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公務員錄用考試專用教材行政職業能力測驗

內蒙古公務員錄用考試專用教材行政職業能力測驗

一、解題技巧(215) 二、真題解讀(221) 二、真題解讀(251)

內蒙古公務員錄用教材 行政職業能力測驗

內蒙古公務員錄用考試專用教材 行政職業能力測驗
商品貨號:B000840
省 份:內蒙
版 本:2011
主 編:李永新
出版社:人民日報出版社
上架時間:2010-08-23
庫存數量:77
定 價:¥58.00 折扣:7.50商城價:¥44.00

內容簡介

行政職業能力測驗∕李永新主編.—北京:人民日報出
版社,2008.12 (2010.8)
內蒙公務員錄用考試專用教材
ISBN 978-7-80208-734-7

中公名師深度研發 奪取內蒙古行測高分

最全面的考點、最快捷的方法、最深入的講解
內蒙古公務員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對應試者的綜合素質要求較高。2010年內蒙古首次參加聯考,題型題量逐漸趨於規範化,這種格局之下的內蒙古公務員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試卷兼顧“省考”和“國考”兩種風格,儘管題量保持不變,但是考查的知識點難度相對增大;與此同時,內蒙古公務員考試的時間一直為120分鐘。在這種情況下,許多考生都反映時間不夠,難度太大,很難取得高分。因此,如何花最短的時間獲得最高的準確率,是考生取得高分的關鍵,也是一直困擾考生的問題。
為了幫助廣大考生突破行測解題瓶頸,實現行測高分,中公教育專家與教材編研團隊根據多年輔導經驗,在把握內蒙古公務員考試最新動態與趨勢的基礎上,結合公務員考試的最新研究成果,歷時數月,傾心打造了這本內蒙古公務員錄用考試專用教材——《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做到了理論和實踐的完美結合。書中細緻分析了內蒙古公務員考試的特點,從獨特便捷的視角總結諸多解題技巧,從考生作答的角度講授解題思路,使考生真正了解作答過程,快速提高成績。希望能助公考路上自強不息的廣大考生一臂之力。本書有如下四大特點:
一、最全——精講百餘種題型,囊括內蒙古公考所有內容
內蒙古公務員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試卷,包括數量關係、判斷推理、常識判斷、言語理解與表達、資料分析五大部分,看似系統,實則要點繁多且分散。如果考生對考試要點不夠熟悉,在做題時就會感覺難以入手,失分連連。
本書根據內蒙古行測試卷中出現的各種題型的不同特點,對這些知識點進行總結和歸納,分為數字推理、數學運算、圖形推理、邏輯判斷、定義判斷、類比推理、常識判斷、言語理解與表達、資料分析九章,形成了系統全面的知識要點體系。在每一章中,又將各種基本題型細化,深入講解題型特點,內容翔實,便於廣大讀者準確把握內蒙古公務員考試的重難點。
二、最優——優解千餘道真題,點撥內蒙古考試解題技巧
內蒙古公務員考試時間短、題量大,考生普遍反映時間不夠。這是因為考生缺乏有效的解題方法,掌握一套快速解題的方法對於考生取得行測高分至關重要。
本書以實現簡單、快捷、準確解題為基準,系統總結了《行政職業能力測驗》每一種題型的實戰解題技巧,很好地契合了內蒙古公考的命題思路,旨在讓考生能夠更快更好地將這些知識和方法融會貫通,從容應對行測考試,幫助考生成就行測高分。為此,本書在細節之處更顯功夫:
①本書針對內蒙古行測真題的考試要點和解題技巧進行講解。在講解的過程中,既有深度的理論知識分析,又有精彩的典型真題講解。針對每個知識點的不同特點,將知識點的原理、特性、命題思路及解題模式都作了詳細的闡述;對於一些需要進行分析比較的知識點,還設定了直觀易懂的表格;針對典型真題的講解,並不是“就題論題”,而是注重總結一般性規律,對考生解題時需要注意的問題和需要掌握的技巧進行指導。
②本書設定有知識點睛、要點提示和技巧提升等諸多板塊,分別對一些難懂的知識點、容易出錯的命題陷阱和重要的方法技巧進行有效地總結。
三、最準——中公數百位名師預測內蒙古公考命題趨勢
中公教育長期致力於為廣大考生提供高質量的考前培訓和輔導教材,其高命中率更是備受好評。在本書中,中公數百位名師在深入分析內蒙古歷年真題的基礎上,結合公務員考試最新動態,精準預測了內蒙古公考的命題趨勢,希望幫助考生在短時間內準確把握考試方向,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最值——雙重大禮相送幫助考生全面備戰內蒙古公考
中公教育作為公職類考試培訓的開創者,在發展過程中得到了廣大學員的大力支持。為了更好地幫助學員、回饋學員,將面向購買本書的讀者贈送雙重大禮,幫助考生全面備戰內蒙古公考(詳細情況參見封底)。
本書雖精心準備,但書中難免有未盡之處,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我們將適時修正,讓本書更加契合考試,從而更好地幫助讀者。感謝您對中公教育的長期支持,祝您早日金榜題名!
中公教育專家與教材編研團隊
2010年7月
近三次內蒙古公務員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

