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棲作戰

兩棲作戰

海上輸送兵力古已有之,但專門用於運載登入作戰部隊的人員、物資、裝備,並能在海灘登入的兩棲戰艦艇則是在二戰中出現的。

基本信息

簡介

海上輸送兵力古已有之,但專門用於運載登入作戰部隊的人員物資裝備,並能在海灘登入的兩棲戰艦艇則是在二戰中出現的。此後,兩棲作戰就成為現代戰爭中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而兩棲戰艦艇在兩棲作戰中則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

類型

兩棲佯攻:牽制並迷惑敵方。己方使用艦炮火力,將登入艦艇放入水中並駛向敵方灘頭陣地,出動直升機模擬登入。但己方部隊不在灘頭或登入場登入,而是返回艦隊或在其他地區登入。美國海軍陸戰隊在二戰期間幾次使用過這種兩棲作戰方式。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該軍種也部分採用了這種戰法,以牽制伊拉克的岸防力量。

兩棲包圍:不需要出動任何艦艇的側翼行動。登入艦艇將部隊輸送上岸,並將部隊部署於距敵數公里之外的地區,對敵形成包圍之勢。美國海軍陸戰隊可運用其兩棲裝備實施這種戰術。關鍵因素是己方登入艦艇必須在距海洋或湖泊岸邊較遠的地方機動,以避免遭受敵方岸防炮火的攻擊。這種作戰可能要與大規模陸上進攻配合實施,登入部隊可能要依靠己方的岸基戰機和火炮提供火力支援。在二戰期間的太平洋戰場上幾次採用了這種作戰方式。伊拉克曾試圖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使用這種戰術,但這種富有創意的戰法在美軍的空中優勢面前無法展示出絲毫威力。

大型兩棲作戰艦隻大型兩棲作戰艦隻

兩棲襲擊:由乘坐登入艦船或直升機上陸的部隊從海上實施的攻擊。這種戰術主要用於迅速摧毀敵陸上設施和收集情報。襲擊部隊可由40人的排級直至5000人的旅級部隊組成,並在敵方組織反擊之前撤退。

兩棲奪占:奪取一個孤立於敵主要增援力量的小型目標。這種作戰的目標通常是一座島嶼,但有時也可能是一座與外界分離的機場或船舶錨地,如二戰時期的瓜達爾卡納爾島。由於被攻擊目標處於與外界隔絕的狀態,因此進攻方沒有必要迅速向目標縱深地帶推進,或攻占一個港口用於大型運輸艦船卸載重裝地面部隊。

兩棲試探:攻占敵防禦較薄弱的地區並測試敵軍反應。這是襲擊、佯攻或攻占戰法的結合,它主要取決於敵方如何做出反應。這種戰術通常由一個輕裝營的部隊實施,從而能夠在敵軍發動反擊的情況下迅速撤退。

兩棲進攻:打開港口通道,確保部隊的迅速到達以及支援更大規模後續部隊。這是規模最大且複雜程度最高的兩棲作戰方式,在這種戰法中,進攻速度是關鍵因素,它可讓迅速部署的大規模後續部隊充分發揮戰略作戰的突然性效果。

兩棲撤退:由海路撤出地面部隊。最著名的戰例是英國陸軍在敦刻爾克以及美國海軍陸戰隊在朝鮮興南的撤退。

“兩棲試探”,這種戰術主要是利用由直升機和現代化戰機的精確打擊能力而具備的更強機動能力。敵軍通常會發現它們無法防禦整條海岸線,因此會組建具有較強作戰能力的機動反應部隊。如果兩棲進攻力量具備較強的空中優勢,防禦方將會在確認進攻方的兩棲攻擊和實施反擊之前一直處於隱蔽狀態。因此,兩棲進攻計畫可能包括運用試探手段的有關內容,即出動規模適當的部隊奪取敵方防禦力量較薄弱的登入點,以此試探敵方的反應。如果敵方實施機動反擊,它會遭到己方空中力量的攻擊,己方試探行動也將變為佯攻。如果這種試探行動被敵方所忽略,則己方更大規模的兩棲作戰力量可能會實施後續登入。

歷史

最早的兩棲戰發生於一戰期間即1915年的加利波利的兩棲戰。英法兩國海軍為了打擊德國的同盟國土耳其,於1915年4月25日在達達尼爾海峽的加利波利島的南端赫利斯角、加巴泰佩等地區實施登入作戰,英法聯軍共投入8萬多人。由於土耳其早有防禦準備,這次長達一年的登入戰,英法兩國以失敗而告終。這是海軍史上首次兩棲戰,其投入人員之多,規模之大,時間之長是空前的。

二戰期間,兩棲戰有了空前發展,據不完全統計有數百次之多,大規模的兩棲戰有數十次。其中較著名的有1940年的挪威登入戰、1941年的刻赤費-奧多西亞登入戰、1942年的北非登入戰、1943年的西西里島登入戰、1944年的諾曼第登入戰、1945年的沖繩登入戰

二戰後也發生了不少次兩棲戰。其中規模最大的有1950年的仁川登入戰、1982年的馬島登入戰、1983 年的格瑞那達登入戰,以及1991年海灣戰爭中的兩棲戰。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