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樹

八角樹

八角樹是雙子葉植物綱木蘭亞綱八角科八角屬的一種,主要分布在福建、廣東、廣西、貴州、雲南等省區。八角樹雙子葉植物綱木蘭亞綱八角科八角屬的一種,果實與種子可作調料,還可入藥,主要生於亞熱帶濕暖山谷中。分布於福建、廣東、廣西、貴州、雲南等省區,經濟植物。雙子葉植物綱木蘭亞綱八角科八角屬的一種。喬木,葉革質或厚革質,倒卵狀橢圓形或倒披針形,葉面深綠色,有光澤,在陽光透視下可見密布小油點。花粉紅或深紅色,具不明顯的半透明腺點。聚合果多為八角形。很少為五或六角形。蓇葖飽滿平直,先端鈍或鈍尖,種子棕色,有光澤。果為調味香料,葉、果可蒸芳香油,稱八角茴香油,用於製造甜香酒、啤酒等食品工業,也是制牙膏、香皂、香水、化妝品的香料。還是合成雌激素己烷雌酚的原料。也用於開採水晶礦。八角樹的果實可入藥。八角茴香在烹飪中套用廣泛。中國八角出口占世界市場的80%以上。

基本信息

簡介

八角樹八角樹

角樹生於亞熱帶濕暖山谷中。分布於福建、廣東、廣西、貴州、雲南等省區, 經濟植物。雙子葉植物綱木蘭亞綱八角科八角屬的一種。喬木,葉革質或厚革質,倒卵狀橢圓形或倒披針形,葉面深綠色,有光澤,在陽光透視下可見密布小油點。花粉紅或深紅色,具不明顯的半透明腺點。聚合果多為八角形。很少為五或六角形。蓇葖飽滿平直,先端鈍或鈍尖,種子棕色,有光澤。果為調味香料,葉、果可蒸芳香油,稱八角茴香油,用於製造甜香酒、啤酒等食品工業,也是制牙膏、香皂、香水、化妝品的香料。還是合成雌激素己烷雌酚的原料。也用於開採水晶礦。八角樹的果實可入藥。八角茴香在烹飪中套用廣泛。中國八角出口占世界市場的80%以上。

形態特徵

八角樹常綠喬木植物,株高 10-15米。樹皮灰色至紅褐色。枝密集,成水平伸展。單葉互生,葉片革質,橢圓狀倒卵形至橢圓狀倒披針形,長5-11厘米,寬1.5-4厘米。春季花單生於葉腋,粉紅色至深紅色。聚合果放射星芒狀,直徑3.5厘米,紅褐色;蓇葖頂端鈍呈鳥嘴形,每一蓇葖含種子一粒。種子扁卵形,紅棕色或灰棕色,有光澤,氣味香甜。果實形若星狀,因而得名。別名大茴香、八角、八月珠。葉互生或螺鏇狀排列,革質,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全緣,上面深綠色,光亮無毛,有透明油點,下面淡綠色,被疏毛。花單生於葉腋,有花梗;萼片3,黃綠色;花瓣6~9,淡紅至深紅色,廣卵圓形或長圓形;花期春、秋季,果期秋季至翌年春季。聚合果星芒狀。種子扁卵圓形,長約6mm,紅棕色或黃棕色,光亮。生長於陰濕、土壤疏鬆的山地。產於廣東廣西等地。