考情綜述及命題趨勢分析

近年來,內蒙古公務員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部分的題型和題量相對穩定,但試題綜合難度較大。尤其是2005年以後,難度逐步加大的趨勢更為明顯。這種難度主要表現在試題的靈活性和所要求的思維層次上。根據近三次內蒙古公務員考試的實際情況,結合多年公務員考試輔導的經驗,我們預測2011年內蒙古公務員考試將會有新的變化,以下將結合2009-2010年內蒙古公務員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真題進行具體分析。
一、內蒙古近三次公務員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考情綜述
2009-2010年內蒙古公務員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題型題量分布

由上表可知,近兩年內蒙古公務員考試的題型、題量總體比較穩定,但具體到各門學科則稍微有些變動,具體而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總題量穩定,近三次的題量均為120題
2.理科數學部分題量有所增加
近兩年,數字推理均為5題;數學運算均為10題;資料分析由2009年春的15題增加到20題,預計今後仍為20題。
3.常識判斷題量穩定
近兩年的常識判斷穩定為20題,且均為單項選擇題的形式考查。但是考查的知識範圍明顯增加,涉及政治、經濟、法律、人文、地理、科技和生活常識等基礎知識。
4.判斷推理部分題型題量趨於穩定
2009年春季的判斷推理涉及了事件排序的考查,自2009年秋季起取消了事件排序。判斷推理部分題型穩定在對圖形推理、定義判斷、類比推理、邏輯判斷四個部分的考查;題量也保持在35題,趨於穩定。
5.言語理解與表達部分題量、題型穩定
言語理解與表達部分題型自2009年秋季取消了對文章閱讀的考查,題型變為選詞填空和片段閱讀後,2010年沿用了這兩種題型。該部分題量仍然保持在30題。
究其原因,以上的變化是由於內蒙古參加了2010年十三省聯考的緣故。試卷兼顧“國考”和“省考”兩種風格。預計2011年內蒙古將延續這一趨勢,題型和題量變化不會太大。
與此同時,內蒙古公務員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所考查的知識點也在逐年變化,考查內容豐富,既強調考生的基礎知識,又強調考生的抽象思維能力、理解能力、形象推理能力、判斷能力、分析能力、表達能力等。
2009-2010年內蒙古公務員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題型及考點分布
(續表)
二、2011年內蒙古公務員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命題趨勢分析
(一)數量關係——數字推理
1.題量穩定
近幾年,數字推理維持在5道,預計今後的題量不會改變。
2.題型固定,考查規律較集中
考查數列形式數字推理,突出相鄰項之間的遞推關係。等差數列及其變式、多次方數列變式出現頻率較高。在參加2010年十三省聯考前,分式數列為必考題型。
3.作差法、轉化法、拆分法廣泛套用
例題1:內蒙古行測真題
0, 4, 16, 48, 128, ( )
A.280 B.320 C.350 D.420
【解析】方法一,積數列變式,前兩項差的4倍等於第三項。
(4-0)×4=16,(16-4)×4=48,(48-16)×4=128,(128-48)×4=(320)。
方法二,整數乘積拆分數列。
0 4 16 48 128 (320)
↓ ↓ ↓ ↓ ↓ ↓
0×2 1×4 2×8 3×16 4×32 (5×64)
第一個乘數0、1、2、3、4、(5)是連續自然數
第二個乘數2、4、8、16、32、(64)是公比為2的等比數列。
例題2:內蒙古行測真題
1, 9, 35, 91, 189, ( )
A.301 B.321 C.341 D.361
【解析】各項分別為1×1、3×3、5×7、7×13、9×21,第一個乘數組成奇數列,第二個乘數組成二級等差數列
1 3 7 13 21 (31)
■ 作差
2 4 6 8 (10) 公差為2的等差數列
第一個乘數的下一項是9+2=11,則( )=11×31=341。

