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業

光伏業

利用太陽能的最佳方式是光伏轉換,就是利用光伏效應,使太陽光射到矽材料上產生電流直接發電。以矽材料的套用開發形成的產業鏈條稱之為“光伏產業”,包括高純多晶矽原材料生產、太陽能電池生產、太陽能電池組件生產、相關生產設備的製造等。

光伏業

利用太陽能來產生電能的最佳方式是光伏轉換,就是利用光伏效應,使太陽光射到矽材料上產生電流直接發電。光就是太陽光(主要是來自太陽光的能量)伏就是伏特電壓的單位。以矽材料的套用開發形成的產業鏈條稱之為“光伏產業”,也叫“光伏業”。包括高純多晶矽原材料生產、太陽能電池生產、太陽能電池組件生產、相關生產設備的製造等。現在國家大力發展新能源,這其中就有很大一部分就是發展太陽能,光伏業。

簡介

我國76%的國土光照充沛,光能資源分布較為均勻;與水電、風電、核電等相比,太陽能發電沒有任何排放和噪聲,套用技術成熟,安全可靠;除大規模併網發電和離網套用外,太陽能還可以通過抽水、超導、蓄電池、制氫等多種方式儲存,太陽能+蓄能幾乎可以滿足中國未來穩定的能源需求。太陽能是未來最清潔、安全和可靠的能源,已開發國家正在把太陽能的開發利用作為能源革命主要內容長期規劃,光伏產業正日益成為國際上繼IT、微電子產業之後又一爆炸式發展的行業。

光伏發電光伏發電

產業優勢

1、光伏產業永不枯竭。

2、採集太陽能的地點的地理位置要求不高;相對而言,水電站或風電站對地理位置要求則比較高。

3、建立太陽能發電站所需的時間和成本都比水電站要低。

4、使用太陽能不會造成環境污染,是理想的綠色能源。但原料開採和生產光伏產品過程中也會消耗大量能源和造成污染。 

5、適用範圍廣,就算一般家庭也可以利用太陽能發電。也因此,世界各國為了更有效地開採和使用太陽能,不斷地發展著太陽能光伏組件技術,儘可能地利用這個“永不枯竭”的能源。

產業技術

率先利用太陽能發電的是發達的歐美國家和日本。自1969年世界上第一座太陽能發電站在法國建成,太陽能發電的比例在歐美國家逐漸提高,太陽能光伏技術也得到了不斷發展。其中,歐盟是世界上光伏發電量最大的地區。在2008年,這個區域占全球光伏發電量的80%。而德國和西班牙的光伏發電總量總和約占歐盟的84%,是名副其實的光伏發電強國。這些成就要歸功於歐盟近20年來持續推動光伏產業發展。歐盟預計在2020年,太陽能光伏發電將占歐盟總發電量的12%。日本也是太陽能發電的強國,而且使用範圍非常廣,一般家庭都可以使用太陽能光伏裝置發電。他們的做法是通過政府補貼,鼓勵家庭購買家用的光伏發電裝置。每個家庭通過光伏發電裝置產生的剩餘電量可以賣給政府或電力公司。這使日本的光伏發電量不斷提高,也使日本的能源利用率大幅提升。美國雖然在光伏發電技術上較早起步,但由於以往美國政府對光伏發電並不重視,以至美國的光伏發電的發電量和技術革新不如歐盟和日本。但隨著美國歐巴馬政府出台一系列鼓勵發展新能源的政策,美國在光伏發電產業上大有後來居上的勢頭。現在,美國的不少州出台了《可再生能源配額標準》。以加州為例,凡在住屋、商業建築或公用建築屋頂上安裝太陽能設備的家庭或企業,都可獲得州政府的多項補助,其中包括享受30%的減稅優惠,減少30%的安裝成本等。

國內現狀

中國作為目前世界上經濟發展最迅速的經濟體,在光伏發電領域的技術和套用只是處於世界的下游水平。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國內還沒有掌握太陽能光伏電池所需要的多晶矽提純技術,該技術目前被國外的大企業所壟斷,因而國內生產太陽能光伏電池的成本很高。光伏發電的成本是一般發電成本的數倍,也因此造成無法廣泛普及。

迅猛發展

現在,由於國際上對於太陽能光伏電池的需求日益龐大,越來越多國內企業成為光伏電池的OEM工廠,並且藉此機會不斷發展壯大。美國的新能源政策為國內光伏企業提供了一個發展良機,一些國內的行業龍頭已經開始在美國成立承包光伏發電項目的子公司,積極進軍當地光伏發電市場。中國的光伏產業有95%的市場都在國外,國內的套用還是十分有限。長期來看,中國再不廣泛套用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中國經濟發展所遇到的能源問題將會越來越嚴重,能源問題必定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巨大障礙。中國是太陽能資源豐富的國家之一。中國有荒漠面積108萬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光照資源豐富的西北地區。1平方公裡面積可安裝100兆瓦光伏陣列,每年可發電1.5億度;如果開發利用1%的荒漠,就可以發出相當於中國2003年全年的耗電量。目前,在中國的北方、沿海等很多地區,每年的日照量都在2000小時以上,海南更是達到了2400小時以上,是名副其實的太陽能資源大國。可見,中國具備了廣泛套用光伏發電技術的地理條件。中國政府在近年內也出台了一些關於發展新能源的政策。其中以最近出台的《關於實施金太陽示範工程的通知》最為引人注目。該通知重點支持用戶側併網光伏發電、獨立光伏發電、大型併網光伏發電等示範項目建設,以及矽材料提純、併網運行等光伏發電關鍵技術產業化和相關基礎能力建設,並根據技術先進程度、市場光伏產業發展狀況等確定各類示範項目的單位投資補助上限。對併網光伏發電項目,原則上按光伏發電系統及其配套輸配電工程總投資的50%給予補助;其中偏遠無電地區的獨立光伏發電系統按總投資的70%給予補助;對於光伏發電關鍵技術產業化和基礎能力建設項目,主要通過貼息和補助的方式給予支持。