八角樹的價值

八角樹的果實

八角樹的果實八角樹的果實

可入藥。含揮髮油、脂肪油、蛋白質、樹脂等。油中含茴香醚(anethole)、黃樟醚(Safrole),茴香醛(anisaldehyde)、茴香酮(anisylacetone) 水芹烯等。其性溫,味辛。有溫陽散寒,理氣止痛之功效。用於治療寒嘔逆,寒疝腹痛,腎虛腰痛,乾、濕腳氣等症。
果實與種子可作調料,還可入藥。具強烈香味,有驅蟲、溫中理氣、健胃止嘔、祛寒、興奮神經等功效。除作調味品外,八角還可供工業上作香水、牙膏、香皂、化妝品等的原料,也可用在醫藥上,作驅風劑及興奮劑。含揮髮油、脂肪油、蛋白質、樹脂等。油中含茴香醚(anethole)、黃樟醚(Safrole),茴香醛(anisaldehyde)、茴香酮(anisylacetone) 水芹烯等。其性溫,味辛。有溫陽散寒,理氣止痛之功效。用於治療寒嘔逆,寒疝腹痛,腎虛腰痛,乾、濕腳氣等症。
八角木材紅褐色,紋理直,結構細緻,質輕軟,有香味,抗蟲害,供作家具、箱板、玩具、細木工用材。

栽培技術

1 選種及種子處理

選擇優良品種,一般選擇樹齡20~50年、生長旺盛、歷年高產的健壯母樹作為採種對象。在10月中下旬八角果實由青轉黃、果瓣尚未開裂時即可采果。並將小果、瘦果、不正形果除去,進行選樹選果。良種壯苗是八角造林取得高產豐產的基礎,凡過早或過遲採集的果,其種子質量均不良,不宜作種。收回的果實攤放於室內晾乾,每天翻1~2次,防止其發熱,3~4d後果角逐漸裂開即可收集,也可用小刀或薄木片刀剝種子(不可傷種皮)。在無霜凍的地區宜隨採種隨播,若選擇在春季進行播種,應做好保溫保濕工作,一般以選擇細砂進行沙藏為佳;如遠運用,則用細砂∶種子為5∶1的比例裝入箱託運至目的地後倒出放入室內陰乾,用沙藏的方法進行保溫保濕,待氣溫回升至10~15℃時即可進行播種育苗。

2 整地播種

苗圃地以選擇排水良好、土層肥沃深厚的黃泥山地為佳。畦間留30cm左右的人行道,整地時挖高17~20cm、深18~20cm、寬1m的畦。施草皮泥灰或堆肥22。5~25。0t/hm2。一般對於無霜凍的地區,選擇在12月至翌年1月進行播種為佳;有霜凍的地區,應待溫度回升至12℃以上時的2-3月進行播種為好。宜選擇條播方式,種溝株距為2~3cm,深為3~4cm,行距為15~20cm。播種量一般為90~120kg/hm2,播後蓋燒過的草皮泥,拌1。5cm的黃細泥,再蓋1層茅草並淋透水。

3 培育壯苗

一般播種後約20d,種子即可發芽出土,此時可揭去覆蓋的茅草,並搭建北高南低的蔭棚,一般低邊高度為70cm,高邊為1m。將落下的碎草撿拾乾淨,應經常淋水,一般以在早晚進行為好,以使畦面保持濕潤狀態。在苗木的生長過程中,應做到勤鬆土、施肥、除草,及時進行病蟲害的防治。一般可用尿素或稀的人糞尿追肥,在苗高達到2~3cm進行第1次施肥,10~12cm施第2次,15~20cm施第3次。追肥中尿素的用量為:第1次用尿素肥料200g對水50kg溶解淋施苗木;第2次用尿素300g;第3次用尿素500g,第2~3次的對水量同第1次。翌年春苗地徑0。4cm、高40cm、新頂芽未萌動前即可淋透苗後起苗出圃定植。

4 定植地選擇及清理

八角樹造林應選擇地形起伏、較避風的丘陵山地的北坡,且土層深厚較肥沃疏鬆、排灌水較方便的地塊。一般八角種在天然雜木林下可利用其遮蔭作用,故在對林地進行清理時,僅清除灌木、藤本及下層小喬木等,並統一規劃,進行帶狀整地或全墾整地。八角樹的主根不深,側根多分布在土層中50cm內,為淺根性樹種,枝條頗脆,按照胡麻高產栽培技術的特點,因此不宜選擇強風吹襲的地方進行八角樹的栽植。