(二)數量關係——數學運算
1.題量穩定
近幾年,數學運算題量一直穩定為10道,預計今後仍將維持10道題目。
2.考查題型偏向常規題型
計算問題、工程問題為必考題型,和差倍比問題、統計類問題、行程問題、利潤問題等也經常出現。2010年參加聯考後,新增了難度較大的推理問題。
3.難度不斷加大
題目的背景生活化,單純的計算題較少,要求考生仔細分析題意,尋找出其中的數量關係,建立數學模型,進而解決問題。解題時,強調多個知識點的綜合套用,需要考生在紮實掌握數學基礎知識的同時,靈活運用。
例題1:內蒙古行測真題
有一排長椅總共有65個座位,其中已經有些座位上有人就坐。現在又有一人準備找一個位置就坐,但是此人發現,無論怎么選擇座位,都會與已經就坐的人相鄰。問原來至少已經有多少人就坐?
A.13 B.17 C.22 D.33
【解析】要保證無論怎樣選擇座位都會與人相鄰且同時就坐人數最少,要每隔2人就有一人就坐。因此每3個座位是一個循環,65÷3=21……2,因此至少有21+1=22人就坐才能滿足題意。
例題2:內蒙古行測真題
一列隊伍沿直線勻速前進,某時刻一傳令兵從隊尾出發,勻速向隊首前進傳送命令,他到達隊首後馬上原速返回,當他返回隊尾時,隊伍行進的距離正好與整列隊伍的長度相等。問傳令兵從出發到最後到達隊尾所行走的整個路程是隊伍長度的多少倍?
A.1.5 B.2
C.1+■ D.1+■
【解析】相同時間內路程比等於速度比。設隊伍長度為1,傳令兵速度為v1,隊伍速度為v2。有■+■=■,得到(v1-v2)(v1+v2)=2v1v2。令v2=1,有v21-2v1-1=0,解得v1=1+■。路程比等於速度比,隊伍走的路程是隊伍長度,則傳令兵走的路程是隊伍長度的(1+■)倍。
例題3:內蒙古行測真題
甲乙兩人相約見面,並約定第一人到達後,等15分鐘不見第二人來就可以離去。假設他們都在10點至10點半的任一時間來到見面地點,則兩人能見面的機率有多大?
A. 37.5% B.50% C.62.5% D.75%
【解析】如圖所示x、y分別代表甲、乙兩人到達的時刻,則陰影部分表示
兩人能見面,占大正方形面積的比例即為兩人能見面的機率。
顯然兩邊的小三角形的面積占正方形面積的■,兩人見面的機率為1-
■=75%。

(三)判斷推理——圖形推理
1.題量減少為5道
2009年春季內蒙古行測真題中圖形推理為10道,但2009年秋季和2010年聯考中題量均為5道,預計今後的題量也是5道。
2.考查規律較集中
近兩年圖形推理的題型有很大變化,但考查的規律集中在圖形數量關係、相對位置、圖形的移動、疊加上。
3.解題方法多樣
特徵分析法、求同分析法、對比分析法、位置分析法在解題中廣泛套用。
例題1:內蒙古行測真題
【解析】前兩個圖形疊加,去掉有陰影的部分得到第三個圖形。所以選擇A。
例題2:內蒙古行測真題
【解析】第一組圖形的線條數均為13,第二組前兩個圖形的線條數均為14,因此選擇線條數為14的C項。

(四)判斷推理——定義判斷
1.必考題型,題量穩定
定義判斷是內蒙古公務員考試的必考題型之一,近三次考試題量始終為10道,重點考查單定義類題目。
2.涉及的知識面範圍較廣
定義判斷中的定義涉及多個學科的專業知識,如心理學、經濟學、法律等方面,但考生即使不具備相關專業知識,依據題乾信息依然可以作答。
3.題目總體不難,但選項干擾性較強,難度相對上升
例題1:內蒙古行測真題
自我防禦性歸因是指通過強調自己對積極的、合乎期望的好結果的作用,縮小對消極的、不合乎期望的壞結果的責任來保護自尊。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屬於自我防禦性歸因的是( )。
A.很多家長認為,孩子能否具有創造力關鍵在於學校的教育理念是否先進
B.某公司管理者在總結企業成功經驗時說,一個成功的企業離不開優秀的員工和先進的管理方法
C.某國GDP水平屢創新低,該國領導人表示,這是受到世界經濟持續低迷的影響
D.某企業因經營不善而面臨破產,該企業領導承認企業領導班子在經營決策上存在失誤
【解析】自我防禦性歸因的定義要點是:強調自己對好結果的作用,縮小對壞結果的責任。A項並未提及家長自己的作用,B項肯定了其他人的作用,D項承認自己對面臨破產的責任,都不符合定義;C項該國領導人將GDP水平低的原因歸結為世界經濟低迷的影響,縮小了自己的責任,符合定義,故答案選C。
例題2:內蒙古行測真題
價格歧視實質上是一種價格差異,通常指商品或服務的提供者在同一時間向不同的接受者提供相同等級、相同質量的商品或服務時,在接受者之間實行不同的銷售價格或收費標準。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屬於價格歧視的是( )。
A.經銷商將過季商品打五折出售
B.電信運營商對網內和網外通話實行區別定價
C.北京某電影院對其會員實行票價八折的優惠
D.香港四星級酒店的價格高於內地很多四星級酒店
【解析】價格歧視的定義要點是:①同一時間;②相同等級、相同質量的商品或服務時;③對不同的接受者實行不同的銷售價格或收費標準。A項打折商品已經過季,不符合①;B項不符合②;D項兩地四星級酒店的標準可能不同,不符合②;C項符合定義,故答案選C。

