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

兩會

兩會是對自1959年以來歷年召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統稱。由於兩場會議會期基本重合,而且對於國家運作的重要程度都非常的高,故簡稱做“兩會”。從省級地方到中央,各地的政協及人大的全體會議的會期全部基本重合,所以兩會的名稱可以同時適用於全國及各省(市、自治區)。 兩會每5年稱為一屆,每年會議稱X屆X次會議。根據中國憲法規定:“兩會”召開的意義在於將“兩會”代表從人民中得來的信息和要求進行收集及整理,傳達給黨中央。“兩會”代表是代表著廣大選民的一種利益的,代表著選民在召開兩會期間,向政府有關部門提出選民們自己的意見和要求。地方每年召開的人大和政協也稱為兩會,通常召開的時間比全國“兩會”時間要早。 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和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分別於2018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開幕。

基本信息

會議歷史

兩會標誌 兩會標誌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舉行了第一屆全體會議。參加會議的代表共662人,包括中國共產黨、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地區、人民解放軍、少數民族、國外華僑、宗教界人士等46個單位的代表以及特別邀請的人士,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人民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代表全國人民的意志,宣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通過了具有臨時憲法性質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及《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定都於北京,國旗為五星紅旗,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採用公元作為中國紀年;選舉了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委員,並選舉產生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  

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舉行第一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同年12月召開了政協第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制定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章程宣告:《共同綱領》已經為憲法所代替;人民政協全體會議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已經結束。但是人民政協作為統一戰線的組織,將繼續存在和發揮作用。  

此後,從1959年開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開始同步舉行,後者的委員還會列席前者的會議,從此,“兩會”概念應運而生,而全國政協比全國人大提前1至2天開幕。“文革”中,全國政協停止,全國人大則在1975年恢復一屆(四屆),因此,自1978年起,全國人大與全國政協再次完全同步。

全國兩會在3月召開的慣例,則始於1985年。此前,會議時間從年初,到年中,到年末,歷年均有不同。以五屆全國人大、政協會議為例,一次會議是在2月,二次會議在6月,三次會議在8月,四次和五次會議則安排在11月。

兩會 兩會

而自1995年起,每年全國政協均在3月3日、全國人大均在3月5日開幕。人大議事規則的寫法則是“第一季度”。之所以選擇在3月,中國政法大學憲政研究中心主任蔡定劍解釋說,原因之一,是有元旦和春節兩個假期,而春節一般不是1月,便是2月。

會期,也是自1995年起相對固定,除了涉及換屆選舉的一次會議一般為兩個星期(14-15天)外,歷年“兩會”的時間一般控制在10-12天左右。  

兩會組成

全國人大

全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在我國,人民通過民主選舉選出自己的代表,組成人民代表大會,集中行使國家權力。根據憲法的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具有全權的和最高的地位,其主要職權有:

(一)修改憲法;

(二)監督憲法的實施;

(三)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四)選舉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副主席;

(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的提名,決定國務院總理的人選;根據國務院總理的提名,決定國務院副總理、國務委員、各部部長、各委員會主任、審計長、秘書長的人選;

(六)選舉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根據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的提名,決定中央軍事委員會其他組成人員的人選;

(七)選舉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八)選舉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九)審查和批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和計畫執行情況的報告;

(十)審查和批准國家的預算和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

(十一)改變或者撤銷全國人大常委會不適當的決定;

(十二)批准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建置;

(十三)決定特別行政區的設立及其制度;

(十四)決定戰爭和和平的問題;

(十五)應當由最高國家權力機關行使的其他職權。

人大的組成機構主要有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專門委員會。與全國人大會議不同,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是全國人大的常設機構,二者的職權在選舉、決議等方面並不完全相同。

人大會議組織機構構成圖

政協

全稱: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兩會安保 兩會安保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主要職能是政治協商和民主監督,組織參加政協的各黨派、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參政議政。政協全國委員會每屆任期5年,每年舉行一次全體會議。人民政協在中央設有全國委員會和常務委員會以及9個專門委員會,在地方設有政協地方委員會。每屆任期5年,每年舉行一次全體會議。  

政協會議參與的各方主要有:

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參與會議;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   ,由原中國國民黨民主派和其他愛國民主人士所創建,於1948年1月1日成立,是政協的重要組成政黨之一;  

