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典雅
晚唐 司空圖《二十四詩品》之一
原文
玉壺⑵買春,賞雨茅屋。
坐中佳士,左右修竹⑶。
白雲初晴,幽鳥相逐。
眠琴綠陰,上有飛瀑。
落花無言,人淡如菊⑷。
書之歲華⑸,其曰可讀。
解釋
⑴典雅,典:規範、典範;雅:正、純正。典雅:正派莊重,優美不粗俗。這裡專論文學作品風格上的正派莊重。
⑵玉壺,古代飲酒的器皿,暗含冰清玉潔之意。如《全唐文》卷二百六〈冰壺誡並序〉云:冰壺者。清潔之至也。君子對之。示不忘乎清也。夫洞澈無瑕。澄空見底。當官明白者。有類是乎。故內懷冰清。外涵玉潤 。又如《芙蓉樓送辛漸》(唐*王昌齡)曰“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⑶修竹,美麗的竹林。
⑷菊,菊花,一種草本植物,秋季開花,供觀賞,可入藥。古人評“梅、蘭、竹、菊”為四君子,菊便象徵一種人生境界。如《飲酒》(晉*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所以此處說“人淡如菊”。
⑸“歲華”,即指歲時、時光,在這裡是指上文所描寫的幽雅景色。
賞析
首四句是寫“佳士”的居室及其幽閒的生活情狀:茅屋周圍是修長的竹林,桌上放一壺春酒慢酌慢飲,自由自在地坐在茅屋內賞雨。
中四句寫茅屋處在一個十分幽靜的環境之中:雨後初晴,天高氣爽,幽鳥戲逐,歡歌和嗚。此時“佳士”走出屋外,閒步賞景,置琴於綠蔭之下,面對飛瀑撫琴吟詩,人境雙清,雅致已極。
後四句寫“佳士”的精神狀態和內心世界:所謂“落花無言,人淡如菊”,亦即是“沖淡”一品中“素處以默,妙機其微”的意思,說明“佳士”內心極其淡泊,既無“機心”亦無“機事”。
例詩介紹:王維的《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桃花源一般的田園生活,其實,那也是現實社會之中,但作者的精神卻已超脫於現實,誠如陶淵明所說:雖“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譯文
用玉壺載酒遊春,在茅屋賞雨自娛。
坐中有高雅的名士,左右是秀潔的翠竹。
初晴的天氣白雲飄動,深谷的鳥兒互相追逐。
綠蔭下倚琴靜臥,山頂上瀑布飛珠。
花片輕落,默默無語,幽人恬淡,宛如秋菊。
這樣的勝境寫入詩篇,也許會值得欣賞品讀。
《典雅》新解
唐代司空圖的《二十四詩品》是中國詩學上的不朽篇章,其中的《典雅》章更是千古傳頌的絕唱。“落花無言,人淡如菊”,是典雅章的文眼,也是唐人所推崇和追求的境界和品格。它給我的感覺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它既奔涌升騰,又寧靜致遠。
“落花無言”是經歷了滄桑和磨難之後的大氣和胸襟。花開無聲,花落無言。面對伴隨成功而來的祝賀和榮耀,坦然平靜的接受,面對打擊、磨難、誹謗和壓制心平氣和的接納。是經過生活的千錘百鍊涵養出來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大氣,涵養起來的“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捲雲舒”的胸襟。這種胸襟能使人超越內心,坦坦蕩蕩。
“落花無言”是走過了起落和坎坷之後的淡定和從容。平淡對待得失,冷眼看盡繁華,暢達時不張狂,挫折時不消沉。在人生的歷練中涵養淡定從容的定力,在潮起潮落的人生戲台上,舉重若輕,擊節而歌“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以一份灑脫嫻靜的心態來面對喧囂的紅塵。落花無語,留香陣陣,以淡定從容的態度面對人生,也許難以企及,但應該追求。
“人淡如菊”是平和執著、拒絕霸氣的心境。人淡如菊,要的是菊的淡定和執著。它有的是“寧可抱香枝上老,不隨黃葉舞秋風”(朱淑真《黃花》)堅貞和執著,少的是“我花開後百花殺”的霸氣。這樣的淡,淡在榮辱之外,淡在名利之外,淡在誘惑之外,卻淡在骨氣之內。這樣的淡,能夠讓我們在物慾橫流的滾滾紅塵中,看破紛擾,洞察世事,謝絕繁華,回歸簡樸,達到“落花無言,人淡如菊,心素如簡”的境界。
“人淡如菊”是平實內斂、拒絕傲氣的心境。人淡如菊,要的是菊的內斂和樸實。生活中不缺少激情,但的激情又是一剎那的事,生活終將歸於平淡,人終將歸於平淡,一如平實淡定的菊花。人淡如菊,不是淡的沒有性格,也不是“獨傲秋霜幽菊開”的孤傲和清高。人淡如菊,是清得秀麗脫俗,雅得韻致天然的遺世獨立的從容與淡定。
人生如花如草,容顏終將在歲月的風塵中老去,如果能在時光的雕刻刀下,讓自己保留清晨陽光般的笑容,端莊厚重的氣度,深刻內斂的內涵,那將是上蒼賜予我們一生都最寶貴的財富。那樣我們就能平靜地看著歲月的風塵從自己身上走過,經年風霜煙塵,彈指間煙滅灰消。一如那無言的花開花落,重歸於塵,重歸於土,不再懼怕青春易逝,生命消融。
經過了世事的紛亂和潮起潮落的人生,滾滾的紅塵已經將細膩柔軟的心磨礪得渾圓。這種渾圓不再有絢麗的光澤,這種渾圓就是淡然、樸實,不張揚、不喧囂、不妖艷,不再作年少時的無病呻吟,不再有不切實際的幻想,不再會手高眼低去投機。這種淡是一種腳踏實地的平實,豐富而不膚淺、恬淡而不聒噪、理性而不盲從。
落花無言而有言,人淡如菊心亦素,達到如此的境界方可稱之為典雅。
作者簡介
司空圖(837~908)晚唐詩人、詩論家。字表聖,自號知非子,又號耐辱居士。祖籍臨淮(今安徽泗縣東南),自幼隨家遷居河中虞鄉(今山西永濟)。唐懿宗鹹通十年(869年)應試,擢進士上第,天復四年(904年),朱全忠召為禮部尚書,司空圖佯裝老朽不任事,被放還。後梁開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弒,他絕食而死,終年七十二歲。司空圖成就主要在詩論,《二十四詩品》為不朽之作。《全唐詩》收詩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