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汝陽

劉汝陽

劉汝陽,1940年生於山東夏津地藏寺,1965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同年分配到人民美術出版社做編輯工作,歷時35年,編輯美術圖書《齊白石繪畫精品集》等200餘種。曾任人民美術出版社編審,現代美術編輯室主任。

基本信息

代表作品

20世紀70年代中期師從李可染學習山水畫,1984年由李可染,劉繼卣介紹加入中國美術家協會。山水畫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美展,曾多次舉辦“劉汝陽畫展”。其作品入選《中國現代美術全集》(中國畫·山水卷)等畫冊。山水畫《灕江雨》、《麥積山》為中國畫研究院收藏。《朦朧月》、《小巷春光》等為中國美術館收藏。出版有《劉汝陽畫集》、《劉汝陽中國畫作品》等畫冊。個人簡介收入《中國專家大辭典》、《世界華人文學藝術界名人錄》等辭書。

現任職務

現為世界華人聯合會中國書畫研究會會長,人民美術出版社畫家,中國文聯書畫藝術中心畫家,中國扇子藝術學會副會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評論摘編

沈鵬 “……他原在中央美術學院攻美術史專業,可是後來從中國畫創作中發

劉汝陽畫作 劉汝陽畫作

現了‘自我’。長期來,每到一地組稿,找作者,跑印刷廠,走訪院校之餘,沒有忘記 手裡的一支畫筆,用汗水浸潤著一張又一張宣紙,追求著元氣淋漓的美感,尺幅中見尋丈的魂魄。劉汝陽以他辛勤誠實的勞動引起社會注目。……”

——摘自沈鵬《做嫁衣之餘的奉獻》

雲鶴 “……足跡遍及長城內外,大江南北,領略了祖國山河的雄奇壯美,為山水畫創作積累了豐富的感受和素材。早些年,他畫得較多的是灕江景色,漁舟帆影;繼後則畫境趨於廣泛,如江南水鄉,北國山川,黃山峨眉,石窟佛寺等等,均見於近年的作品之中。他的作品注重自然之美,又賦予生活情趣,筆墨秀潤,意境清新,韻味盎然。他的畫還有一種樸實而稚拙的情趣,這和他的為人性格恰相契合。和汝陽有過交往的人,都會感到他誠懇,親切,實在;雖言談不多,而內心之蘊蓄是很豐富的。……”

——摘自雲鶴《案牘之餘山水之間》

秦嶺雲 “……一往情深的把筆鋒指向密林,幽徑,村舍,窯洞,海島,水鄉等,這就使作品披上牧歌式的詩情和濃郁的生活風采,面對他的作品,恰似碰到一瓮新開的陳酒,烈香撲鼻,令人神往。他的創作,得之造化,得之社會,其根蔓來於生活土壤,這樣謳歌自然和生活的畫,一般閉門造車靠臆造和模仿應世的所謂作品是不可同日語的。

汝陽的山水畫,從物象,境界,語言,氣韻看,都有自己獨特的構想。他以豪邁甚而放肆的粗筆重墨,任意揮灑,拙中見趣,再加豐滿近似西法的構圖,淋漓盡致的水暈墨氣,畫面氣氛韻味,異常強烈魅人,耐人尋味。……”

——摘自秦嶺雲《自留地里長出好莊稼》

劉龍庭 “……汝陽的山水畫無論是名勝古蹟,江南帆影,塞外風光,山村小景,無不筆墨溫潤酣暢,色彩淡雅平實,風格渾厚沉穩。

他從可染老師那裡學到了適合自己的技巧方法,從大自然的山山水水之間發現了美的意蘊,又在反覆的實踐和思考中找到自己的藝術語言。……”

——摘自劉龍庭《渾厚沉穩溫潤酣暢》

程大利 “……畫畫一如他的為人,行筆厚篤,心很沉,不事機巧,很注意整體的把握。他喜用中鋒,一筆一筆去寫,連染也是一筆一筆的,很像李可染先生,追求一種千鈞墜石的意味,而不是那種”一揮而就”的才子派頭。

汝陽還有天性浪漫而細膩的一面,所以,他的中鋒線條又很抒情,疾徐頓挫由感情需要出發,因此,他的線是活的,是飽含著情感,涌動著神采的線,沒大修養的人很難做到這一點。筆下線條功夫非十年八載,更非三年五年所能得來,當是幾十年錘鍊的結果。寫到此,我想起一句”吹盡黃沙始到金”的古話,千錘百鍊,刪盡冗枝,留下的自是精華。……”

——摘自程大利《吹盡黃沙始到金》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