中國民主同盟   ,於1941年3月19日在重慶秘密成立,其成員有中國青年黨、國家社會黨(後改稱民主社會黨)、中華民族解放行動委員會(後改稱中國農工民主黨)、中華職業教育社、鄉村建設協會的成員及其他人士。1942年,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加入,形成現有格局   ,是政協的重要組成政黨之一;

中國民主建國會   ,1945年12月16日,民建在重慶成立,成員主要是愛國的民族工商業者和有聯繫的知識分子,發起人有黃炎培、胡厥文、章乃器、施復亮、孫起孟等,是政協的重要組成政黨之一;

中國民主促進會   ,由馬敘倫、王紹鏊、周建人、許廣平、林漢達、徐伯昕、趙朴初、雷潔瓊、鄭振鐸、柯靈等著名愛國民主人士於1945年12月30日在上海建立   ,是政協的重要組成政黨之一;

中國農工民主黨,於1930年8月9日在上海成立   ,是政協的重要組成政黨之一;

中國致公黨   ,中國致公黨是以歸僑、僑眷中的中上層人士和其他有海外關係的代表性人士組成的政黨,於1925年10月成立於美國舊金山,是政協的重要組成政黨之一;

九三學社,前身為抗日戰爭後期一批進步學者在重慶組織的“民主科學座談會”,後為紀念1945年9月3日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偉大勝利,改建為九三學社,是政協的重要組成政黨之一;

台灣民主自治同盟   ,台灣民主自治同盟是由台灣省人士組成的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擁護社會主義愛國者的政治聯盟,1947年11月12日在香港成立,   是政協的重要組成政黨之一;

此外,參與政協會議的還有無黨派民主人士,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中華全國總工會,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文化藝術界,科學技術界,社會科學界,經濟界,農業界,教育界,體育界,新聞出版界,醫藥衛生界,對外友好界,社會福利界,少數民族界,宗教界,特邀香港人士,特邀澳門人士,特別邀請人士等。

政協會議組織機構構成圖

會議議程

人大

3月5日(星期一)

上午9時 代表大會第一次全體會議(開幕會)

1.聽取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關於政府工作的報告

2.審查國務院關於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執行情況與2018年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草案的報告

3.審查國務院關於2017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18年中央和
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

4.聽取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兼秘書長王晨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
憲法修正案草案的說明

下午3時  代表團全體會議審議政府工作報告

3月6日(星期二)

上午9時  代表小組會議審議政府工作報告

下午3時  代表小組會議審議政府工作報告

3月7日(星期三)

上午9時  代表團全體會議審議憲法修正案草案

下午3時  代表小組會議審議憲法修正案草案

3月8日(星期四)

上午9時  代表團全體會議審查計畫報告和預算報告,推選監票人

下午3時  代表小組會議審查計畫報告和預算報告

3月9日(星期五)

上午9時  代表小組會議審議憲法修正案草案修改稿,審查計畫報告和預算報告

下午3時 代表大會第二次全體會議

1.聽取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關於最高人民法院工作的報告

2.聽取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曹建明關於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的報告

3月10日(星期六)

上午9時  代表團全體會議審議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

下午3時  代表小組會議審議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

3月11日(星期日)

上午9時  代表團全體會議審議憲法修正案草案建議表決稿,大會關於設立第
十三屆全國人大專門委員會的決定草案,關於第十三屆全國人大
專門委員會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委員人選的表決辦法草案;醞釀
第十三屆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財政經濟委員會主任委員、
副主任委員、委員的人選

下午3時 代表大會第三次全體會議

1.表決總監票人、監票人名單草案

2.投票表決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草案

3.聽取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關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工作的報告

3月12日(星期一)

上午9時  代表團全體會議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

下午3時  代表小組會議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

3月13日(星期二)

上午9時 代表大會第四次全體會議

1.聽取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李建國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
草案的說明

2.聽取國務委員王勇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說明

3.表決大會關於設立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專門委員會的決定草案

4.表決大會關於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專門委員會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
委員人選的表決辦法草案

5.表決第十三屆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
委員人選名單草案

6.表決第十三屆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
委員人選名單草案

下午3時  代表團全體會議審議監察法草案

3月14日(星期三)

上午9時  代表小組會議審議監察法草案

下午3時  代表團全體會議審議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

3月15日(星期四)

大 會 休 息

3月16日(星期五)

上午9時  代表團全體會議審議監察法草案修改稿,關於批准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
的決定草案,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選舉和決定任命的辦法草案

