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扶漢室作戰原則

對恐怖攻擊手段進行探究

3月初的昆明恐怖攻擊事件,我綜合以前寫的小說《再扶漢室》,從《再扶漢室》中可以結合我個人的一點認識來談談恐怖分子的一些運動規律。去年秋季的北京金水橋事件和今年的昆明火車站襲擊事件的幕後主使不用我在這裡談了,我就其規律結合《再扶漢室》某些篇章做個自己的一個見解。
我曾經談到過簡至光的經營三齊和青州這些個章節段落和士吉光在綿山之戰、上黨奪郡、長車平淮,一直到後來的登舟擊榜投奔烏鵲澤做個一個深入的探究。所依據的就是解放戰爭時期粟裕將軍的關於內線、外線作戰的一些理論和戰例。闡明說簡至光所進行的基本上是內線作戰原則,而士吉光所進行的基本上是外線作戰,當然這不是絕對的,所以添上了個“基本上”這個辭彙。但是今天我來論述的這個東伊運恐怖分子的規律問題也要牽涉到一些以前所寫的這個內容,所以再次贅述了一下。

恐怖攻擊的象徵性意義問題

東伊運這些恐怖集團主要採取的手段和終極目標,在這裡,我先說終極目標,他們的終極目標可以說大多數人都能知道,那就是最終將新疆分裂出去,採取的手段則是,當然我個人的分析,就是我上面所提到的將內線與外線相結合的這樣的手段。《再扶漢室》中除了上面寫簡至光、士吉光這兩個比較走極端的例子,我所說的走極端,是指他們一個走內線、一個走外線。還有烈公這個起義集團是走的內線和外線相結合的路。《再扶漢室》第三章元夜射君,我以前說過這個“元夜射君”其實就實際意義來說,沒什麼意義,既不能達到烈公、小朱虛這些對大磐帝國朝廷的一個致命性打擊,也不能為自己贏得在政治上的什麼建樹,但是就像小朱虛田成方所說的“昔日會稽評秦,不過口中一言。今夜某弦所發,乃興漢第一箭也。公亦漢胄,奈何相阻?”這個意義是什麼?這個意義其實就是對對方最核心的一個打擊,也是對提升自我自信心的一個最好的途徑。雖然可能在實際意義上並不能贏得什麼真正的勝利,但是這種精神意義上的提升或是勝利是無法用某個戰役的勝利來衡量的。這就是外線作戰的一個顯著的例子。烈公當時的勢力是局限在徐沛地區,而“元夜射君”所在的地區則是在神都練陽,也就是今天河北邢台。這兩個地方的距離在小說當中是相當遠的,可以說小朱虛田成方這一“元夜射君”是取得不了什麼實際意義,但是可以將自己對朝廷的那種不滿發泄出來和提升自己的自信心,後來之所以有“局陽謀鼎”、“墨絰奪關”等一系列動作、戰役,也是與這個遠距離的外線作戰的“元夜射君”信心的建立是分不開的。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像“元夜射君”行為其實象徵意義更大一些。而再來看東伊運恐怖分子的行為比如去年在北京金水橋、今年在昆明火車站這些恐怖攻擊就是一種外線作戰,其實際意義很小,而象徵性意義很大。

探究恐怖分子下一步

我在這裡論述內外線作戰,絕不是僅僅局限在論述一下東伊運恐怖分子的什麼象徵性意義有什麼,這沒有什麼對這些恐怖事件有什麼借鑑意義,而我重點想說的是:東伊運的下一步到底是什麼?我就結合《再扶漢室》相關章節來闡述一下,東伊運分子在北京、昆明的襲擊事件如果是比作《再扶漢室》中小朱虛田成方的“元夜射君”的話,那么他們在新疆本地區的恐怕襲擊就可以比作是“局陽謀鼎”,這是從距離恐怖分子核心區域的遠近來說的。那么恐怖分子下一步到底是什麼就很清楚了,那就是“墨絰奪關”。也就是恐怖分子完成了象徵意義上的攻擊和在距離自己核心圈很近區域內的動作之後會進行實際意義上的大規模的動作。也就是介於內、外線之間的實際動作。烈公、小朱虛在經歷了“元夜射君”遠距離的象徵性對朝廷最高統治者的打擊、局陽亭和縣令徐雲之間的鬥智鬥勇之後,就是實際的對大磐帝國的攻城略地。“墨絰奪關”的景仁符的奪取中原重鎮睢陽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再返回頭看看士吉光的“綿山之戰”其實也是一個象徵性比實際意義更大的行為,雖然失敗了。畢竟士吉光在象徵上成為反抗大磐帝國的第一個諸侯。後來在投奔上黨荀本、兗州熹王展皋過程中成為了自己的一個標籤。動不動就是他好像是天下反抗朝廷的盟主一樣。不然也不會“登舟擊榜”時說出“不想公卿淪為草寇”這樣很自我化的語言出來。當然在這裡我將小說中的正面人物用來與東伊運恐怖分子比較本意不是說小朱虛田成方這些人是反面人物,而是說明當前的這些東伊運恐怖分子所採取的手段和終極目標,以及下一步的行動方向可以綜合小說《再扶漢室》這些篇章和人物行為來進行一個模擬比較。真是希望對恐怖分子這些伎倆有個清醒的認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