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玲[京梆子藝術家]

劉玉玲[京梆子藝術家]

劉玉玲,著名戲曲表演藝術家、戲曲聲樂家、京梆子代表人物、國家一級演員獲中國戲劇首屆梅花獎、國務院突出成就特別津貼,文化部優秀專家及北京文化系統藝得標兵稱號中國劇協理事,北京文聯委員,北京劇協藝委會副主任,中國戲曲表演學會副會長,北京政協委員。現任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兼藝術委員會委員、北京戲劇家協會常務理事兼表演藝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戲曲表演學會副會長、中國音樂家協會戲曲聲樂研究會會員、北京音樂家協會會員。獲文化部“優秀專家”稱號。

基本信息

簡介

劉玉玲 劉玉玲

劉玉玲是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培養成長的著名戲曲表演藝術家和戲曲聲樂家,當今京梆子代表人物。現任中國劇協理事、北京劇協名譽副主席、中國戲曲表演學會副會長、梅花獎評審專家庫成員,梆子藝術研究會籌委會召集人,被定為北京地區梆子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代表作有《王寶釧》《竇娥冤》等。

藝術經歷

劉玉玲 劉玉玲

l947年生於北京。l952年五歲時即進入北京宣武區城隍廟國小,接受建國初期首都北京嚴格正規,有豐富校外活動的國小學習和教育,並在少年之家舞蹈隊任領舞,學校歌詠隊任指揮和領唱,區少先隊歡迎勞模大會上任司儀,展覽會上任講解員等,成為文藝公眾活動積極分子,早早顯示出超人的文藝天賦。

l958年1l歲時考入北京新中華梆子劇團學員班,學藝京梆子,工青衣閨門旦。開蒙恩師李雲卿,後師從京梆子一代宗師、老一輩京梆子代表人物恩師李桂雲。學習自覺刻苦,除學唱功外,主動苦練各種身段功。學習三個月即主演《王寶釧•大登殿》,一年後救場主演《蝴蝶杯》全劇女主人公胡鳳蓮,l3歲為中國唱片公司灌制《大登殿》唱片,被李桂雲喜稱為“小玲子”(“小靈子”) ,從此成為她最得意的弟子。

l96l年成立北京青年梆子劇團,l4歲的劉玉玲即為領銜主演之一,已能主演全本《三娘教子》,全本《王寶釧》,《蝴蝶杯》,《撿柴》,《周仁獻嫂》,《汾河灣》,《秦香蓮》,全本《孟姜女》,《九件衣》,《忠保國》,《朱痕記》,《斷橋》,《走雪山》,《金水橋》,《櫃中緣》等傳統戲,塑造十數個古代婦女形象。

上世紀6O年代,京城眾多女聲樂家向梆子唱法學習取經,劉玉玲充當“小先生”,從此為她奠定了一個一生向聲樂界求師訪友,互相借鑑的關係。
6O年代排演現代戲《社長的女兒》和《豐收之後》,分飾其中社長女兒和趙五嬸一少一老兩女主人公。“文革”期間移植多出京劇樣板戲,主演《沙家浜》阿慶嫂,《龍江頌》江水英,《杜鵑山》柯湘,《審椅子》民兵隊長,不僅塑造多個現代“紅色經典”婦女形象,還學會其中全部京劇唱腔,向京劇唱法借鑑。

l977年粉碎“四人幫”後,被借調到中國歌劇舞劇院同郭蘭英、李元華一起輪流主演恢復上演的新歌劇《白毛女》長達大半年之久,從而又成為新歌劇一代宗師郭蘭英的得意弟子,被郭稱為“第三代喜兒”,深入領略了新歌劇的唱法和表演,受惠一生。
l978年又被借調到新建北京歌舞團擔任民歌獨唱,出訪羅馬尼亞巡迴演出。她所唱《翻身道情》、《趕牲靈》等民歌及用羅語演唱的羅民歌《晚上好,親愛的朋友們》是每場演出反應最火爆的節目。

劉玉玲 劉玉玲

作為北京市代表參加全國第一次民族民間唱法調演,並作為優秀選手同黃虹、朱逢博等並駕齊驅,參加最後匯報演出。著名音樂家李凌在《北京日報》撰文以《唱心》為題熱贊劉玉玲所唱民歌。

1979年被選拔為北京市文藝界代表參加林乎加市長(當時還稱作革委會主任)率領的北京市友好代表團訪問日本,在各種歡迎場合清唱京梆子、中國民歌及用日語演唱的日本《櫻花》等民歌,增添代表團友好使命的魅力和親和力。

