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資源大辭典

內蒙古資源大辭典

《內蒙古資源大辭典》是1999年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玉明。

內容簡介

一、本辭典為全面反映內蒙古自治區各種各類資源的大型綜合性專業辭典。全書共分15個分冊.詞目約12000餘條。

二、本辭典的辭條共分兩類,即綜述性辭條和具體辭條。綜述性辭條也稱虛辭條,位於分冊開篇、章節首部,用於某資源的綜合敘述,引出下文具體辭條。具體辭條也稱實辭條,是某一資源狀況的具體闡釋。當實辭條所涉及的資源價值大、範疇廣、容量多時,則依據資源特性分若干辭條就其某一方面單獨敘述。

三、本辭典的辭目雖以詞和詞組為主,但不結合資源本身涵義或內蒙古該資源狀況解釋的辭條一律不錄,即純粹的名詞解釋的辭條概不收錄。

四、本辭典辭目的定義自含“內蒙古某資源”的特定內涵及外延,為簡練文字,定義有時省去“內蒙古某資源”字樣。

五、凡含義較多、涉及面較廣的辭目不易界定時,一般採用序號分項詮釋的辦法,詮釋的核心仍以資源的豐度、組合、開發利用為主。

六、本辭典的框架結構,以內蒙古的資源類型、構成、價值和目前人類能夠開發利用的水平而自成體系。凡不具備以上標準的,本辭典暫不收錄。為體現實用原則,總體上保證各類資源的完整性,允許部分資源的交叉和重複,但闡釋的角度有所側重。如,地上的綠色植物部分,本辭典分為4個分冊:《森林資源》以木本植物為主,《草地資源》以草本牧草為主,《種植業資源》以栽培作物為主,《植物資源》以野生經濟植物為主。為主的,內容里包括學名、形態、生態、分布,然後是成份、價值用途。非為主的資源分冊需要表述時,一是辭目採用定語修飾加以區別,二是內容里不涉及學名、形態、生態、分布,只談這種植物在該類資源方面的價值和作用。再如,《礦產資源》有煤炭資源和地下水資源的簡略介紹,保證其完整性,詳細資源情況卻分別在《能源資源》和《水資源》分冊;同理,動物資源除《動物資源》外,《森林資源》有“森林動物”一章,《旅遊資源》有“珍奇異獸”一節,務求其善;《氣候資源》與《能源資源》各自都有風能、光能利用部分;《旅遊資源》有“森林景觀”、“草原風光”、“奇花異草”等節,但其內容和角度,與《森林資源》、《草地資源》、《植物資源》迥然不同;《土地資源》的土地利用也涉及到《森林資源》、《草地資源》、《種植業資源》、《養植業資源》等分冊土地利用的內容,查專業分冊可滿足行業需要,對比著使用,可系統地掌握某資源的全貌。 在具體分冊結構中比較特殊的有:《植物資源》按用途分類,有多種用途的植物,僅在其主要用途類中列條評細敘述,在其他用途類中,只將其辭目列入目錄,也有一些植物因它的特性、用途與緊挨它的上一種植物相似,所以辭目表上有其名而將其正文省略;《動物資源》以學科體系和價值原則分類;《菌類資源》以實用真菌、細菌組成一個分冊,菌物以分類體系排列,目以下的屬、種及細菌一章的屬、種,則按其拉丁學名的字母順序排列。《種植業資源》、《養殖業資源》以品種資源為主,《土地資源》以地表組成狀況為主,《經濟資源》以城市經濟資源為主,力求龐而不雜、經緯有序、互為借鑑、翔實具體。

七、本辭典的資源數據採用以自治區統計局法定數據為主,專業廳局數據為輔的辦法。如《土地資源》中,自治區的總土地面積用的是統計局數據,盟、市、旗、縣、區土地面積則用的是自治區測繪局1987年的專業數據。

八、本辭典的檢索為冊、章、節目錄體系。冊、章、節的序號不標註,用字型型號區別,冊名為2號小標宋體,章名為4號仿宋體,節名為5號黑體。檢索時,可通過全書的“分冊詞目表”直接查找具體辭條的頁碼;也可先查總目的“分冊詞目表”所標註的各分冊的辭目頁碼,然後再在各分冊的細目中詳查該分冊的章節及辭目;還可以從總目“正文”所標註各分冊的冊、章內容名稱,直接到正文中查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