(五)判斷推理——類比推理
1.新增題型
自2009年秋季起,內蒙古取消了事件排序類題目,增加了類比推理的考查,且題量始終為10道。
2.考查內容涉及廣泛,詞項間關係更加多樣
2010年類比推理題目涉及了生物、物理、常識等多方面的知識,考查的詞項間的關係更加複雜,需要考生考慮全面。
3.考查題型豐富
內蒙古類比推理部分涉及到了三詞型和對當型題目的考查,題型豐富。
例題1:內蒙古行測真題
手術刀:外科醫生
A.漁網:漁民 B.講台:教師
C.打火機:抽菸者 D.望遠鏡:科學家
【解析】手術刀是外科醫生的工作用具;A項漁網是漁民的工具。講台是教師的工作地點。故答案選A。
例題2:內蒙古行測真題
妻子:母親:社會角色
A.水:冰:液體
B.父親:兒子:家庭
C.冰糖:砂糖:糖精
D.石墨:金剛石:化學物質
【解析】妻子和母親都是社會角色;石墨和金剛石都是化學物質。故答案選D。
例題3:內蒙古行測真題
( ) 對於 效益 相當於 經營 對於 ( )
A.投入 利潤 B.成本 稅收
C.生產 規劃 D.資本 管理
【解析】投入是產生效益的必要條件,經營是獲得利潤的必要條件。故答案選A。

(六)判斷推理——邏輯判斷
1.題量穩定,題型豐富
近幾年,邏輯判斷題量維持在10道,且考查的題型種類更加豐富。
2.可能性推理和必然性推理題目都有所涉及
2010年內蒙古公務員考試中邏輯判斷部分以可能性推理為主,全面考查了削弱型、加強型、前提型和解釋型題目;而必然性推理重點考查了直言命題的相關知識,相比於之前的考試,題型更加豐富。
3.考試難度趨於穩定
雖然考試中該部分的題型及難度趨於穩定,但對考生的邏輯思維要求卻逐年提高,強調解題方法的運用及論證結構的辨別。
例題1:內蒙古行測真題
大量研究表明,幾乎所有的合成色素都不能向人體提供營養物質,某些合成色素甚至會危害人體健康,導致生育力下降、畸胎等,有些甚至在人體內可能轉換成致癌物質。因此,應該使用天然色素代替合成色素。
以下如果為真,最能削弱上述結論的是( )。
A.人體的解毒功能和排泄功能可消解合成色素中的一些毒素
B.天然色素成分複雜,加工過程中可能因結構改變而生成有害物質
C.天然色素的著色力一般不如合成色素強,比較容易褪色或變色
D.天然色素的提取並不容易,成本消耗大,技術上也不好操作
【解析】削弱型題目。題乾由“合成色素不能提供營養甚至會危害健康”為依據得出“應使用天然色素代替合成色素”的結論。
B項指出天然色素在加工過程中會生成有害物質,說明不應該使用其代替合成色素,削弱了題乾結論。A項雖然說明部分合成色素的毒素可以被消解掉,但並不能削弱合成色素應被代替這一結論;C項的著色力屬於無關項;D項的成本大,提取困難也屬於無關項。故答案選B。
例題2:內蒙古行測真題
甲乙兩公司均為使用其公司數碼產品有疑難問題的顧客提供24小時的熱線電話諮詢服務。撥打熱線電話要收取相應的通話費用,所以通常來說,消費者只有在使用數碼產品遇到困難時才會撥打電話。甲公司接到的熱線電話數量比乙公司多5倍。這說明,甲公司的數碼產品一定比乙公司的複雜又難用。
以下各項如果為真,最能支持上述結論的是( )。
A.乙公司數碼產品的消費者數量比甲公司的多2倍
B.甲公司數碼產品的消費者數量比乙公司的多5倍
C.乙公司收到的有關數碼產品質量問題的投訴比甲公司多2倍
D.甲公司收到的有關數碼產品質量問題的投訴比乙公司多5倍
【解析】加強型題目。題乾由“甲公司接到的熱線電話數量比乙公司多5倍”推出“甲公司的數碼產品一定比乙公司的複雜又難用”,理由是“消費者只有在使用數碼產品遇到困難時才會撥打電話”。
A項說明甲公司的消費者數量少,而接到的熱線電話數量多,支持了題乾結論;B項說明可能是由於甲公司的消費者數量多使得甲公司接到的熱線電話數量多,削弱了題乾的結論;C、D兩項沒有涉及到數碼產品的使用問題,屬於無關項。故答案選A。

