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錢

冥錢

冥錢,中國舊時祭祀時用以禮鬼神和葬禮及掃墓時用以供死者享用的“冥幣”之一。又稱紙錢、冥紙、冥鈔、冥幣、金紙、銀紙、陰司紙等等,。一般是將白紙剪成銅錢的形狀,屆時或拋撒於野外墓地,或焚化給死者,民間一般將此稱為撒紙、燒紙等。據高承《事物紀原》卷九載:“漢以來,葬者皆有瘞錢。”在《史記·酷吏列傳》中也有關於紙錢的記載:“會人有盜發孝文園瘞錢。”由此可知,紙錢之俗早在漢代就有了。魏晉以後,南朝齊之時,人們普遍改為以紙寓錢祭靈。此俗一直沿習至今。

冥錢

古人燒冥錢的繪畫古人燒冥錢的繪畫

據高承《事物紀原》卷九載:“漢以來,葬者皆有瘞錢。”在《史記·酷吏列傳》中也有關於紙錢的記載:“會人有盜發孝文園瘞錢。”由此可知,紙錢之俗早在漢代就有了。魏晉以後,南朝齊之時,人們普遍改為以紙寓錢祭靈。此俗一直沿習至今。

解釋

古錢幣術語。又稱“羨瘞 ( 音義 ) 錢”、“明器”。專為死者殉葬鑄制之 錢,有銅、銀、錫、鉛、陶、泥數種。自 秦漢特小“ 半兩”、“ 五銖”起,歷代均有所出。除“消災”、“ 太平”等類錢文,近代出土遼代之“清寧二年”、“大康六年”均為記年之冥錢珍品。

簡介

冥錢冥錢

大多數冥錢是必須用火焚化的。不過,在死者出殯、移動棺材時,也有家屬會將紙錢灑在道路、河川上,以供路上、河川的鬼神花用,避免刁難死者亡魂,稱為“買路錢”。另也有人在棺材中放入紙錢陪葬的。

傳統紙錢分為兩種,一是用來祭拜神明,第二種用來祭拜祖先、鬼魂。親人希望死者在陰間可以過著美滿的生活,便焚燒冥幣或其他紙紮祭品給他們。亦有人認為,焚燒紙錢可以賄賂陰間的鬼神,減少死者在地獄所受的刑罰。

近年,現代紙錢頗為流行。而“陰間信用卡”、“陰間支票”的出現可以說是反映了時代的轉變。“陰間信用卡”的設計,與真正的信用卡非常相似(金色卡紙製造,上印有 “VISA”信用卡的標記),製作相當認真。而“陰間支票”即是以支票上書巨大金額,代替燃燒大量紙錢。也有人燒空白的“陰間支票”,讓死者在地府可以享受自己開支票的方便及樂趣。

由來

冥錢冥錢

民間傳說燒冥錢的習俗來自東漢。據說是造紙術發明者蔡倫之徒尤秀才,想出的推銷“紙張”手法:尤秀才假裝重病死去,而其妻告訴所有鄰居,若將紙張剪成“銅錢”形狀焚燒之,賄賂神祇,死者即可復活。鄰居都不相信,後來尤妻一燒,尤果然立刻復活。於是“紙”立刻成為最暢銷的產品。此傳說的其他版本則大同小異,只是主角尤秀才,換作蔡倫本人,或蔡倫的兄弟蔡莫。

這些說法,都被認為是鄉野傳說,不太可信。據唐代封演著《封氏聞見記》記載,古代埋圭、壁、幣、帛祭祀鬼神,漢代埋寶錢陪葬;從魏晉開始用紙錢送葬,到了唐代,上自王公,下至庶民,盛行燒紙錢送葬,“積錢為山,盛加雕飾,舁以引柩,……紙錢魏晉以來始有其事”。從埋錢轉變為燒錢,可能和佛教有關。有學者認為,佛教的傳入,燒錢也隨之盛行。故可知燒紙錢由來,應該是受到印度或中亞習俗的影響。印度或中亞人認為,可以用火將祭品傳遞給鬼神,如婆羅門教中的火神阿耆尼,就有傳遞物品的能力。紙錢本身,則出自中國本土。

