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69年

公元前369年

公元前369年,中國歷史上首次出現日食;著名學者莊子出生於此年;諸侯國中周烈王去世,弟弟姬扁即位,是為周顯王;中山國為抵禦外侵,還於公元前369年修築了長城。而在西方,美塞尼亞人擺脫了斯巴達的奴役重建了自己的國家。此後的10年希臘被底比斯人掌握著,斯巴達終於淪為沒有地位的二流城邦。

中國大事件

(圖)公元前369年山西運城“濁澤之戰”中遺留兵器文物

公元前369年:晉國隕沒,歷時共約670年,歷史不可謂不長。

公元前369年:齊封即墨大夫,即墨之名始稱於世。

公元前369年:在魏與韓趙之戰中,韓、趙聯軍在濁澤(今山西省運城境)進攻魏軍的作戰。史上稱之為“濁澤之戰”。公元前369年,國君魏武侯去世,兒子子罃和公中緩爭做太子。公中緩勢力較弱,逃往趙國都城邯鄲(今河北省境)求助。魏國大夫公孫頎也從宋國進入趙國,再轉去韓國(今山西省南部、河南省西北部)都城鄭(今河南省新鄭),勸韓國發兵破魏。這時,趙成侯與韓懿侯為了削弱魏國,乘其內亂,親率兩國軍隊,聯兵大舉攻魏。聯軍在黃河以北集結匯合,然後進攻魏國城邑葵(今河南省焦作西北),一舉將其攻克,鼓舞了士氣。接著,揮兵西進,攻打魏都安邑(今山西省夏縣西北)。子罃坐鎮都城,

(圖)公元前369年戰國時中山長城遺址

連忙派出魏軍在濁澤迎戰。兩軍擺開陣勢大戰。聯軍勢盛,大敗魏軍,進而包圍安邑。子罃在安邑城內束手無策,只好靜觀其變,尋機破敵。聯軍營壘中發生了分歧,趙成侯主張“除魏君,立公中緩,割地而退,我且利”。韓懿侯則認為“不可”,主張“魏分為兩,不強於宋、衛,則我終無魏之患矣”( 《史記·魏世家》 )。雙方固執己見。韓懿侯乘夜率其軍隊離去。趙成侯見趙軍勢孤,不能再戰,也領軍撤走。聯軍不戰自破,安邑之圍即解。子罃自立為魏惠王。

西方大事件

(圖)公元前369年庫尼斯卡公主的雕像

公元前369年:美塞尼亞獲得獨立,黑勞士逐漸擺脫其受奴役的地位。

公元前369年:埃帕米農達第2次南征伯羅奔尼撒,使該地區許多城邦成為維奧蒂亞同盟的盟友。

公元前369年:第96屆古奧運會上,斯巴達王的妹妹庫尼斯卡公主女扮男裝,駕著她的馬車報名參加了奧運會。憑著優異的技術,她戰勝了所有男選手,奪得了冠軍。當人們知道這位冠軍是一位姑娘時,不禁一片譁然。裁判懾於斯巴達王的威勢,違心地把桂冠授給了公主,畫家佩服姑娘的膽量,破例為她塑了像。在塑像的台基上,銘刻著這位英雄女性的豪言壯語:“我,庫尼斯卡,曾駕馭狂暴的駿馬在戰車賽中獲得了冠軍,人們在此為我塑像,這塑像證明我是全希臘惟一奪得冠軍的婦女,我無愧於人們的讚揚。”

出生名人

(圖)公元前369年著名思想家莊子畫像

莊子(約公元前369年一公元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一說子沐),戰國時代宋國蒙人。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學思想的繼承者和發展者,先秦莊子學派的創始人。他的學說歸依於老子的哲學,後世將他與老子並稱為“老莊”,稱他們的哲學為“老莊哲學”。莊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強,採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諷刺的意味,對後世文學語言有很大影響。著作有《莊子》,亦稱《南華經》,道家經典之一。這部文獻的出現,標誌著在戰國時代,中國的哲學思想和文學語言,已經發展到玄遠、高深的水平,是中國古代典籍中的瑰寶。因此,莊子無論在哲學思想方面,還是文學語言方面,他都給予了中國歷代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響,在中國思想史、文學史上都有極重要的地位。

逝世名人

周烈王,名姬喜(公元前?~前369年)。周安王子。安王死後繼位。在位7年,病死。葬處不明。 周烈王姬喜在位期間,是秦獻公在位的後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