下午3時  代表團全體會議醞釀協商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副主席的人選,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的人選,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
副委員長、秘書長的人選

3月17日(星期六)

上午9時 代表大會第五次全體會議

1.表決關於批准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草案

2.表決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選舉和決定任命的辦法草案

3.選舉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副主席

4.選舉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

5.選舉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副委員長、秘書長

下午3時  代表團全體會議醞釀國務院總理的人選,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
委員會副主席、委員的人選;醞釀協商國家監察委員會主任、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人選,全國人大常委會
委員的人選

3月18日(星期日)

上午9時 代表大會第六次全體會議

1.決定國務院總理的人選

2.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委員的人選

3.選舉國家監察委員會主任

4.選舉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5.選舉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6.選舉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下午3時  代表團全體會議醞釀國務院副總理、國務委員、各部部長、
各委員會主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審計長、秘書長的人選,
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內務司法委員會、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
外事委員會、華僑委員會、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農業與農村委員會
等專門委員會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委員的人選

3月19日(星期一)

上午9時 代表大會第七次全體會議

1.決定國務院副總理、國務委員、各部部長、各委員會主任、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審計長、秘書長的人選

2.分別表決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內務司法委員會、教育科學文化
衛生委員會、外事委員會、華僑委員會、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
農業與農村委員會等專門委員會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
委員人選名單草案

下午3時  代表團全體會議審議關於政府工作報告、年度計畫、年度預算、
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最高人民檢察院
工作報告的六個決議草案和監察法草案建議表決稿

3月20日(星期二)

上午9時 代表大會第八次全體會議(閉幕會)

1.表決關於政府工作報告的決議草案

2.表決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草案

3.表決關於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執行情況與2018年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的決議草案

4.表決關於2017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18年中央和地方預算
的決議草案

5.表決關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草案

6.表決關於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的決議草案

7.表決關於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的決議草案

8.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講話

9.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講話

閉 幕

開會時間:上午9時至11時30分

下午3時至5時30分

日程如需調整,由主席團常務主席決定  

政協

3月3日(星期六)

下午3時 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開幕會

1.聽取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

2.聽取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提案工作情況的報告

3月4日(星期日)

上午9時 小組會議(審議常委會工作報告和提案工作情況的報告)

下午3時 小組會議(審議常委會工作報告和提案工作情況的報告)

3月5日(星期一)

上午9時 列席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開幕會

1.聽取政府工作報告

2.聽取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草案)的說明

下午3時 小組會議(討論政府工作報告)

3月6日(星期二)

上午9時 小組會議(討論政府工作報告、計畫報告和預算報告)

下午3時 界別聯組會議(有二個以上小組的界別安排聯組形式,聯繫本界別實際討論政府工作報告)

3月7日(星期三)

上午9時 小組會議(討論憲法修正案草案)

下午3時 小組會議(討論憲法修正案草案)

3月8日(星期四)

上午9時 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

1. 聽取關於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修正案(草案)的說明

2. 大會發言

下午3時 小組會議(審議政協章程修正案草案)

3月9日(星期五)

上午9時 小組會議(審議政協章程修正案草案)

下午3時 列席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

1.聽取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

2.聽取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

3月10日(星期六)

上午9時 小組會議(討論“兩高”工作報告)

下午3時 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

大會發言

3月11日(星期日)

全天 委員休息

3月12日(星期一)

上午9時 小組會議(圍繞本小組關注熱點問題議政建言)

下午3時 小組會議(結合常委會工作報告和政協全國委員會2018年協商計畫討論政協工作)

3時主席團常務主席會議第一次會議

審議提交主席團第二次會議審議的選舉辦法草案、建議人選名單草案和各項決議草案

4時主席團第二次會議

1.審議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選舉辦法(草案)

2.審議通過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主席、副主席、秘書長、常務委員建議人選名單

3.審議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關於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草案)

4.審議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關於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修正案的決議(草案)

5.審議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政治決議(草案)

3月13日(星期二)

上午9時 小組會議(審議各項決議草案、選舉辦法草案、候選人名單草案,推舉監票人和選舉準備工作)

下午3時 小組會議(討論監察法草案、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

3月14日(星期三)

上午 委員機動

9時 主席團常務主席會議第二次會議

1.聽取分組會議情況的綜合匯報

2.審議提交主席團第三次會議審議的有關檔案

10時 主席團第三次會議

1.通過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選舉辦法

2.通過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主席、副主席、秘書長、常務委員候選人名單

3.審議通過總監票人、監票人名單

4.通過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關於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草案)