(七)常識判斷
1.題量保持在20道左右,題型仍為單項選擇題
依2009年到2010年的內蒙古公務員考試真題來看,常識部分的題量一直保持在20道。預計2011年仍將保持這一題量。
2.考查知識範圍廣泛,著重考查綜合素質
內蒙古公務員考試常識判斷部分題目涉及的知識範圍非常廣泛,測查的內容涵蓋法律、政治、經濟、人文、地理、科技和生活常識等方面,著重考查考生各方面的綜合素質。
選拔合格公務員的考試性質決定了法律不同的地位,因此對考生法律知識運用能力的考查將是重點之一。
對人文知識的考查,體現的是對考生綜合素質的考查,這也將是考查的重點,考生在平時應注意基礎知識的積累,建立充足的知識儲備體系。
3.科技常識比重大
科技常識往往與人文常識一起考查考生的綜合素質,根據歷年真題分析,科技常識仍將在考試中占較大比重,考生對科技常識的備考也需要注意。
4.政治常識偏重時政考查
作為公務員,應當關注國家政治動態,了解國家政治形式,這樣才能順利開展工作,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例題1:內蒙古行測真題
李某為公司倉庫保管員。某日,兩歹徒為逼李某交出倉庫鑰匙而持刀追打李某,李某被打成重傷,無奈之中李某搶了路邊正在停車的黃某的機車逃走。李某搶走機車的行為( )。
A.應負刑事責任。李某搶走他人車輛,屬於搶劫行為,侵犯他人利益
B.應負刑事責任。李某搶走他人車輛,屬於盜竊行為,侵犯他人利益
C.不應負刑事責任。李某搶走機車屬於正當防衛,保護了公司和個人的合法權益
D.不應負刑事責任。李某搶走機車屬於緊急避險,損害了他人合法權益但保全了更大的合法權益
【解析】《刑法》第21條規定,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不得已採取的緊急避險行為,造成損害的,不負刑事責任。李某為了保全個人人身安全,搶走機車逃走的行為完全符合緊急避險的構成要件。故正確答案為D項。
例題2:內蒙古行測真題
我國佛教藝術馳名中外,雲岡石窟、龍門石窟和莫高窟三大石窟舉世皆知。以下關於三大石窟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確的是( )。
A.所在省份兩兩接壤 B.所在省份都有黃河流過
C.均地處黃土高原 D.所處緯度大致相當
【解析】雲岡石窟位於山西省大同市;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莫高窟位於甘肅省敦煌市。甘肅和河南、山西兩省不接壤,因此A項錯誤。這些省都有黃河流過,因此B項正確。河南洛陽位於平原地區,因此C項錯誤。河南省在山西省以南,緯度差別大,因此D項錯誤。故正確答案為B項。

