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國現任部長訪談錄

《共和國現任部長訪談錄》,內容是中央電視台四大金牌主持人白岩松、董倩、張泉靈、張羽聯袂出擊,對共和國現任21位部長進行了深度訪談。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

百度名片

中央電視台四大金牌主持人白岩松、董倩、張泉靈、張羽聯袂出擊,對共和國現任21位部長進行了深度訪談。採訪人物包括衛生部部長陳竺、國家民委主任楊晶、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毅中、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訪談錄、國土資源部部長徐紹史、住建部部長姜偉新、央行行長周小川、外交部部長楊潔篪、民政部部長李學舉、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交通部運輸部部長李盛霖、水利部部長陳雷、國防部部長梁光烈、科技部部長萬鋼、鐵道部部長劉志軍、國家計生委主任李斌張羽、財政部部長謝旭人、法務部部長吳愛英、文化部部長蔡武、監察部部長馬、商務部部長陳德銘。

圖書信息

名 稱: 共和國現任部長訪談錄

作 者: 中央電視台
單 位: 冊
類 別: 黨群 領導— 領導參考
出版單位: 文化藝術出版社
其它介紹: 2010年3月 /16開/ISBN: 7503942339, 9787503942334
條形碼: 9787503942334
定 價: 39.8元

內容簡介

本書詳細介紹了部長們對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等各個領域發展及施政的展望和規劃,充分展現了共和國現任21位部長的執政風采,彰顯了政府高官的執政魅力,是建國以來中央各部部長的首次集體亮相,是各級領導幹部學習和借鑑的權威讀物。