1979年訪日歸來後返回梆子團,立即連續領銜首演三出京梆子大戲:王滌新新編《竇娥冤》,李瑞明、范鈞宏新編《蝴蝶杯》和《狀元打更》。

劉玉玲首演的三出京梆子大戲成為首都菊壇恢復上演傳統戲的重點劇目,標誌京梆子在首都的再度輝煌,也標誌她本人戲曲歌唱和表演藝術的趨於成熟。她已不自覺地進入了新設的中國戲劇梅花獎評審的視線。

1984年,榮獲北京市首屆中青年調演的最高獎,首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為京津冀三地梆子演員第一獎。推出京梆子折子戲專場,一晚連演四個不同風格和行當的折子戲(劇目見本刊各專場節目單),不設主持人,連軸接演,演足三小時,震驚首都劇壇,“颳起劉玉玲鏇風”(《戲劇報》,即今《中國戲劇》專文用語),一直刮進北京大學百年講堂!

1985年,劉玉玲和恩師李桂雲同在這一年先後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

l986年,劉玉玲主演李華新編《一夜皇后》,成功塑造李鳳姐新舞台形象,發展清純型花旦鳳貌,推出京梆子新聲,榮獲北京新劇目調演優秀主演獎。中國唱片社錄製出版全劇主要唱段錄音帶

同年,她參加河北電台主辦的京津冀魯四省市河北梆子第二屆“鳴鳳獎”大賽,獲旦角第一名。
1987年劉玉玲四十歲,大膽實踐“京梆兩下鍋”的傳統,推出“京梆兩下鍋”折子戲專場,一晚連演兩折梅派京劇,兩折梆子,于魁智助演其中《坐宮》的楊四郎,再次轟動首都劇壇。

1988年,劉玉玲自主創腔的《狀元打更》“責夫”唱段獲北京市新時期十年優秀唱腔設計一等獎。

l99l年排演高文瀾的力作《孫尚香》,塑造了一個嶄新的孫尚香形象,全劇大膽唱降b,再創京梆新聲。在首都新劇目調演中再獲優秀主演獎;評審的核心評語為“演人物不是演流派”,被京劇名宿李硯秀稱為“真是個大青衣”!

l994年,在梆子不景氣的狀態下逆境奮起更上一層樓,在不設音響設備的北京音樂廳同譚利華指揮的北京交響樂團合作,推出梆子、京劇、新歌劇、美聲“四下鍋”交響伴唱獨唱會,獲得成功,受到菊壇和樂壇的雙重推崇,被觀眾視為“輝煌”!

同年,應中央電視台之邀錄播梆子折子戲專場,演出三個摺子。

同年,參加慶祝郭蘭英舞台生涯六十年演出。經郭親自指定,劉玉玲作為她四個最得意弟子之一,同李元華、彭麗嬡、萬山紅一起演出晚會最矚目的節目《白毛女》片段。 

1997年被評為北京市文化系統統“十大藝德標兵”。

從l990年起的整個90年代,劉玉玲推出一批有社會影響的梆子戲歌,先後有施光南譜毛主席《七律-長征》,朱維英譜蘇軾《赤壁懷古》、《春來了》(1996年春節戲曲晚會主題曲)等,推動了“戲歌”這一新藝術形式的發展。

劉玉玲所唱《赤壁懷古》在l999年首屆電視邀請賽中獲優秀演唱首獎。

2OO1年,劉玉玲在十年無機會排新戲之後“重出江湖”,策劃重新整理和排演《王寶釧》四個摺子系列,並對《大登殿》核心唱段策劃重大修改,顯著提高思想性和藝術性,好評如潮,反映強烈。

賈慶林同志(時任中共北京市委書記)應劉玉玲出面邀請觀看了中央電視台直播演出的《王寶釧》。

2OO2年,北京梆子劇團只爭朝夕排出郭啟宏改編的《忒拜城》,劉玉玲出演編導特意“加料”的王后一角,並率團首次出征國外,造成“中國梆子驚艷希臘”的氣勢。賈慶林同志再應劉玉玲出面邀請觀看《忒拜城》。 

京梆代表人物劉玉玲 京梆代表人物劉玉玲

2003年,劉玉玲在《中國戲劇》發表論文《我的戲曲藝術觀》以及為紀念梅花獎設立2O年所寫論文《梅花獎永遠激勵我攀登》,並參加紀念演出。
同年,參加香港“中國傳奇藝術節”,演出《王寶釧》,被香港觀眾譽為“演活了王寶釧”。

