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燃平衡重式叉車

內燃平衡重式叉車

車體前方裝有升降貨叉、車體尾部裝有平衡重塊的起升車輛,簡稱叉車。叉車適用於港口、車站和企平衡重式叉車業內部裝卸、堆垛和搬運成件物品。3噸以下的叉車還可在船艙、 火車車廂和貨櫃內作業。

基本內容

種類

一般分為三大類:

1.平衡重式內燃叉車

一般採用柴油、汽油、液化石油氣燃料,載荷能力0.5噸——45噸,10噸以上多為柴油叉車。

2.貨櫃叉車(正面吊)

採用柴油發動機作為動力,是用來裝卸貨櫃的一種吊車。承載能力45噸。

3.側面叉車

採用柴油發動機作為動力,承載能力3.0~6.0噸。貨叉安裝在叉車側面,具有直接從側面叉取貨物的能力,因此主要用來叉取長條型的貨物,如木條、鋼筋等。

特點和工作環境

1.平衡重式柴油叉車,體積較大,但其穩定性好,宜於重載,使用時間無限制,使用場地一般在室外。與

汽油發動機相比,柴油發動機動力性較好(低速不易熄火、過載能力、長時間作業能力強),燃油費用低.但

振動大、噪音大、排氣量大、自重大、價格高,荷重量可由0.5噸至45噸。

2.平衡重式汽油叉車,體積較大,但其穩定性好,宜於重載,使用時間無限制,使用場地一般在室外。汽油發動機外形小,自重輕,輸出功率大,工作噪音及振動小且價格低.但汽油機過載能力、長時間作業能力

較差,燃油費用相當較高.荷重量可由0.5噸至4.5噸。

3.平衡重液化石油氣叉車(簡稱LPG)即是平衡重式汽油叉車上加裝液化石油氣轉換裝置,即成為LPG叉車,

通過轉換開關能進行使用汽油和液化氣的切換。LPG叉車最大的優點是尾氣排放好,一氧化炭(CO)排

放明顯少於汽油機,燃油費用低(15KG的液化氣相當於20升汽油),適用於對環境要求較高的的室內作業。

工作原理

一般叉車多為平衡式叉車,正如蹺蹺板一樣,所以必須先找出載荷的重心。這個重心我們叫做載荷中心,即是托盤的一半長度。例如:托盤的尺寸是

長度(D)1000mm×寬度(W)1200mm,那么載荷中心就是500mm。

叉車的載荷中心大多以500mm或600mm為主,所以要知道叉車的標準載荷中心時,就必須從該種叉車的規格表或叉車圖中找出。叉車的噸位是指叉車裝卸、搬運貨物的最大負荷值,是根據各部分的結構強度液壓系統壓力及穩定性等來設計的.平衡重式叉車的穩定性簡言之就是槓桿原理(蹺蹺板)

左側的重量╳距離

500kg╳1m

力矩為500kg-m<右側的重量╳距離

1000kg╳1m

力矩為1000kg-m

臨界狀態:

左側的重量╳距離

1000kg╳1m

力矩為1000kg-m=右側的重量╳距離

1000kg╳1mm

力矩為1000kg-m

在臨界狀態,如果貨物側有微小的力作用,叉車就會前翻.

在車輛設計中,安全係數一般設定為≥1.4,以確保叉車安全作業.

負荷曲線表表明了允許負荷及負荷中心的關係,在負荷表值範圍

內作業可以防止事故的發生

載荷中心直接影響載荷量,如果貨物的載荷中心比標準載荷中心短時,則不會影響載荷量,但當貨物的載荷中心比標準載荷中心長時,則載荷量降級。

例如:貨物的載荷中心是400mm,但標準載荷中心是500mm,則不會影響載荷量。但如果貨物的載荷中心是600mm,但標準載荷中心是500mm,那么載荷量便會降低。

四。設計思路

世界叉車的演化經過傳統機械傳動方式後,分化為兩種設計思路,各自都有他們的優缺點,具體如下:

機械傳動方式因操作不方便,駕駛人員操作的疲勞度高,客戶已很少使用.