圖書目錄

審計增強國家免疫力——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訪談錄 / 5
審計工作是保障國家經濟、社會順利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新中國成立後,沒有一個獨立的審計機關。為順應時代的發展,1982年新憲法規定,國務院設立審計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計監督權。
大地震“顛覆”審計套路
審計機關是國家的“免疫系統”
“正人先正己”,審計署揭自身問題
清除完“蛀蟲”是“最幸福的時刻”
“把國病扔進太平洋”——衛生部部長陳竺訪談錄 / 17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解放前,人們的平均期望壽命只有35歲,而如今,我們中國人的平均壽命已經到了73歲以上。醫療技術和水平的提高,對此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在未來的時間裡,我們的醫療事業將達到一個怎樣的目標?
身先士卒,甲流試驗疫苗接種第一人
“疫苗”扮演了什麼角色
突髮狀況對衛生部提出哪些挑戰
從赤腳醫生到衛生部部長
“民族團結”像空氣摸不到卻離不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主任楊晶訪談錄 / 29
少數民族的繁榮與穩定,關係到整個國家的穩定,民族的團結。新中國成立60年來,少數民族民眾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水平實現了歷史性飛躍,少數民族地區人民生活水平已經與內地、甚至發達地區接近。同時,少數民族文化建設也同樣成績斐然。這些成就都是如何做到的?
哪個群體受益最多
小民族,大政策
民族文化要保護要保存
技改路線讓中國工業嘗到甜頭——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毅中訪談錄 / 41
回首過去60年的中國工業,它由三個階段構成——中國能造、中國製造和中國創造。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工業自力更生,從無到有創造了許多中國第一。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我國工業進入中國製造階段,至今,我國工業增加值已突破10萬億元。從“中國能造”邁入了“中國製造”,未來中國又靠什麼實現向“中國創造”的跨越呢?
工業和信息化部背著壓力誕生
石油再也卡不住我們的脖子
投“1”收“12”的操作
向“中國創造”華麗轉身
“中國速度”迅雷疾馳——鐵道部部長劉志軍訪談錄 / 55
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僅有2.2萬公里鐵路,而且近一半處於癱瘓狀態,能夠維持通車的僅有1.1萬公里。如今,我國鐵路總里程達到8.6公里,躍居世界第二位。目前,世界上品質最好、速度最快、海拔最高的鐵路都在中國。並且在接下來的幾年當中,中國的鐵路還會有快速的發展。這些“世界之最”都是怎么實現的呢?請聽鐵道部部長劉志軍的講述。
60年跨越多少里程
“中國速度”仍在加快
世界鐵路重載運輸之最
2012年黃牛黨末日
21 世紀中葉實現國防現代化——國防部部長梁光烈訪談錄 / 69
從新中國成立到20世紀 50 年代的引進仿製,基本實現了武器裝備制式化;到20世紀末,我國國防從服務經濟建設出發,裝備建設收縮,集中力量加強國防科研,成功研製洲際戰略核飛彈、潛地核飛彈、通信衛星,進一步提升了我軍的威懾能力。如今,我軍的武器裝備發展到了什麼水平?人民解放軍又是怎樣服務於國家經濟建設的?請聽國防部長梁光烈的講述。
邊海防,無小事
從“一發”到“N發”
解放軍開練“國際CS”
未來10年國防軍建“三步走”
人口大國需升級為人力資源強國——國家人口和計畫生育委員會主任李斌訪談錄 / 83
計畫生育政策作為新中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有效控制了人口增長,30年來,我國少出生了4億人,這對中國乃至世界都意義非凡。這一奇蹟是如何實現的?未來,我國人口政策還將如何為中國向人力資源強國邁進提供保障?請聽國家人口和計畫生育委員會主任李斌的講述。
計畫生育讓百姓得到什麼實惠
計畫生育是“天下第一難”的工作
他們是來發錢的
限量“吃蛋糕”
科技成果是企業的陽光——科學技術部部長萬鋼訪談錄 / 97
回顧建國60年,中國科技事業經歷了不平凡的發展之路。新中國成立之初,當時我國僅有30多個專門研究機構,全國的科學技術人員不超過5萬人。而今,中國科學技術事業已取得了巨大發展,同時也面臨著嚴峻的考驗,未來的路怎么走?中國又將靠什麼與其他科技強國齊平?讓我們聽聽科技部部長萬鋼的講述。
“零排放”汽車登上展台
“兩彈一星”留下了哪些遺產
科學技術部是鋪路工和加油站
“道法自然”是重要規則
讓居者有其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姜偉新訪談錄 / 113
住房是民生大事。新中國成立後,我國長期實行“統一管理,統一分配,以租養房”的公有住房實物分配制度。1980年深圳出現第一批商品房。房改政策的實施讓中國人有了選擇自己住房的可能。60年來,從分房到買房,是什麼改變了中國人的居住?居住又是怎樣改變中國的?未來我國又將靠什麼實現“住有所居”的目標?請聽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姜偉新的講述。
告別“排隊等”和“游擊住”
“買房”成為30年“關鍵字”
三五年內解決住房困難戶
資源有“線”——國土資源部部長徐紹史訪談錄 / 125
近年來,國土資源工作與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聯繫日益緊密。土地和礦產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資源,面臨既要發展經濟、又要保護資源的雙重壓力,我國做出了怎樣的努力?我國將如何去守住18億畝耕地的紅線?未來,我國又將靠什麼來逐漸降低對世界資源市場的依賴程度?請聽國土資源部部長徐紹史的講述。
“用地急增”狹遇“資源有限”
保護“18億畝耕地”是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
礦產成為經濟“限速器”
中國金融成為世界榜樣——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訪談錄 / 139
新中國成立60年來,金融業在支持經濟社會發展上一直發揮著重要作用。中國人民銀行是我國中央銀行,作為國家金融巨觀調控部門,它為國民經濟發展和金融安全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如今,我國的金融業發展到了什麼水平?我國又將怎樣保持人民幣幣值的穩定?請聽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的講述。
