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暈[自然現象]

光暈[自然現象]

拼音guāng yùn 注音ㄍㄨㄤ ㄩㄣˋ 1、從顯影后影像邊緣漫延出來的虛影 2、攝影中指在曝光拍攝過程中,強光投射到膠片上時,透過膠片乳劑中在片基表面進行反射,從而致使圖像發暈。

基本解釋

[halation] 從顯影后影像邊緣漫延出來的虛影。

引證解釋

邊緣模糊的光環。 茅盾 《子夜》十四:“房裡那盞大電燈就滅了,只剩書桌上那檯燈映出一圈黃色的 光暈。” 徐遲 《黃山記》:“它有彩色 光暈如鏡框,中間一明鏡可顯見人形。”

攝影術語

光暈(halation)是指在曝光拍攝過程中,強光投射到膠片上時,透過膠片乳劑中在片基表面進行反射,從而致使圖像發暈。為防止這種現象發生,有時在片基和乳劑層之間塗上著色層,顯影時可去掉,或是在膠片片基上塗上灰色,稱此為防光暈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