冥錢種類

一、大燒紙,九K白紙,砸上四行圓錢,每行五枚;

二、冥鈔,這是人間有了洋錢票之後仿製的,上書“天堂銀行”、“冥國銀行”、“地府陰曹銀行”等字樣,並有酆都城的圖案,多系巨額票面,背後印有佛教《往生咒》;

三、假洋錢,用硬紙作心,外包銀箔,壓上與當時通行的銀元一樣的圖案;

四、用紅色印在黃表紙上的《往生咒》,成一圓錢狀,故又叫“往生錢”;

五、用金銀箔疊成的元寶、錁子,有的還要用線穿成串,下邊綴一彩紙穗。舊時,不拘貧富均有燒包袱的舉動。是日,在祠堂或家宅正屋設供案,將包袱放於正中,前設水餃、糕點、水果等供品,燒香秉燭。全家依尊卑長幼行禮後,即可於門外焚化。焚化時,劃一大圈,按墳地方向留一缺口。在圈外燒三五張紙,謂之“打發外祟”

六、將彩紙紮在一起的搖錢樹,是用於祭祀時,插在墳頭的另外一種形式的冥幣,多見於滇南一帶。

傳統冥錢

冥錢冥錢

傳統的冥錢,一般是黃白等色紙,上面常繪有圖案,黏著金色或銀色的箔片。黏金箔的稱為“金紙”,是燒給神明或作為祈福之用。黏銀箔的稱為“銀紙”,是燒給祖先或者鬼魂,有詩云:“紙錢紙錢誰所作,人不能用鬼行樂。一絲穿絡掛荒墳,梨花風起悲寒雲”。

華中、華北也有把紙錢剪裁成銅錢、銀錠狀的。清代用的紙錢大如杯口,黃色紙錢印有“泉台上寶”字樣,白色紙錢印有“冥游亞寶”字樣。

在台灣南北,紙錢款式大同小異,但花色、名目卻不太相同,如流行於北台灣的“刈金”,南台灣則不流行,以“四方金”替代之。

冥錢冥錢

也有一種紙錢,上面繪著僕役、美女、車馬、生活器物等。此種冥鈔並非一般貨幣形式,而代表實物本身,如台灣流行的紙錢“更衣”、“甲馬”等。

“更衣”或稱“經衣”,是一張繪有衣服、褲子等生活器物的紙錢,用來燒給亡靈。“甲馬”則是用來燒給天兵天將的,是一張繪有盔甲、馬匹、隨從的紙錢。

因為佛教的盛行,也有人會將佛經、咒語印於紙上燒給祖先、亡靈,希望藉由此方式使其得到冥福,如印有往生咒的“往生錢”。更鄭重其事者,會以此類紙錢折成蓮花、紙船象徵超渡其往極樂世界。也有人將其折製成元寶,象徵銀錠,以供其作貨幣花用。

古代墓祭還用彩色紙剪成長縷,懸掛墓上稱為掛錢,繼承古俗,現代也有不是用燒的紙錢,如掃墓時用碎石子、土塊壓在墳墓上,代表修繕墳墓之意的墓紙。一般來說,墓紙有兩種款式,一種是彩色的,稱為“五色紙”,是泉州風格。另一種則是純黃色,是漳州人所慣用的。

現代冥錢

冥錢冥錢

現代冥錢通常印刷成現代鈔票的模樣,以神像取代新台幣的孫文像,港幣的滙豐銀行獅子像,或人民幣的毛澤東像。

現代紙錢常見的肖像如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地藏菩薩、觀音菩薩、玉皇大帝、三官大帝、東嶽大帝、閻王、八仙、財神、城隍、土地神、甚至一些已故的名人,例如愛因斯坦、甘迺迪或瑪麗蓮夢露等等。

現代紙錢後面往往會畫上地府圖片,且其面額通常很大,由幾千元至以至數億不等。常常有人打趣說,陰間一定出現超級通貨膨脹(hyperinflation)。其中,面額一萬、設計仿照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所發行美元鈔票的紙錢最為普遍和為人熟悉,其號碼一律為JO23456。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