被評為2OOl-2003年度北京市文化系統優秀黨員,文化局黨組為她錄製記錄片;獲北京市“三八紅旗手”;2002至2O06年度“三下鄉”個人先進分子。

20O4年,劉玉玲經梅葆玖親點,應邀參加紀念梅蘭芳11O年誕辰名家演唱會,再次“京梆兩下鍋”,唱梆子《大登殿》和京劇《鳳還巢》。

2006年赴哥倫比亞參加國際戲劇節,演出《忒拜城》。

同年,劉玉玲參加“中華梅花戲曲藝術團”赴台灣演出和交流。

京梆代表人物劉玉玲 京梆代表人物劉玉玲

2007年,劉玉玲6O歲,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由孫毓敏主編的《戲曲家叢書》,其中有黃金祺著劉玉玲傳記:《一生奮鬥獻京梆—京梆子代表人物劉玉玲》。

同年,中國唱片公司出版《竇娥冤》和《一夜皇后》音碟(CD),劉玉玲憑此榮獲姍姍來遲的中國金唱片獎

同年,劉玉玲發起組織“梆子藝術研究會”,任籌委會召集人,並在全國政協禮堂組織“中國梆子藝術展演”,有九省二直轄市l2 個不同梆子劇種的二十多位梅花獎得主及代表人物參加演唱,中央電視台鄭重錄播,反應強烈。

2007-2OO8年間,京津冀三地梆子多次分別在三地組織三地名家演唱會,劉玉玲都自然被尊為首席藝術家領銜參演。全國政協賈慶林主席在京三度觀看。

同一期間,劉玉玲還參加梅花獎演出團,特別是北京文聯“和諧之聲”藝術團赴外地及北京各郊區或基層的頻繁演出。

2008北京奧運期間,劉玉玲參加在國家大劇院和長安戲院的隆重奧運演出。

同年底,北京的梆子被批准為北京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劉玉玲和師姐王鳳芝一起被定為傳承人。

藝術追求

京梆代表人物劉玉玲 京梆代表人物劉玉玲

劉玉玲的藝術特色是:扮相端莊秀麗,做派雍容瀟灑,尤善唱心演情,塑造人物;嗓音“寬、厚、亮、脆、圓、甜、潤”,行腔高低自如,強弱分明。

劉玉玲形成的戲曲藝術觀和目標是:“用不斷完善的戲曲手段來塑造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她認為:“對所演人物要有明確定位”,“要演人物不演自己”,“要演人物不演行當或流派”,“技要為人物服務,不只為掌聲服務”。

劉玉玲一生追求用聲來塑造人物,一生求師訪友,虛心求教,廣索博採,孜孜不倦,以圖不斷提高自己的聲樂修養,儘可能長地保持自己的歌喉青春。

1987年她對自己所唱的京梆子提出“三認可”追求:老觀眾認可為梆子;新觀眾特別是青年觀眾認可為好聽;聲樂家認可為符合聲樂科學要求。

2O02年她又提出“四美境界”的追求。根據用聲塑造人物的藝術觀,她要求她唱的梆子隨人物需要能做到:剛柔相濟、強弱分明,跌宕起伏、高低自如,具有更強的歌唱美、鏇律美、音色美、女性美。

劉玉玲曾多次應邀舉行學術講座,現身說法,講以聲塑造人物的認識和體會,並曾任中央戲劇學院聲樂系碩士研究生校外導師。

德藝雙馨的劉玉玲好看書、好看報、好看戲、好筆記,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修養;她盡受病痛折磨,百折不撓;她公事先於家事,戲比天大;她事業為重,顧全大局;她先人後己,助人為樂;她不以藝壓人以藝拿人,不拉幫結派,不拒絕同任何人合作;她熱心公益活動,是“隨叫隨到的社會活動家”

劉玉玲扶植新人無保留,先後收徒九人,她們是:高德敏(京)、李艷茹(冀)、白小玲(冀)、劉志欣(津)、蔣林燕(京)、劉誼(川劇)、王洪玲(京)、邢少燕

(冀)和苗楷玲(冀),其中一級演員六人,梅花獎二人,大多活躍在京津冀梆子舞台。

從9O年代始,劉玉玲強烈意識到:首都梆子要發展必須先正名為“京梆子”!

傳記

劉玉玲傳記 劉玉玲傳記

《一生奮鬥獻京梆》

藝林成就

她先後獲國務院首批突出成就特殊津貼,文化部優秀專家,首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第20屆中國戲劇“二度梅”,中國金唱片獎,北京市文化系統十大藝德標兵等獎勵和稱號。曾任七至十屆北京政協委員,第五、七、八次全國文代會北京代表。現任中國劇協理事,北京文聯委員,北京劇協副主席,中國戲曲表演學會副會長,梅花獎評審專家庫成員,梆子藝術研究會籌委會召集人。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