5.通過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關於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修正案的決議(草案)

6.審議通過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提案審查委員會關於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提案審查情況的報告(草案)

7.通過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政治決議(草案)

下午3時 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第四次全體會議

選舉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主席、副主席、秘書長、常務委員

3月15日(星期四)

上午9時30分 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閉幕會

1.通過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關於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

2.通過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關於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修正案的決議

3.通過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提案審查委員會關於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提案審查情況的報告

4.通過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政治決議

(會後全體委員合影)

註:日程如有變化,由大會秘書處另行通知  

代表變動

政協代表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代表總數2158人。  

人大代表

在全國人大方面,2013年3月以來,因“去世”、“提出辭職”、“罷免”3類原因,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的代表資格終止共53名。其中,去世12名,請辭19名,罷免22名。其中,已確認因違紀違法提出辭職和被罷免的人大代表共34名,占總數的64.2%。全國政協原副主席蘇榮是級別最高者,總後勤部原副部長劉錚是截至目前唯一的軍隊人大代表。十二屆全國人大5年間,近30名代表因違紀違法終止資格。  

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主持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等35個選舉單位共選舉產生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2980名。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三次會議根據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提出的審查報告,確認2980名代表的代表資格全部有效。  

政府報告

《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是國務院總理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所做的報告,提請全國人大代表進行審議。  

兩會冷知識

兩會代表可以請假嗎?

自2006年起,全國政協規定,凡不請假私自缺席的委員姓名都將在會議結束時予以公布。  

按照規定,直接選舉產生的人大代表應向本級人大常委會人事代表工作機構遞交書面請假報告,由人事代表工作機構報常委會主任或主持工作的副主任審批。  

對於政協委員而言,全國政協會議章程中並沒有就請假事宜作出明確規定。按照各地方政協的相關規定,政協主席、副主席、秘書長和常務委員除身體特殊原因外,必須按時參會;其他委員如確有特殊情況不能按時參會,可以提前向政協主席申請批准。  

為什麼兩會都在三月開?

由於人民代表大會要審查和批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和計畫執行情況的報告,3月的時間剛好足夠處理相關事宜;並且農曆春節一般會在一月到二月舉行,所以選在3月可以避免與春節相重疊。  

政協為什麼比人大提前兩天?

人大在做決策前,要把決策先提交給人民及各界代表,在政協裡面進行協商、討論、審議,政治協商納入決策層面中,決策前要進行充分的協商,所以政協會議在人大會議之前開。  

如何成為政協委員?

政協委員由推薦協商產生,本屆黨委、組織部決定下屆政協委員的大致界別及其他要達到的標準,然後分配指標,確定名單並公布。推薦時使用《政協委員推薦表》,表中主要填寫政績、社會地位、參政議政資格和能力和所屬部門單位意見。  

人大代表一當就是五年嗎?

從第一屆人大到再次選舉人大代表中間隔了4年零7個月,第二屆則隔了5年零8個月,第三屆隔了10年,第四屆隔了3年零1個月。後來,在1982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才正式規定每屆代表的任期為5年。  

議案和提案之間的區別是?

議案是人大的專用詞,在投票通過之後才會有法律的約束力;提案是由政協委員向人大或政府提出的,其針對的是大政方針、社會生活等重大問題,主要體現的是政協的參政。  

議案是怎樣提出的?

議案是由多個代表聯合提出的。全國人大一個代表團或30名以上的代表可以提出議案。之所以如此規定,是因為有的代表團不到30個人,比如寧夏代表團。  

政協委員為什麼有好多是明星?

全國政協有幾個重要的界別就是“文化藝術界”、“體育界”以及“新聞出版界”,這些界別很容易出明星委員的。  

投票表決可以鼓掌通過嗎?

從1949年全國政協成立到1966年,兩會的投票方式是鼓掌、舉手和無記名投票並用。1953年明文規定縣以上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採用無記名投票方法,但是1958年以後,各地的靠鼓掌來投票的“鼓掌通過”依然屢見不鮮。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後,全國人大出現了電子投票器,支持、反對、棄權有各自不同的顏色,鼓掌通過的形式率先在全國兩會上得到了廢除。   此後進入二十一世紀,南京等地的各地方兩會也開始明文禁止“鼓掌通過”的形式出現,取而代之的是在投票通過之後大家鼓掌慶祝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