危機之年的卓越領導者中國金融業憑什麼影響世界誰是經濟改革中濃墨重彩的那一筆
人民幣先生
我們正處在史上最好的外交期——外交部部長楊潔篪訪談錄 / 151
我國是世界上鄰國最多的國家之一,因此對外交政策也相當重視。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一直把周邊工作放在外交全局中的首要地位。60年風雨歷程,新中國外交隊伍與我國外交事業一起,成長壯大,知識化、專業化水平不斷提高。在新時代里,我國外交又將以什麼樣的變化應對新的國際形勢和格局呢?聽聽外交部部長楊潔篪是怎么說的。
中國外交貢獻了什麼
“夥伴關係”從試用期轉正
史上最好的外交期
外交盛典大幕拉開
由“補缺型”向“普惠型”改善民生——民政部部長李學舉訪談錄 / 163
民政工作就是要解決民生、落實民權、維護民利。進入21世紀,黨中央明確提出了構建和諧社會、加強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等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為新形勢下的民政工作創造了新的發展機遇。60年來,我國的福利制度如何實現由“補缺型”向“普惠型”轉變的?請聽民政部部長李學舉的講述。
民政部到底做什麼
從“補缺”到“普惠”的跳躍
如何為老百姓排憂解難
保障體系要把農民納進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訪談錄 / 175
就業和社會保障涉及每個家庭、每一個人,是民生之本。為應對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我國提出了“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人才方略。2008年我國設立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60年來,我國勞動力從2億多發展到7億多,國家是怎樣把這個巨大的就業壓力變為一種競爭優勢的?未來,8億多的農民是不是也能過上體面的老年生活?請聽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的講述。
怎樣界定“人才”
7億多勞動力是資源還是包袱
如何讓民眾過上體面的退休生活
“交運”走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路子——交通運輸部部長李盛霖訪談錄 / 185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公路通車裡程僅為8.07萬公里,有路面里程僅有3.2萬公里,人背畜馱是主要運輸方式。到了2008年底,我國公路總里程已達373萬公里,是新中國成立之初的46倍,可繞地球90多圈。這一巨變是怎么實現的?請聽交通運輸部部長李盛霖的講述。
好多司機都喊“共產黨萬歲”
交通“瓶頸”一錘敲破
怎樣的“交運”方式最理想
“使水利更好地造福百姓”——水利部部長陳雷訪談錄 / 199
我國是一個水旱災害頻繁的國家。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只有22座大中型水庫和4.2萬公里堤防,水利基礎十分薄弱。經過60年的水利建設,經過60年的發展,全國已建成江河堤防28.69萬公里,各類水庫數量從1200多座增加到2008年的8.6 萬多座。民生水利又給老百姓帶來了哪些實惠?請聽水利部部長陳雷的講述。
高調治水有何收穫
“節水型”社會怎么建
“零傷亡”創造處理大型堰塞湖的奇蹟
4個突破的夢想
財政部是國家理財師——財政部部長謝旭人訪談錄 / 213
財政是為國家理財,為百姓服務,如何收好錢和花好錢,是保障國家發展的關鍵。
改革開放以來,財政系統積極實施了財稅體制的改革,分稅制和工商稅制改革在全國全面推進,極大激發了社會各方面促進經濟發展的積極性。中國的財政收入是如何在60年裡增長近千倍呢?未來中國財政又將往什麼方向走呢?請聽財政部部長謝旭人的講述。
9500億赤字怎么辦
震撼性的“60年1120倍”
“抬頭看路”與“埋頭拉車”
“把法律交給民眾”——法務部部長吳愛英訪談錄 / 225
司法行政工作是我國推進依法治國方略的實施,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個重要力量。如今司法所的建設已經覆蓋到了全國各個鄉鎮,司法所已經成為我國基層政權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那么,法律援助能夠給百姓生活帶來怎樣的好處?監獄裡罪犯的改好率為什麼近幾年能始終保持在90%以上?請聽法務部部長吳愛英的講述。
第一次聽說“鄉鎮司法所”
“中國一枝花”
把法律交給民眾
文化是一種精神動力——文化部部長蔡武訪談錄 / 237
文化軟實力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方面。回顧新中國成立60年,我國文化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時至今日,我國文化市場發展到了什麼水平?我國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又能給基層老百姓帶來什麼?請聽文化部部長蔡武的講述。
危機中,它最紅
中國的“文藝復興”之路
“文化”如何“外交”
“復興路”延向下個目標
未來外貿怎樣影響世界——商務部部長陳德銘訪談錄 / 253
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對外貿易總額只有11.3億美元。經過60年的發展,截至2008年,我國對外貿易總額達25616.3億美元,貿易夥伴已由1950年的10餘個發展到目前的220多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貿易大國。是什麼力量推動我國進出口總額實現了2000多倍的增長呢?加入WTO 8年來,中國在國際貿易規則的談判中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那么未來我國的外貿還將怎樣影響世界呢?請聽商務部部長陳德銘的講述。
月均最少兩次“差”
150小時的超長會議
價值5萬億美金的中國市場
“走出去”要走到哪裡去
監察部門是國家的防毒軟體——監察部部長馬馼訪談錄 / 267
監察部成立22年以來,監察機關始終把加強執法監督,保證政令暢通放在最為重要的位置上。那么,新中國成立60年來,我國的監察工作是如何促進行政機關及公務員的廉潔和效率的?未來,我國的監察部門又將靠什麼向老百姓交出更加滿意的答卷呢?請聽監察部部長馬馼的講述。
如何做到“防毒防火,治病救人”
反腐就似“強力防毒”
把“馬力”加到最大
附錄: / 279
走近部長(劉 波)/ 279
60年大慶訪部長(孟 克)/ 281
共和國部長的辦公室(劉 斌) / 28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