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月琴

劉月琴,女,1953年5月出生。碩士生導師。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名副其實的“中東專家”。

個人簡介

劉月琴劉月琴
1953年5月出生。碩士生導師。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名副其實的“中東專家”。從2005年起開始擔任西亞非洲研究所國際關係室黨支部書記。2002年9月~2003年3月在敘利亞大馬士革大學作高訪學者;1997年10月~1998年5月在開羅大學作高訪學者;1979年10月~1981年6月在伊拉克巴格達大學留學;1979年1月~2004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工作。1978年1月畢業於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亞非系(阿拉伯語專業)。

研究領域

伊斯蘭教歷史研究、伊拉克國別跟蹤研究、海灣地區國際關係研究和伊斯蘭文化研究。

科研工作介紹

長期以來從事中東政治、中東國際關係研究,主要研究領域包括伊拉克國別、伊斯蘭教曆史與現狀、海灣地區綜合問題等。先後參加或主持多項國家社科基金、國家教委、社科院院級重點研究課題,發表的各類研究成果約200多萬字;主要著作:獨著《冷戰后海灣地區國際關係》,36.3萬字,2002年版;其他著作:《中東國家經濟發展戰略研究》1987年版;《伊斯蘭復興運動論集》1989年版;《走向中東》1990年版;《香港與英國的殖民撤退》1993年版;《中外政治制度大辭典》1994年版;《現代海灣國家政治體制研究》1994年版;《海灣戰爭後的中東格局》1995年版;《世紀之交看中東》1997年版;《簡明西亞北非百科全書》2001年版;等10多部(均為合著)。

擴展研究新領域

劉月琴在我國中東學術界有良好的學術聲譽。今年5月,她參加 “中國—阿拉伯國家合作論壇”第三屆中阿關係暨中阿文明對話,在大會上作了題為“中阿文化對‘和平’認識的共同價值觀”的主旨發言,受到阿拉伯學者及中方學者的廣泛重視。
劉月琴參與的《現代海灣國家政治制度研究》專著,曾榮獲1999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優秀成果三等獎;《海灣戰爭後的中東格局》獲2000年度中國社科院優秀成果三等獎;《西亞北非簡明大百科全書》獲2003年度中國社科院優秀成果二等獎。她獨立完成的著作還有《冷戰后海灣地區國際關係》、《伊拉克》等。此外,她還先後參加或主持了多項國家社科基金、國家教委、院重點研究課題,發表各類研究成果共300多萬字。
劉月琴對科研工作一直保持著旺盛的進取精神,不斷挖掘、擴展新研究領域,伊斯蘭文化理論研究是她近年的新視角,2006年在《西亞非洲》上發表的論文《伊斯蘭文化理論及實踐》(上、下),是她新的學術貢獻。她於2002年獨立完成的院重點基礎研究課題——《冷戰后海灣地區國際關係》,是一部集理論與實踐、歷史與現實相結合的著作,對海灣地區國際關係理論作了全面和系統的論述。
這部專著的貢獻還在於,它是國內第一部系統研究海灣地區國際關係理論與現實問題的學術著作,客觀地剖析了美國與海灣國家,俄、法、中等大國與海灣國家、海灣國家與中亞、海灣國家之間的複雜關係,對我國海灣國際關係學科建設和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敘利亞大馬士革大學新聞學院新聞系和文學院歷史系有教授對這部專著給予很高評價,稱讚中國學者在海灣國際關係研究領域走在了他們的前面。

科研成果

《伊拉克——伊甸園的故鄉》
《伊拉克——伊甸園的故鄉》
劉月琴研究員——中東學科
《列國志——伊拉克》
《冷戰后海灣地區國際關係》
“中國—阿拉伯國家合作論壇”第三屆中阿關係暨中阿文明對話
《伊拉克戰後重建及問題》
《薩達姆政權的統治基礎》
《參加第四屆"中國_阿拉伯對話"國際學術研討會的幾點感受》
《中東兩大熱點問題的現狀及走向》
《利比亞市場大有可為》
《訪問埃及和利比亞紀要》
《敘利亞還是不是下一個目標?》
《伊拉克的政治反對派》
《二00一年中東政治形勢及發展趨勢》
《從伊拉克臨時憲法看美國向伊拉克如期交權》
《戈蘭行-走進戈蘭高地》
《伊拉克臨管會實權在哪裡?》
《敘利亞:被推上前台的疑問》
《感受卡扎菲的利比亞》
《海灣地區國際關係理論(上.下)》
【冷戰后海灣地區國際關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