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關係
劉氏四兄弟:劉永言,劉永行,劉永美(陳育新),劉永好。寓意:言行美好。兩歲時老三劉永美,由於家庭生活困難,被過繼到新津縣順江鄉古家村陳耀雲家,改名為陳育新。
創業過程
1982年他們變賣手錶、腳踏車等家產,籌集1000元人民幣,作為創業初期的投入,從種植、養殖起步,歷經磨難,堅持不懈,經過六年時間,積累了1000萬元並在80年代末期轉向飼料生產。隨後的8年時間裡,他們以自己的努力讓企業滾雪球式地發展,創出了中國最大的本土飼料企業集團——希望集團。希望集團是中國100家最大的飼料生產企業的第一名,曾被中國國家工商局評選為全國500家最大私營企業第一名。
“清官難斷家務事”,但在劉家沒有難斷的家務事。創業階段,劉氏兄弟很少有不可調和的分歧,偶爾有幾次,母親大人在世的時候,最終由她來決斷;母親去世後,老大劉永言說話比較有分量,兄弟們的性格都是尊重真理,有事坐下來談,誰有理聽誰的。劉家有四個媳婦和一個女兒,創業之初,四兄弟便開了一個“大男子主義和霸權主義味道十足”的會,一致通過了“讓各自媳婦回家看孩子,今後不得參政議政”的決策,劉家內部沒有亂七八糟的事。家和萬事興,從這一點來看,劉家兄弟不贏都沒有道理。
1992年,中國第一個經國家工商局批准的私營企業集團——希望集團,在希望飼料公司的基礎上成立了。集團成立不久,按照兄弟四人的價值取向和各自特長,劉氏產業被劃為三個領域:老大劉永言向高科技領域進軍;老三負責現有產業運轉,並且開拓房地產;老二劉永行和老四劉永好一起到各地發展分公司,複製“新津模式”。產業明確之後,就該劃分產權。劉氏兄弟的分家實在“太不精彩”,兄弟四人絲毫沒有在“創業之初投資多少”和“創業之時作用大小”等方面斤斤計較,他們選擇了最簡單的方式——平均劃分資產,兄弟四人各占整個產業25%的股份。就這樣簡單,將複雜的事情簡單化,而這正是成功的企業家和不夠成功的企業家非常不同的一個地方。
劉永好和二哥劉永行在希望集團的合作堪稱是最完美的組合。劉永行擅長內部管理,劉永好擅長對外公關與談判。1993年,第一次產權明晰之後,在5月份,僅用七天的時間,兄弟倆人便橫跨湖南、江西、湖北三省,簽下建立4個飼料場的協定。這一年共建立起10家飼料場,個個盈利。到了1994年底,希望集團在各地的分公司已經發展到27家。
愛學習也不一定就是“好事”。劉永好和劉永行兩人都是學習的高手,一個班裡兩個好學生,都想當班長,怎么辦?幾年過後,劉永行對外交流的潛質激發了出來,而劉永好的內部管理功底也更加成熟,原本互補的能力和風格開始在企業決策方面產生了分歧。而此時面對的競爭對手越來越多、越來越強,環境不允許希望集團發生在戰略和決策上的重大失誤,就是沒有及時執行好戰略和決策也會貽誤戰機。一座山上呆著兩隻老虎終究是一件麻煩的事情。終於,在1995年3月的董事會上,兩隻老虎開始討論各自“占山為王”的事。
根據劉永好的建議,這次董事會完全在“絕密”狀態中進行,只有劉氏兄妹五人參與決策,對各自家屬都保密。最終,經過董事會通過,從1995年4月13日開始,總部所有下屬分公司的資金與資產全部凍結,不允許公司間流動,也不允許總部調撥。仍然是“資產平均分配”原則,全國27家分公司一分為二,劃為東北與西南兩個區域,劉永好坐鎮西南,劉永行掌控東北。1995年5月15日,劉永好和劉永行在董事會檔案上正式簽字。檔案正式規定:兩個片區禁止跨區域開拓,幹部的互相流動必須得到雙方的認可,董事會成今後的開支不得在集團報銷。從此之後,創業期間產權極端模糊的劉氏兄弟在一夜之間劃分得清清楚楚:老大劉永言創立大陸希望公司,老二劉永行成立東方希望公司,老三劉永美建立華西希望公司,而老四劉永好成立新希望集團。他們沒有忘記自己的妹妹劉永紅,也給了她一部分股份。這可以說是中國企業史上最精彩最完美的“親兄弟,明算賬”。
相關傳記
《劉永行劉永好首富長青-希望集團三十年》
他們是難能可貴“走窄門”的企業家,他們是中國企業家學習的榜樣。
他們從養雞、養鵪鶉起家,創業三十年,兩度榮登福布斯首富,實現了“基業長青”傳奇。
這就是劉永行、劉永好的創業故事。
該書講述了希望集團劉永行兄弟四人的創業及發展歷程。詳實,文筆生動,為讀者呈現了一幅催人奮進的中國式創富圖景。在書中,作者張小平以劉氏兄企業發展為案例,梳理了劉氏兄弟創業三十年來的成功經驗,並對中國民營企業健康發展模式做了有益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