(八)言語理解與表達
1.題量穩定在30題,且均為選詞填空10道,片段閱讀20道的分配形式
自2009年春季至今,內蒙古公務員考試的言語理解與表達部分的題量一直穩定在30題。2010年題型依舊沿用2009秋季的選詞填空+片段閱讀,預計在2011年的公務員考試中,這一部分的題型、題量變動不會太大。
2.選詞填空傾向綜合考查
選詞填空多考查近義詞辨析,近義詞基本為平時易混淆的,或者在語境中有特殊含義的。2009年秋季前曾經涉及過對一空實詞的考查,但最近這兩次考試都沒再出現,而更多的是採用實詞+成語的綜合考查形式。2010年內蒙古參加十三省聯考後還出現了兩空成語的考查,考試的難度進一步增加,考生對此需多加注意。
3.片段閱讀部分考點比較集中
片段閱讀的考點主要集中在觀點主旨型題目、細節理解型題目等,難度也有加大的趨勢。
(1)觀點主旨型題目:重中之重,要求考生能夠判斷作者態度傾向、歸納文段主要內容、提取文段中心觀點等。
(2)細節理解型題目:這種題型要求考生對文段細節進行理解和把握。
(3)主題概括型題目、詞句理解型題目、標題型題目雖然考查的題量不大,每年可能只有1道題,但作為片段閱讀的常考題型,考生也需重點複習。
(4)語句排序型題目:這是2010年內蒙古參加十三省聯考後出現的新題型,此種題型在當年的國家公務員考試中曾出現過2道,由此可看出十三省聯考向國家公務員考試貼近的趨勢,對這種題型考生需引起重視。
(5)另,雖然近三次公務員考試中內蒙古都沒有出現短文寓意型題目、結構推斷型題目以及語句填充型題目。但作為片段閱讀部分常考的代表題型,考生也需有一定了解。
例題1:內蒙古行測真題
當我們在談論創意的時候,大多會認為這沒有什麼規律可循,或者說,創意應該是 的。我們會說:如果給創意制定一個框架的話,可能會束縛創意,讓創意變成 的工匠活。
A.天馬行空 按部就班 B.稍縱即逝 循規蹈矩
C.自由自在 循序漸進 D.標新立異 熟能生巧
【解析】由“或者說”可知,第一空的詞語應與“沒有什麼規律可循”相對應,“稍縱即逝”、“標新立異”明顯不合要求,排除B、D兩項。“按部就班”指按照一定的規矩、程式辦事;“循序漸進”指按照次序有步驟地逐漸提高或發展。與“制定一個框架”、“工匠活”相對應,第二空用“按部就班”更恰當。因此本題正確答案為A。
例題2:內蒙古行測真題
城市好比一個巨大的海綿,勞動力就像城鄉之間流動的水,當經濟處於上行期,經濟擴張會吸納更多的勞動力:當經濟處於下行期,經濟衰退又將這些勞動力擠回了農村。正是中國城鄉二元結構所引發的海綿效應,在此次金融危機中發揮著就業緩衝器的作用。但這種海綿效應是不可持續的,因為中國的一個基本國情就是農業剩餘勞動力要向城市進行轉移。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
A.經濟衰退影響了中國的城市化進程
B.城鄉二元結構減弱了經濟衰退的影響
C.不能過分依賴海綿效應的就業緩衝作用
D.農村勞動力不應成為經濟衰退中的犧牲品
【解析】文段首先介紹了海綿效應及其積極作用,接著指出“海綿效應是不可持續的”,並解釋其原因。由此可知,文段論述的主題是“海綿效應”。再由轉折詞“但”可以看出,文段強調的是“海綿效應”的不可持續性。因其“不可持續”,對“海綿效應”的利用就應當適可而止。選項中只有C項既體現出對“海綿效應”“不能過分依賴”的態度,又兼顧“海綿效應”這一主題元素。故本題答案為C。

(九)資料分析
1.題量提升
自2009年秋季考試開始,資料分析題量由15道提高到20道,預計今後的題量仍為20道。
2.材料多樣
所給材料包括單一文字資料、單一表格資料、單一圖形資料、文字+表格的綜合型材料、圖形+表格的綜合型材料。近兩年,綜合型材料所占的比重呈逐年遞減的趨勢。
3.考點集中
年增長率、比重、倍數、百分比等概念考查頻率較高;計算題、比較計數題、綜合分析題考查頻率較高,計算量和計算難度明顯增加;綜合分析題難度相對較高,幾乎成為必考題型;而直接查找題的考查微乎其微。