故障分析與排除

冷卻系統過熱的原因

1.1內燃機系統

包括水泵、風扇皮帶輪(含主動和被動)、內燃機(氣缸套)、風扇皮帶、節溫器等。

如果水泵工作不正常或風扇皮帶輪的主動輪和被動輪之間的中心距不正確,造成皮帶鬆弛打滑,使被動輪的轉速下降,水泵轉速下降,水泵流量下降;或內燃機氣缸套之間的管路堵塞,使水流不暢;或節溫器失靈,使整個系統水循環中止等;以上因素都會使內燃機內部水溫急劇上升,導致冷卻系統過熱。此外,內燃機因點火時間不正確等其它故障,也會使冷卻系統過熱。

1.2散熱器系統

散熱器系統包括散熱器和護風罩等。

散熱器又叫水箱,它由進水室、出水室及散熱芯等三部分組成。冷卻液(水)在散熱器芯內流動,空氣在散熱器芯外通過,這樣就可將冷卻水從內燃機內吸收的熱量傳給外界空氣,使冷卻水溫下降,以再次循環。護風罩的作用是使風扇吸進的空氣全部通過散熱器,以提高風扇效率。

如果散熱器芯中的管道堵塞或管道與散熱片之間出現脫焊或虛焊,都將大大降低散熱性能。與此同時,散熱器在運輸、裝配和使用過程中,散熱器芯上的散熱片極易碰傷,使得過風面積減少,風阻上升,散熱性能降低。護風罩損壞或風扇與散熱器之間的間隙過大,風扇不能全部進入護風罩,使風量損失,也會影響散熱性能。

1.3風扇系統

風扇一般安裝在散熱器前面並與水泵同軸。風扇的作用是提高流經散熱器的空氣流速和流量,以增強散熱器的散熱能力。若冷卻風量不足或皮帶輪打滑,都會影響散熱效果。

1.4其它

若叉車配重後出風口太小,熱風不能及時排出而倒流回來,對叉車各部件二次加熱,使冷卻系統過熱。若風扇迴轉中心與散熱器中心不同心,則散熱器面積利用率下降,散熱能力也下降。如果冷卻系統漏水,使散熱器中水量不足,就不能充分利用散熱器的全部散熱面積,影響散熱能力的發揮,當水量減少到一定程度時,冷卻系統就會過熱。

解決冷卻系統過熱措施

2.1內燃機系統

調整皮帶輪的中心距,使皮帶張緊力合適,保證被動輪不打滑、不丟轉。確保內燃機氣缸套之間的管路通暢。更換已經失靈的節溫器。調整內燃機的點火時間,使內燃機燃燒正常。加大水泵排量,水泵排量增加,則單位時間內流過散熱器的水量將增加,散熱性增加,而水泵排量則取決於水泵轉速,水泵轉速取決於被動輪的轉速,被動輪的轉速取決於主動輪或被動輪的直徑,因此我們總是希望增加水泵的轉速,但是,如果水泵轉速過快則會縮短水泵使用壽命;水泵吸空,水泵效率降低,散熱能力反而下降,所以在保證水泵進水管中的水流速不超過3m/s的條件下,可以適當加大皮帶輪的直徑,這樣可以增加水泵排量。

2.2散熱器系統

提高焊接質量,防止脫焊或虛焊的發生。散熱器在運輸、裝配和使用時注意不要碰傷散熱片。也可選用管帶式散熱器芯。實踐證明,這種散熱器芯的散熱能力強,製造簡單,重量輕,成本低,但結構剛性差。加大散熱器的散熱表面積,散熱能力必然加大。增加散熱器正面面積,沿著散熱器的正面和厚度方向,減小散熱片和管子的節距以及使散熱器加厚,都可以增加散熱表面積。然而,後一種措施效果不大。例如,如果散熱器的厚度增加50%,其散熱能力增加15%,而當散熱器厚度增加100%時,其散熱能力僅增加20%。根據公式L=A0/A×ψ(式中:L——散熱器厚度;A0——散熱器的總散熱面積;A——散熱器正面面積;ψ——散熱器緊湊性容積係數)可知,在散熱器總散熱面積不變的情況下,增加散熱器正面面積,就可減少散熱器厚度,而散熱器厚度減少則通風阻力就會下降,通過散熱器的風量就會增加,散熱能力大大提高。調整風扇與散熱器之間的距離。對於不同叉車的冷卻系統,風扇與散熱器之間的最佳距離是不同的,只有通過試驗找到最佳距離,才能充分發揮冷卻系統的潛能和作用,達到最佳效果。

