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小說家

全身小說家

《全身小說家》是一部關於井上光晴的生平的人物紀錄片,1994日本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全身小說家》
年份:1994
國家:日本
導演: 原一男
內容:關於井上光晴的生平的人物紀錄片
片長:157分鐘
獎項:1994日本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獎,日本電影藍綬帶獎最佳影片獎,《電影旬報》年度十大排名第一位

內容簡介

原一男在拍攝《全身小說家》的時候,總共拍攝了73小時的膠片,主要紀錄的是日本著名作家井上光晴生命最後階段與癌症抗爭的心境。電影從童年時代開始追溯了井上光晴的一生,為了增加整體的協調性,原一男採用了故事片和紀錄片相結合的手法,童年和青年時代的井上由演員扮演;老年的井上,則是由他自己現實生活的紀錄剪接而成,這樣使得井上的形象更加豐滿完整,擺脫了傳統紀錄片一板一眼的刻板,增加了影片的吸引力,同時並未因此減弱電影的真實感。

影片評價

電影看的多了,才發現紀錄片的魅力與拍攝的難度,尤其是關於人物傳記的紀錄片,用160分鐘去紀錄、追憶一個人的一生或是生命中最重要、最特別的某段時光,無異於用兩三個詞去概括一部洋洋灑灑數十萬字的小說,尤其是當要紀錄人物平凡生活的歲月沉澱、幾乎完全沒有跌宕起伏情節的時候,這種難度也就被加大。把無限的感知濃縮提煉成電影語言,再通過鏡頭重新釋放出來,所帶來的震動與真實感,遠比故事片強烈的多,因為我們知道這些都是最原始最不用置疑的東西。
影片一開始便是井上光晴在某次聚會上裝扮成藝妓惹大家發笑,他就像一個老頑童,隨時都流露出天真率直的個性,有時讓人哭笑不得,但又對他毫無辦法。著名作家江崎誠致在《吳清源》中提到:“井上光晴既能說又能幹,耍小魔術、玩撲克算命、模仿江湖賣藝都相當出色。旅途中,他的周圍總會捲起笑的鏇渦,幾乎每次歡鬧都以他為核心。有時他也放肆地嘲諷謾罵,但那種尖刻卻不失對全局的照顧,反倒營造出一種爽朗的氣氛。真是一個用語言難以細細描繪的人。”
江崎誠致的描述可以說基本概括了井上個性中光明的一面。井上光晴在旅順出生,自有生長在貧困之家,由母親和外婆撫養大,十幾歲到煤礦做了挖煤工,按照他自己的敘述,他的初戀給了礦上一名年輕美麗的朝鮮妓女。他曾篤信過天皇,也是日本第一批共產黨員,不過現實的殘酷總讓他無法在信仰里找到平靜的港灣,他的處女作《不得不寫的一章》非但沒有為日本共產黨高唱頌歌,反而無情揭露了作為革命家的煩惱與掙扎,結果當然可想而知,井上光晴被開除出黨,他只有把難以抒發的胸臆與不滿通過文字宣洩出來,可以說井上廣為人知的開朗與“大癲大吠”的性格其實是內心扭曲陰暗面的反作用,或許也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在現實中找到一個平衡點,不至於在憂鬱和躁動不安中崩潰。
電影中拍攝最多的是井上光晴的個人活動及訪談,他在自己創辦的文學所里關於《虛構與現實》的演講,道出了他對文學創作的深刻認知。他的講話從來都沒有高深的理論,但口若懸河的表達能力和敏銳的洞察力都令人折服;他的另一個特質在於在他身上你根本找不到文人的自命清高與孤芳自賞,相反井上光晴是要融合到最普通最平凡的人群中,無論文壇新秀還是販夫走卒,井上光晴都一視同仁,毫無保留的去指導他們,影片中有一個片段是一位70歲高齡的老婆婆致詞感謝井上對她的栽培,雖然她之前毫無文學根基,但井上還是讓她在風燭殘年重新煥發了活力,這個片段讓我們見到了井上性格中金子般的一面,這種光輝讓許多即使取得無上榮譽的作家都會黯然失色,回想起國內的余秋雨之流,簡直充滿銅臭味俗不可耐,只能算是虛偽的附庸風雅之徒。井上光晴一生都充滿著假話(注意不是謊話),從他對追隨者的花言巧語就可見一斑,當然這些都是無傷大雅的善意謊言,甚至蘊含許多發人深省的哲理,這些都無妨身邊朋友、學生對他的敬佩和愛慕。
假話正是他創作靈感的來源,因為他是通過假話創造自己的世界、通過虛構的情節來體現真實的存在,所以作家笠原淳評價他說“井上先生本身就是小說,是全身小說家。”原一男沒有把過多筆墨放在井上如何與癌症抗爭上,只是通過對他病情不同階段最直接的描述,與井上光晴依然熱愛寫作和教導學生的畫面來烘托出他不屈的鬥志。他對文學的理解並不局限於文字,他的狂放不羈感覺上很有李白的風範,文學在他身上展示出更廣闊的視野與包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