目錄
前言(1)
近三次內蒙古公務員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考情綜述及命題趨勢分析(1)
第一章 數量關係——數字推理
第一節 數字推理概述(2)
一、數字推理題型簡介(2)
二、數字推理複習指南(5)
第二節 數字推理特徵分析(6)
一、數項特徵分析(6)
二、結構特徵分析(8)
第三節 數字推理直覺培養(10)
一、數字直覺(10)
二、運算直覺(12)
第四節 數字推理解題方法(15)
一、作差法(15)
二、作商法(16)
三、作和法(17)
四、作積法(18)
五、轉化法(18)
六、拆分法(20)
第五節 數列形式數字推理(22)
一、等差數列及其變式(22)
二、等比數列及其變式(24)
三、和數列及其變式(25)
四、積數列及其變式(27)
五、多次方數列及其變式(28)
六、分式數列(30)
七、組合數列(32)
八、創新數列(34)
第六節 圖形形式數字推理(37)
一、圓圈形式數字推理(37)
二、表格形式數字推理(38)
三、三角形數字推理(39)
第二章 數量關係——數學運算
第一節 數學運算六大思想和方法(42)
一、猜證結合思想——找到數學運算答案的利器(42)
二、化歸思想——從複雜到簡單,從陌生到熟悉(45)
三、分合思想——解決問題的兩條路線(47)
四、數形結合思想——數字與圖形的完美結合(50)
五、函式與方程思想——代數中的靈魂思想(53)
六、極限思想——從有限到無限,從初等到高等(55)
第二節 數學運算基礎知識(57)
一、數的特性(57)
二、常用計算技巧(61)
第三節 數學運算基本題型(63)
一、計算問題(63)
二、和差倍比問題(66)
三、行程問題(67)
四、工程問題(69)
五、利潤問題(70)
六、濃度問題(71)
七、統計類問題(72)
八、容斥問題(77)
九、抽屜原理(78)
十、植樹問題(79)
十一、雞兔同籠問題(79)
十二、盈虧問題(80)
十三、年齡問題(81)
十四、日期問題(81)
十五、牛吃草問題(82)
十六、方陣問題(83)
十七、幾何問題(83)
第四節 數學運算題型擴展(87)
一、對策分析類問題(87)
二、操作問題(90)
三、推理問題(91)
第三章 判斷推理——圖形推理
第一節 圖形推理概述(94)
一、圖形推理題型簡介(94)
二、圖形推理複習指南(98)
第二節 圖形推理能力培養(100)
一、觀察能力(100)
二、辨別能力(102)
三、推理能力(104)
第三節 圖形推理常見考點及規律(106)
一、圖形中的幾何特徵(106)
二、圖形中的數量關係(109)
三、圖形中的相對位置(113)
四、圖形中的旋轉、移動與翻轉(114)
五、圖形中的組合與疊加(115)
第四節 圖形推理解題分析方法(117)
一、特徵分析法(117)
二、求同分析法(119)
三、對比分析法(121)
四、位置分析法(123)
五、綜合分析法(125)
第五節 圖形推理題型解讀(128)
一、古典型圖形推理(128)
二、視覺型圖形推理(129)
三、九宮格圖形推理(132)
四、空間形式圖形推理(135)
第四章 判斷推理——邏輯判斷
第一節 邏輯判斷概述(140)
一、邏輯判斷題型簡介(140)
二、邏輯判斷知識體系(140)
三、邏輯判斷備考策略(141)
第二節 直言命題題目解題全攻略(142)
一、直言命題基礎知識(142)
二、直言命題的對當關係(143)
三、三段論與直言命題的變形推理(145)
四、直言模態命題(148)
第三節 復言命題題目解題全攻略(150)
一、幾種常見的復言命題(150)
二、復言命題的真假關係(151)
三、復言命題的推理(154)
第四節 分析推理題目解題全攻略(159)
一、排除法(159)
二、代入法(159)
三、假設法(160)
四、找突破口法(160)
五、圖表法(161)
六、排序法(162)
第五節 削弱型題目解題全攻略(164)
一、論證的相關知識(164)
二、削弱論點(167)
三、削弱論據(168)
四、削弱論證關係(169)
五、削弱程度的比較(171)
第六節 加強型題目解題全攻略(173)
一、加強結論(173)
二、加強論據(173)
三、加強論證關係(174)
第七節 前提型題目解題全攻略(177)
一、前提與結論間建立聯繫(177)
二、沒有別的因素影響推論(179)
三、推論可行或有意義(179)
第八節 解釋型題目解題全攻略(181)
一、解釋結論或現象(181)
二、解釋差異或矛盾(182)
第九節 評價型題目解題全攻略(184)
一、常規評價(184)
二、找爭論的焦點(185)
三、直接評價論證方法(186)
四、找尋相似的邏輯結構(187)
第十節 結論型題目解題全攻略(188)
一、對題乾信息的理解(188)
二、歸納論點(189)
第五章 判斷推理——定義判斷
第一節 定義判斷概述(192)
一、定義判斷題型簡介(192)
二、定義判斷的解題原則(192)
三、定義判斷的解題步驟(193)
四、定義判斷備考指南(193)
第二節 定義判斷主要題型(194)
一、肯定型、否定型和非常規型判斷(194)
二、單定義判斷和多定義判斷(196)
第三節 定義判斷解題全攻略(198)
一、關鍵字法(198)
二、排除法(202)
三、對比法(203)
第六章 判斷推理——類比推理
第一節 類比推理概述(206)
一、類比推理題型簡介(206)
二、常見錯誤和誤區(206)
三、類比推理備考及解題技巧(206)
第二節 類比推理主要題型(207)
一、兩詞型(207)
二、三詞型(207)
三、對當型(208)
第三節 詞項間的邏輯關係(210)
一、並列關係(210)
二、條件關係(211)
三、描述關係(212)
四、其他關係(213)
第四節 類比推理解題技巧與注意事項(215)
一、解題技巧(215)
二、注意事項(217)
第七章 常識判斷
第一節 常識判斷概述(220)
一、題型簡介(220)
二、備考指南(220)
第二節 政治常識(221)
一、考試特點(221)
二、真題解讀(221)
三、考點點撥(223)
四、練習(225)
第三節 法律常識(227)
一、考試特點(227)
二、真題解讀(227)
三、考點點撥(229)
四、練習(231)
第四節 經濟常識(233)
一、考試特點(233)
二、真題解讀(233)
三、考點點撥(234)
四、練習(236)
第五節 人文常識(238)
一、考試特點(238)
二、真題解讀(238)
三、考點點撥(239)
四、練習(243)
第六節 地理常識(245)
一、考試特點(245)
二、真題解讀(245)
三、考點點撥(247)
四、練習(249)
第七節 科技和生活常識(251)
一、考試特點(251)
二、真題解讀(251)
三、考點點撥(252)
四、練習(254)
第八節 常見解題技巧(256)
一、關鍵字暗示法(256)
二、排除法(256)
三、現實聯想法(257)
第八章 言語理解與表達
第一節 言語理解與表達概述(260)
一、題型簡介(260)
二、備考指南(260)
第二節 選詞填空(262)
一、選詞填空的首要方法——對應分析法(262)
二、選詞填空的關鍵方法——語義分析法(264)
三、成語類選詞填空(267)
四、摹狀類選詞填空(276)
第三節 片段閱讀(281)
一、片斷閱讀考查特點分析(281)
二、片段閱讀第一方法——關鍵信息特徵識別法(281)
三、專題精講(286)
觀點主旨型題目(287)
主題概括型題目(297)
結構推斷型題目(300)
語句填充排序題目(306)
細節理解型題目(314)
詞句理解型題目(318)
標題型題目(324)
短文寓意型題目(330)
第九章 資料分析
第一節 資料分析概述(336)
一、資料分析題型簡介(336)
二、備考策略(337)
第二節 資料分析閱讀技巧(338)
一、文字快速定位法——文字型材料(338)
二、表格交叉項法——表格型材料(339)
三、圖形要點抽取法——圖形型材料(340)
四、綜合分析法——綜合型材料(341)
第三節 資料分析常考概念(342)
一、計算型概念(342)
二、理解型概念(348)
三、能力提升訓練(351)
第四節 資料分析速算技巧(355)
一、簡化技巧(355)
二、計算技巧(358)
三、能力提升訓練(361)
第五節 典型真題精析(364)
真題一(364)
真題二(365)
真題三(367)
真題四(368)
真題五(371)
中公教育·全國分校一覽表(374)
中公教育·2011年國家(內蒙古)公務員考試面授課程體系(376)
中公教育·2011年內蒙古公務員考試遠程課程體系(378)