2.3風扇系統

加大風扇直徑、增加葉片數目、增加葉片安裝角、增大葉片弦的寬度、提高葉片最大圓周速度,使用凸面葉片等措施,都可增大通風量,提高散熱性能。但葉片安裝角不能太大,當其超過某一臨界值時,排風的風向將隨著葉片安裝角的增加,軸向排風將逐漸減少,而徑向排風將逐漸增大,徑向排風不但不能冷卻散熱器,而是對叉車各部件進行了二次加熱。同時,風扇轉速也不能太快,因為驅動風扇的功率與風扇轉速的三次方成正比。若轉速太快,則內燃機功率損失太大。

安全操作技術

未啟動發動機前的檢查

(一)檢查地面有無新滴下的油跡,尋找漏油部位,根據滲漏情況確定可否運行或檢修;

(二)檢查發動機的機油、冷卻水、柴油、液壓油、制動液是否足夠,並注意油液的清潔度;

(三)檢查輪胎氣壓是否足夠及磨損是否過量、輪輞有無裂紋、緊固螺栓是否緊固、齊全。

(四)檢查轉向系、制動系靜態下是否符合要求。

轉向液壓油管無老化破損,固定穩當、不與轉向輪或其它機件相碰擦左、右轉向輪的狀態目測平行直立於地面達到最大制動力時拉過的齒數d7齒拉足時手剎桿的操作力1500~330N制動踏板自由行程8~15mm達到最大制動力時的踏板行程第一腳即可達到最大制動力且不超過全行程的4/5最大制動力(即非助力制動系統為踏板不下移,助力制動系統為踏板不反彈或不下移)保持時間~lmin;

(五)檢查風扇葉片有無裂紋,皮帶的緊度是否合適;

(六)檢查車燈(大小燈、轉向燈、制動燈)、喇叭是否正常。

叉車的起步

(一)啟動發動機,中速空運轉3~5分鐘進行暖機,並檢查機油壓力是否正常,充電是否正常,將貨叉升至距地面300mm,後傾門架,再掛二檔(重車或上坡時起步用一檔),鳴喇叭,鬆開手剎,平穩起步;

(二)起步後應在平直無人的路面上,用◇lOkm/h的車速試驗轉向與制動性能是否良好(必要時加試3.4和3.5兩條);

1.轉動轉向盤全部行程的手感:手感平順,無卡滯感

2在平直硬實幹燥清潔路面上行駛時,手扶轉向盤的感覺:無擺振、跑偏或其它異常感覺

3.手制動性能:空載空檔,拉緊手剎可停止在20%坡道上

4.制動距離(平直硬實幹燥清潔路面,車速為20km/h)

5.緊急制動跑偏量

6.點剎車時手扶轉向盤的感覺(平直硬實幹燥清潔路面、車速lOkm/h、施加部分制動力後、迅速放鬆制動踏板)不跑偏

叉車的行駛

(一)廠內行駛必須遵守行車準則,自覺限速,一般按以下時速:平直硬實幹燥清潔,路旁無堆放物、無岔道、無停放車輛,視線良好的路面。≤l7km/h一般情況路面或拐彎時,倉庫內行車道路較寬較長,視線良好,無行人處dlOkm/h通道狹窄、人車混雜、視線不良、交叉路口、裝卸作業地點及倒車時d5km/h

(二)叉車嚴禁載人行駛,嚴禁熄火滑行、脫檔滑行或踩下離合器滑行;

(三)上、下坡應提前調低檔位,上坡不得拖檔;

(四)行駛過程中要集中精力,謹慎駕駛,保持安全時速。要時刻注意行人和車輛的動態,保持與其它車輛或行人的橫向安全距離和縱向安全距離,提防行人或車輛突然橫穿道路;

(五)夜間行駛尤其是交會車時,駕駛人員應降速行駛;

(六)雨天、鋼板上或沾油路面行馳時,要提前減速,穩速行駛,不得緊急制動或急打方向;

(七)通過狹窄或低矮的地方時,謹慎通過,必要時應有專人指揮,不得盲目甚至強行通過;

(八)應注意車輪不得碾壓墊木等物品,以免碾壓物蹦起傷人;

(九)不在坡道上做橫向行駛、轉彎或進行裝卸作業。

叉車的轉彎與倒車

(一)轉彎時應提前打開轉向指示燈,減速、鳴喇叭、靠右行。注意轉向輪外側後方的行人或物品是否在危險區域內;

