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瑑

唐劉瑑字子全。幼苦學,能屬文,才藻優贍。大中初,為翰林學士。

人物簡介

劉瑑者,彭城人。祖璠,父煟。瑑,開成初進士擢第。會昌末,累遷尚書郎、知制誥,正拜中書舍人。大中初,轉刑部侍郎。瑑精於法律,選大中以前二百四十四年制敕可行用者二千八百六十五條,分為六百四十六門,議其輕重,別成一家法書,號《大中統類》,奏行用之。出為河南尹,遷檢校工部尚書、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使。十一年五月,加檢校禮部尚書、太原尹、北都留守、河東節度觀察等使。其年十二月入朝,拜戶部侍郎,判度支。尋以本官同平章事,領使如故。十二年,累加集賢殿大學士。罷相,又歷方鎮,卒。

大唐紫金魚袋劉瑑

授蕭鄴監修國史劉瑑集賢殿大學士制
門下:康濟生靈,必在陶甄之化;稽參政事,允歸王佐之才。況乎元首股肱,義均一體,葉心同德,予懷所嘉,式兼刊綜之榮,用舉褒隆之典。朝散大夫守工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充集賢殿大學士上柱國彭城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賜紫金魚袋蕭鄴,襟神清肅,器鑒精通,敷贊大猷,孫宏有慎厚之行。朝議大夫尚書戶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判度支上柱國賜紫金魚袋劉瑑,業履清方,風標峻整,彌綸庶務,安國乃任職之臣。而皆詞煥丹青,道潤金璧,匡衡貢禹,經術該明。孔光師丹,議論寬博。或頃司邦計,茂厎慎之規;或嘗擁節旄,著繕完之績。洎膺樞近,益暢謀猷,每見沃心,實諧注意。俾厥後為堯舜,納百姓於休和,即竭乃誠,期於予理。子長、子駿之職,石渠、天祿之書,稽合異同,裁成褒貶,儒雅之任,迭選攸宜。式表茂勛,用榮兼領,永綏寵渥,往孚於休。鄴可監修國史,瑑可兼充集賢殿大學士,餘各如故。主者施行。 

紫金魚袋

唐、宋官銜常有此名,紫指紫衣;金魚袋,用以盛鯉魚狀金符。一般佩於腰右。官服分別顏色,從唐代開始是:三品以上紫袍,佩金魚袋;五品以上緋(大紅)袍,佩銀魚袋;六品以下綠袍,無魚袋。官吏有職務高而品級低的,仍須按照原品服色。如任宰相而不到三品的,其官銜中必帶賜紫金魚袋;州的長官刺史,亦不拘品級都穿緋袍。
另金魚袋\銀魚袋也可作為一種類似榮譽稱號的職位授予官員。以上歷代略有不同。這種服色制度,到清代才完全廢除,只在帽頂及補服上分別出品級。簡言之,清代公服原則上都是藍色,只在慶典時可以用絳色;外褂平時都是紅青色,素服時改用黑色。

野史逸聞

唐劉瑑字子全。幼苦學,能屬文,才藻優贍。大中初,為翰林學士。是時新復河湟,邊上戎事稍繁。會院中諸學士或多請告,瑑獨當制。一日近草詔百函,筆不停綴,詞理精當。夜艾,帝復召至御前,令草喻天下制。瑑濡毫抒思,頃刻而告就。遲明召對,帝大嘉賞。因而面賜金紫之服。瑑以文學受知,不數年,卒至大用。其告喻制曰:"自昔皇王之有國也,何嘗不文以守成,武以集事,參諸二柄,歸於大寧。朕猥荷丕圖,思弘景業。憂勤戒惕,四載於茲。每念河湟土疆,綿亘遐闊。天寶末,犬戎乘我多難,無力御奸,遂縱腥膻,不遠京邑。事更十葉,時近百年。卿士獻能,靡不竭其長策。朝廷下議,皆亦聽其直詞。盡以不生邊事為永圖,且守舊地為明理。荏苒於是,收復無由。今者天地儲祥,祖宗垂瑑,將士等櫛沐風雨,暴露效野。披荊榛而刀斗夜嚴,出豺狼而穹廬曉破。動皆如意,古無與京。念此誠勤,宜加寵賞。"詞不多載。(出鄭處誨所撰《劉瑑碑》)

【譯文】

唐朝的劉瑑,字子全,幼年時就苦學,文章寫得好,才思敏捷,詞藻豐富。唐宣宗大中初年時為翰林院學士。當時剛剛收復了河湟一帶的疆土,邊境上戰事頻繁。這時候,翰林院的學士們都請求去了邊境,只有劉瑑一人起草檔案,一天要起草一百多件詔書,筆總是不停,然而文章卻是條理精當,詞句妥貼。天亮時,皇帝把他召到面前,讓他起草一份《喻天下制》。他潤筆構思,一會兒寫完了,天亮時告訴了皇上,皇帝大加讚賞,當面賜他金紫衣。劉瑑以他的文章而知名,沒幾年,升為重要的官職。他起草的那份《喻天下制》是這樣寫的:自從當年皇帝建國以來,都是以文守業,以武衛國,只有這兩項齊備,國家才能安寧。繼承大業以來,常常想到弘道至景龍年間的大亂,時常警惕。四年多來,每當想到寬廣遼闊的河湟疆土,在天寶末年,邊境少數民族乘國內多難,無力抵抗之機,縱馬進犯,接近京郊,將近十年。從那時到現在,將近一百年了,在這期間,當官的貢獻自己的才能,竭心盡力,朝廷中的大事,也能聽取下面的直諫,都是為了保衛國家的疆土,使邊境永保全寧。時間漸漸過去,失去的土地仍然沒有收復。現在是天地呈祥,祖宗保佑,將士們櫛風沐雨,露宿郊野,披斬暫棘,晝夜防守,趕走豺狼,收復失地。行動聽從皇帝的旨意,是自古以來無法比的,每當想到將士們忠誠、勤勉的時候,應該給予獎賞。詞賦不便再多寫它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