中公教育集團專家介紹

中 公 教 育 核 心 研 發 團 隊
李永新 中公教育首席研究與輔導專家畢業於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具有深厚的公務員考試核心理論專業背景,對中央國家機關和地方各級公務員招錄考試有著博大精深的研究,極具豐富的公務員考試實戰經驗。主持並研發了引領公考領域行業標準的深度輔導教材系列和輔導課程、專項突破輔導教材和輔導課程,幫助無數考生成就了夢想,備受考生推崇,是公考輔導領域行業標準的開創者和引領者。
張永生 中公教育首席研究與輔導專家中公教育資深專家與頂級輔導教師,多年來潛心致力於公務員考試的教學研究,參與編寫了中央國家機關及地方各級公務員錄用考試深度輔導教材,教學中認真負責,因材施教,實現了考生的高通過率,成為深受考生信賴的實力派講師!
李 琳 中公教育首席研究與輔導專家中公教育研發團隊核心成員,對行政職業能力測驗有著系統深入的研究,對公務員考試命題趨勢把握極其準確。在授課過程中,兼顧解題方法技巧的傳授和學員基礎能力的提升,幫助無數考生在短期內大幅提升了考試成績,於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
劉 彥 中公教育首席研究與輔導專家畢業於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於多年執教生涯中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對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及面試輔導具備頗深的造詣,擅長用簡單方法解決複雜的問題,授課幽默生動,備受學員推崇和歡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