(二)轉彎時必須嚴格控制車速,嚴禁急打方

(三)倒車前應先仔細觀察四周和後方的情況,確認安全後,鳴喇叭緩慢倒車;

(四)倒車時轉向盤的操作樣式與前進時恰好相反,而且視線受到體位限制,感覺能力削弱,所以倒車更要謹慎操作;

叉車的停放

(一)叉車應整齊停放在水平道路右側或指定地點,貨叉平置於地面,人離開叉車應切斷電源總開關、拉緊手制動、掛上空檔、開關鑰匙。

(二)不得在人車密集、交叉路口、狹窄道路、視線不良、斜坡、鬆軟路面、易燃品附近、消防(或疏散)通道等不安全地段停放叉車。

裝卸、堆垛安全規範

(一)貨物重心在規定的載荷中心,不得超過額定的起重量,如貨物重心改變,其起重量應符合車上起重量負載線標牌上的規定;

(二)應根據貨物大小調整貨叉間距,使貨物重量的重心在叉車縱軸線上;

(三)貨叉接近或撤離貨物時車速應緩慢平穩;貨叉插入貨堆時,貨叉架應前傾;貨物裝入貨叉後,貨叉架應後,使貨物緊靠叉壁,並確認貨物放置平穩可靠後,方可行駛;

(四)叉車停穩拉緊手剎後方可進行裝卸,作業時貨叉附近不得有人,一般情況下貨叉不得做可升降的檢修平台;

(五)貨叉懸空時發動機不得熄火,駕駛員不得離開駕駛座,並阻止行人從貨叉架下通過;

(六)當搬運的大件貨物擋住駕駛員的視線時,叉車應倒退低速行駛;

(七)不得單叉作業;

(八)不得利用制動慣性溜放貨物;

(九)不得在斜坡上進行裝卸作業;

(10)不得邊行走邊升降貨叉(尤其是重車

叉車的消防

(一)叉車著火的主要原因是:叉車上的可燃物(柴油、潤滑油、橡膠製品等)在空氣中遇到火源(如電焊、氣割、吸菸、電線老化搭鐵及線路接觸不良產生的電火花等)而引起燃燒:

(二)叉車著火的預防;

1.加注燃油時須將發動機熄火,並禁止煙

2.檢修叉車時不準用火柴、打火機等明火照明;

3.對叉車進行電焊、氣割作業時,應視具體情況拆下或保護好燃油等,並將焊接處及旁邊的油污清除乾淨,旁邊應備有必要的滅火器

4.不得任意加大保險絲的規格或用其它金屬絲代替保險絲:

5.不得用短路的方法進行劃火試線或檢驗蓄電池的電壓;

6.及時排除燃油滴漏、電線(包括充電用的電線)的老化破皮以及電線固定不牢受到擠壓、摩擦等問題。

(三)叉車著火時的撲救;萬一叉車失火,應儘量將叉車開到安全空曠處,將發動機熄滅、拉斷電源總開關,關閉百葉窗,使用ABC乾粉滅火機或1211滅火機進行滅火,也可以使用砂土、浸水的麻袋衣服進行覆蓋滅火。但首先要保證個人的安全。

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

(一)違章上崗(如酒後駕車、疲勞駕車、無證駕車等);

(二)違章行駛(如超速行駛、爭道搶行、強行超車、野蠻裝卸、不按道行駛、不主動避讓行人和車輛、帶人行駛等)

(三)“起步前不認真瞭望,運行中思想分散,有急於完成任務或圖省事的不良心理活動;

(四)不認真保養、檢查叉車,安全裝置(轉向、制動、喇叭、照明等)不齊全有效、燃油滴漏、輪胎過度磨損,叉車帶病運行;

(五)經過視線不良、視矩較路聽的區域(如通道狹窄、捌彎岔路、路旁障礙物等)時駕駛員盲目自信,不按章減速,無處理緊急情況的思想準

(六)下坡時,路滑處(雨天、路面沾水沾油、光滑地面、鋼板上等)不減速,急打方向或緊急制動,引起側滑甚至翻車。

(七)電線(包括充電用的電線)的老化破皮、固定不牢、搭鐵、接觸不良及人離開叉車時未切斷電源總開關。

結構組成

叉車的主要組成部分有動力裝置、傳動裝置、轉向裝置、工作裝置、液壓系統和制動裝置。

動力裝置

:供叉車作動力裝置的有內燃機和蓄電池-電動機兩種。對噪聲和空氣污染要求較嚴的場合應採用蓄電池-電動機為動力,如使用內燃機應裝有消聲器和廢氣淨化裝置。

傳動裝置

用以將原動力傳遞給驅動輪,有機械的、液力的和液壓的 3種。機械傳動裝置由離合器、變速箱和驅動橋組成。液力傳動裝置由液力變矩器、動力換檔變速箱和驅動橋組成。液壓傳動裝置由液壓泵、閥和液壓馬達等組成。叉車傳動裝置的特點是前進、後退的檔位數和速度大致相同。

