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時代的國際政治理論

二國際政治理論的歷史沿革 三國際政治理論的研究方法 一國際政治行為體理論評析

圖書信息

出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第1版
平裝
ISBN: 7801907337
條形碼: 9787801907332
尺寸: 21.4 x 14.4 x 2 cm
重量: 399 g

作者簡介

李雲霞,河北師範大學法政學院副教授,東北師範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在讀博士,長期從事國際政治理論的教學與科研工作。
靳新華,河北師範大學法政學院講師,華中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院在讀博士,從事國際政治理論的教學與科研工作。

內容簡介

國際政治從理論到現實本身都是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而發展的,反過來講,全球化產生於演進中的國家政治實踐,沒有國家的政治意願,全球化就不存在。而現實中各個國家因處於全球化中的地位不同,因而研究有關理論的角度也不同,所持的一些觀點也相應的有所差異。由於全球化是從西方國家發源,並且至今是由占主導地位的西方國家推動的,所以伴隨著全球化產生、發展而研究國家之間相互政治關係為主要內容的國際政治理論也難免由西方學術界所主導。因此,國際政治理論從創建之始就是典型的西方理論。我們所見的有關著作大多是西方的,尤其是美國學者的居多,而目前國內學者的有關著作也以介紹、評析西方國際政治理論的較多。
斯坦利·霍夫曼(Stanley Hoffmann)在談到西方國際政治理論的沿革時曾說:“這門學科既年輕又古老。”〔美〕斯坦利·霍夫曼:《當代國際關係理論》,林偉成、劉小紅等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第2頁。說它年輕,是說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它只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才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至多不過80年左右的歷史。說它古老,是說它的理論源遠流長,甚至可以追溯到2000年以前,如古希臘時代修昔底德(Thucydides)的戰爭歷史觀、亞里士多德(Aristotle)的哲學觀和以後的馬基雅維利(Machiavelli)、霍布斯(Hobbes)的國家學說等,他們的思想對西方國際政治理論的形成都產生過巨大的影響。然而,西方國際政治理論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始於20世紀20年代初,其後隨著國際關係格局的變化和客觀政治現實的需要不斷豐富和發展。回顧20世紀國際政治理論的發展,西方已開發國家幾乎壟斷了整個過程。有關國際政治理論的術語、思路、方法以及重要的理論體系幾乎都是由西方已開發國家的學者提出的。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在這方面扮演了中心的角色。從20世紀40年代末、50年代初漢斯·摩根索(Hans J?Morgenthau)創立傳統現實主義開始,到60年代和70年代的行為主義、結構主義,一直到90年代以全球主義學術為基點的新自由主義、新現實主義,以及新保守主義等,無處不留下了美國的印記。這裡要指出的是包括中國在內的開發中國家的歷史和現實都是和西方國家有著根本不同的,因此,借鑑或吸收西方的國際政治學理論,應基於對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考察研究,而不應盲目的“搬抄”。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傳統的國際政治理論的某些理論和概念都不同程度的受到衝擊和挑戰。而現實中某些發展或變化了的理論,又被一些國家基於自己國家利益的追求而“異化”為外交決策根據。所以,在國際政治理論研究中既要立足於中國的現實,又要放眼全球化時代的特徵,這一點在目前的學界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在國家仍然存在,人類仍然以國家、民族為劃分單位的情況下,處於不同地位的國家行為,其出發點是不可能完全一樣的,有時會因國家利益的追求導致相差甚遠。錢其琛同志曾經指出,經濟全球化一方面促進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又使經濟發展更加不平衡。而這種國際經濟的不平衡也會導致政治的不平衡,使整個世界的政治格局受到衝擊。因而處於不同位置的國家對全球化的回響是不同的,所採取的對策也是不一樣的。
本書以全球化為視角,重點審視西方國際政治理論、馬克思主義國際政治理論和開發中國家的國際政治理論的發展變化,以戰爭與和平、合作與衝突、強權與民主為中心論述了國際政治演變、發展的規律,從而揭示了全球化時代國際政治理論的新走向。它不同於西方的一般著作只是從已開發國家的地位和利益出發強調權力政治,而是更為突出包括社會主義國家在內的開發中國家的權利政治。本書主要從權利的視角詮釋了當代國際政治理論。本書的特色突出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運用比較法。對國際政治的主要問題分別從西方國際政治理論、馬克思主義國際政治理論、開發中國家國際政治理論等不同的角度進行比較分析,從而形成對某個問題的全面深入認識,加強國際政治理論中馬克思主義(尤其是中國)和開發中國家的研究分析,豐富補充他們在國際政治方面的認識。
第二,使用新資料。蒐集近幾年的最新成果、最新資料是本書的特點之一。本書使用的資料截止到2004年6月底,針對新千年以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對國際政治理論的影響、變化及走勢進行了比較客觀的分析。
第三,刻意體系創新。本書從國際政治的行為體入手,探討了國際政治的戰爭與和平、合作與衝突、強權與民主等主要問題,著力對國際政治理論的概括性、抽象性進行分析,關注國際政治發展的主流及方向。
第四,實用性較強。對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國際政治專業的本科生、研究生是一部值得參考的理論性書籍。它既提供了基礎知識,也提供了研究方法。
第五,時代特色突出。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傳統的國際政治理論的某些理論和概念都受到不同程度的衝擊和挑戰,而國際政治的現實發展又出現了許多新理論。這是新時代發展的新要求。
本書作者均是在高校長期從事國際政治理論教學與研究的教師,具有較強的理論基礎、嚴謹的學術作風和創新精神。但願本書能成為當代大學生和關注國際政治問題的讀者的一本有益的書。由於作者學識水平有限,本書難免存在一些缺點和不足,敬請專家學者和讀者批評指正。
作者
2004年10月

媒體評論

書評
本書從全球化的視角,重點審視西方國際政治理論、馬克思主義國際政治理論和開發中國家國際政治理論的發展變化,以戰爭與和平、合作與衝突,強權與民主為中心論述了國際政治演變、發展的規律,從而揭示了全球化時代國際政治理論的新走向。

目錄


前言
緒論
一 國際政治的界定及對相關術語的分析
二 國際政治理論的歷史沿革
三 國際政治理論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國際政治行為體
一 國際政治行為體理論評析
二 國家行為體的主要內容
第二章 國際政治的永恆主題——戰爭與和平
一 西方的戰爭與和平論
二 馬克思主義的戰爭與和平理論
三 開發中國家的戰爭與和平觀
四 小結
第三章 國際政治的存在狀態——合作與衝突
一 西方的衝突合作論
二 馬克思主義的對抗與共處理論
三 開發中國家的合作與衝突觀
四 小結
第四章 國際政治的秩序、準則——強權與民主
一 西方的強權秩序論
二 馬克思主義的民主秩序理論
三 開發中國家的國際秩序觀
四 小結
結束語 全球化時代國際政治理論的發展趨勢——民主化、多元化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