5 定植造林

八角幼樹喜蔭蔽,可利用殘林、雜木、灌木林下栽植。八角造林的最佳時間為大寒前後。對於果用林,一般栽植的株行距為4m×5m或3m×4m,栽植密度以750株/hm2為宜。挖深30cm、寬40cm的坑,施複合肥0。5~1。0kg/穴;對於葉用林,其栽植的株行距一般以1。5m×1。5m為佳,栽植密度為4。5萬株/hm2較好。一般於苗木起苗前2~4d,僅留葉片的1/3,其餘部分均剪去。栽植最好在當天起苗,若不能立即栽植,應及時用黃泥漿蘸根後運往造林地進行造林。為了提高造林的成活率,造林的時間最好選擇在陰雨天進行,成活率可達85%~90%。定植的深度以土面蓋至根頸上2~3cm為佳。

6 林間管理

6.1幼林樹管理
一是修枝整形。修枝整形一般在幼林高1。5~2。0m時即可進行,以促進分枝,分枝數保持2~3條/株即可,從基部剪除擾亂樹形、生長旺的徒長枝、交叉枝以及骨幹枝上直立生長的枝條、枯枝、過密枝、病蟲枝、纖弱枝等。二是搞好蔭蔽和保濕。八角幼林管理中的一項重要工作是對大部分裸露的空地進行覆蓋,可利用雜草灌叢、雜木林等天然植物作蔭蔽樹,以實現均衡土壤溫度、保持林地濕潤、防止日灼、減少水土流失等目的。
6.2成林管理
一是修枝整形。少剪或不剪稀疏枝,適當重剪掛果少、過密的或樹冠下部的內膛枝,輕剪外緣枝或樹冠中上部枝,重剪乾枝多、生長發育不正常的病蟲枝。截頂去頂芽工作一般可在栽植後3~4年進行,一般4~5年後即可進行采葉蒸油。二是墾復。墾復可改變種植八角的土壤結構,以補充土壤中的水分,促進花芽的正常分化及幼果的生長發育。墾復一般3~4年進行1次。

7 科學施肥

八角施肥的最佳時間為每年的2月和6月。春肥可促進長梢,夏肥可促進八角的旺盛生長。施肥以施氮肥為主,對三年生以上的幼林可兼施複合肥,對於一至二年生樹,每年施尿素50~150g/株,三年生樹每次施複合肥100~200g/株、尿素150~250g/株。多年經驗證明,一般幼林施肥的八角林比不施肥的結果期提早2~3年。對於果用的成林,施肥應施八角專用肥,每年施2次,可增產25%~44%,適用七年生以上的八角樹。每次施0。5~1。0kg/株。另外,每年還應施複合肥1~2次,每次施肥量為0。5~1。0kg/株,專用肥和複合肥的使用均採用溝施蓋土的方法,增產效果較明顯。

8 病蟲草害防治

八角常見的病蟲害有八角炭疽病、八角吊絲蟲、八角葉甲等。八角炭疽病的防治上,為了有效地減少病源,可將感病的枝葉完全清除,並集中燒毀。發病初期噴0。5%波爾多液進行防治。為了提高八角樹自身的抗病力,應多施磷鉀肥或農家肥。八角吊絲蟲的防治上,可用葉蟬散乳油或203乳油對水噴殺,在噴藥後蟲受驚順絲掉下後,再對地上的蟲補噴1次。八角葉甲的防治上,可用80%敵百蟲或80%敵敵畏乳油對水噴殺。雜草易消耗土壤中的養分和水分,因此每年至少對八角園進行中耕除草1~2次,可分別在1-2月和5-6月進行。對於草害發生輕的,除草可採取人工的方式進行;發生面積大的林地,可直接採用草甘膦進行化學除草,注意勿傷及八角樹苗。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