轉向裝置

用以控制叉車的行駛方向,一般由轉向器、轉向拉桿和轉向輪等組成。1噸以下的叉車一般採用機械轉向器,1噸以上的叉車大多採用動力轉向器。叉車轉向裝置的特點是轉向輪在車體的後部。

工作裝置

提升貨物的機構,又稱為門架。由內門架、外門架、貨叉架、貨叉、鏈輪、鏈條、起升油缸和傾斜油缸等組成。外門架下端鉸接在車架上,中部與傾斜油缸鉸接。由於傾斜油缸的伸縮,門架可前後傾斜(傾斜度一般為6°~12°),使貨叉叉貨和搬運過程中貨物穩定。內門架帶有滾輪,嵌在外門架中,內門架上升時可以部分地伸出外門架。貨叉架帶有滾輪,嵌在內門架中,可以上下運動。起升油缸的底部固定在外門架下部,油缸的活塞桿沿內門架上的導程桿上下移動。

活塞桿的頂部裝有鏈輪,起升鏈條一端固定在外門架上,另一端繞過鏈輪與貨叉架相連。當活塞桿頂部帶著鏈輪起升時,鏈條將貨叉和貨叉架一起提升起來。開始提升時僅貨叉起升,直至活塞桿頂到內門架以後才能帶動內門架上升,內門架的上升速度為貨叉的 1/2。貨叉起升而內門架不動時貨叉所能起升的最大高度叫做自由提升高度。一般自由提升高度為 300毫米左右。當貨叉架起升到內門架頂部以後,內門架才與貨叉架同時起升的門架,稱為全自由提升門架。10噸以上的叉車鏈輪大多直接固定在內門架頂部,起升油缸一開始就頂舉門架,所以不能自由提升。自由提升的叉車可進入比它稍高的門洞。全自由提升的叉車用在低矮的場所,不會因為內門架頂到屋頂而造成貨叉不能升到規定高度的缺點,所以它還適合在船艙、貨櫃內作業。為使司機具有較好的視野,起升油缸改用兩隻並布置在門架兩側者,稱為寬視野門架。這種門架逐漸代替普通門架。

液壓系統

為貨叉升降及門架傾斜提供動力的裝置,由油泵、多路換向閥和管路等組成。

制動裝置

與汽車的制動裝置相似,但叉車的制動器只布置在驅動輪上。

表示叉車性能的主要參數是在標準起升高度和標準載荷中心距下的額定起重量。載荷中心距是貨物重心到貨叉垂直段前壁的距離。

叉車屬具

為了擴大叉車作業範圍而配裝的各種工作裝置。廣泛使用的屬具約有30多種。屬具換裝方便。串桿可搬運熱鋼卷、輪胎和水泥管段。貨櫃吊具用以搬運大型貨櫃。桶夾可搬運油桶、紙卷。側夾可搬運紡織品捆包。側移叉可使叉車在狹小的場所作業時,容易對準貨物。傾翻叉可裝圓木。起重臂可起吊各種貨物。鍛造夾鉗可夾持鍛件並能使其翻轉。旋轉夾可迴轉360°,用以調整貨物位置,以便於存放。

發展方向

有以下幾方面:①提高叉車的可靠性,降低故障率,提高叉車的實際使用壽命。②通過對人體工程學的研究使各種操縱手柄、方向盤和司機座位置更合理,使司機視野寬廣,操縱舒適,不易疲勞。③採用低噪聲、低廢氣污染、低油耗的發動機,或採取消聲和廢氣淨化措施以減少對環境的污染。④發展新品種,研製變型叉車和各種新型屬具,擴大叉車使用範圍。⑤研製無人駕駛叉車以適應裝卸、搬運機械化和自動化的要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