與潛績的關係。做到“功成不必在我”,難在如何看待“功成”?這裡的“功成”,第一,指事業成功,是說革命事業不可能在一個人手上完成,它告誡我們,事業之成是個漸進的過程,如果忘記了這條規律,就會急功近利、拔苗助長、犯“大躍進”那樣的錯誤。第二,指事業成功所帶來的名利,是說不能把事業僅僅當作自己獲取名利的手段,它告誡我們,如果工作指導思想發生偏差,考慮個人名利過多,就處理不好革命利益與個人利益、長遠利益與眼前利益的關係,就容易出現重眼前、輕長遠,重治標、輕治本,重立竿見影、輕循序漸進,重顯績、輕潛績的問題。第三,指“功”不必“在我”,但事“在我”,它告誡我們,不求功是共產黨人的應有境界,但不求功絕不是不做事。為黨做事、為人民盡責,是我們的責任、崗位的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功成不必在我’,實際上就是要處理好大我和小我的關係,長遠利益、根本利益和個人抱負、個人利益的關係。”因此,作為一名黨員和領導幹部,必須樹立正確的事業觀、政績觀,全身心投入事業,少想事業給自己帶來的名利和好處。

堅持“功成不必在我”必須善於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功成不必在我”的“我”,不僅是對哪個人的要求,也包括“我們”,涵蓋所有共產黨員和領導幹部。因此,必須使廣大黨員、幹部明白,我們的事業決定了必須“功成不必在我”,這方面前輩已經為我們做出了榜樣。“功成不必在我”的背後,是“功成”在後人,在他人。作為繼任者,我們已經享受了“功成不必在我”的實惠,我們的後來人還會繼續享受這種實惠。同時,作為當任者,理所當然要不辱使命,繼續把事業做成,把“蛋糕”做大,為後人、為未來留下更多財富。因此,必須團結一切力量,擴大共同理想的基礎,發揮各方面的積極主動性。把廣大幹部引導到幹事業上來,必須正確認識自己,包括客觀認識自己能力、水平、力量的局限;必須學會欣賞別人、發現別人的優點,發揮別人的聰明才智,包括寬容別人的缺點和不足,不求全責備;必須防止和克服“武大郞開店”的狹隘心態,歡迎後來者居上,樂為人才讓路,甘當綠葉扶紅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