這一政策推動中國從光伏電池的代工工廠逐漸成為太陽能光伏發電強國。對於這一歷史良機,國內光伏企業所面對同行的挑戰其實更為嚴峻。只有不斷地提升光伏產品質量,打通國內、國際銷售渠道,才能更好地利用機會,將企業做大做強。太陽能具有可再生和環保等方面的特點,這種優勢讓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將太陽能作為重點發展的新能源產業。中國大陸光伏產品主要供應給歐美市場,國內市場份額很小。近年來,由於歐美各國市場需求的增大,我國光伏產業取得了快速的發展,最近5年的年均增長速度達到40%以上。在政策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的背景下,未來光伏產業的增長前景將更為廣闊。
光伏發電產業鏈從上游到下游,主要包括的產業鏈條包括多晶矽、矽片、電池片以及電池組件。在產業鏈中,從多晶矽到電池組件,生產的技術門檻越來越低,相應地,公司數量分布也越來越多。因此,整個光伏產業鏈的利潤主要集中在上游的多晶矽生產環節,上游企業的盈利能力明顯優於下游。目前,中國大陸多晶矽生產獲取的利潤在最終電池組件產品利潤總額中的比例最高,約達到52%;電池組件生產的利潤占比約為18%;而電池片和矽片生產的利潤占比分別約為17%和13%。

自2008年以來,多晶矽價格開始出現較大幅度的回落,到目前,國內多晶矽現貨價格已由去年的500美元/千克回落至100-150美元/千克。多晶矽產能擴張速度過快,而需求增長相對緩慢是導致價格下跌的主要因素。據iSuppi公司的預測,2009年,全球多晶矽供應量將翻一番,而需求的增長幅度僅為34%。因此,多晶矽的價格存在進一步下跌的可能性。iSuppi甚至表示,到2010年的時候,多晶矽現貨價格將降至100美元/千克,這將大大降低多晶矽供應商的盈利能力。多晶矽價格下跌將增厚電池片生產商的利潤,不過,純矽片業務也存在很大風險。不論是上游的多晶矽供應商,還是下游的電池片製造商,製造矽片都不存技術性難題。當上下游同時進軍矽片業務的時候,矽片業務這一鏈條的利潤受到大幅擠壓。我國光伏產業已經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產業鏈,2009年中國內地多晶矽產量超過了兩萬噸,太陽能電池產量超過了4000兆瓦,連續3年成為全球太陽能電池的第一大國。2010年5月,中國光伏產業聯盟成立,吸引22家國內光伏骨幹企業、行業協會及研究機構加入。中國光伏產業聯盟以引導行業聯合創新、推動套用、規範發展為核心,研究鼓勵光伏產業發展的各項政策,加大對企業技術改造和產業升級的支持力度。中國光伏產業聯盟將致力於整合產業資源、推進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增強行業凝聚力,擴大國際影響力與競爭力。

產能過剩

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均把光伏產業列為優先扶持發展的新興產業;600個城市中,有300個發展光伏太陽能產業,100多個建設了光伏產業基地;全球多晶矽產量20萬噸,我國占近9萬噸,卻不掌握核心技術;產能巨大,國內市場總量卻較低,嚴重依賴國際市場。這就是我國光伏產業的現狀。由於近年來,多晶矽利潤巨大,眾多地方政府、企業投資者一哄而上,產能擴張過快,一時間,“光伏基地”遍地開花。而今年以來歐洲需求急劇降低,光伏組件價格跌幅超50%,風光一時的光伏產業迅速進入寒冬。據光伏聯盟秘書長王勃華介紹,2010年國內多晶矽產量是4.5萬噸,今年將翻一番,達到9萬噸。而同期需求僅增長了25%。前幾年,全球太陽能組件需求一直以近乎100%的速度猛增。專家預測,原來預計2014年才到來的光伏行業整合期,將提前到來,2012年將是行業整合的高峰期。光伏產業大量上馬,除了企業投資者的逐利心態外,更有一些地方政府政績焦慮作祟。作為新興產業,大量吸引光伏企業投資,不但可以增加GDP,更可以獲取城市經濟發展的政治資本。“有的城市根本就不具備基礎,沒有條件,沒有產業配套,就從頭做起,完全不顧實際情況。”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說。2011年將是光伏產業的轉折年。從今年5月開始,多晶矽價格急劇下降,從每噸70萬元迅速下降到21萬—25萬元,跌幅近70%。專家分析,光伏行業產能與需求比已經從2010年的41∶16.7下降到63∶21。企業倉促盲目跟風上馬,導致供需進一步失衡,價格持續下降,利潤下降,從而導致部分企業出現經營困難,一些企業甚至開始停產、半停產。產能嚴重過剩卻有大量投資者瘋狂進入其實早在2009年,多晶矽就被定位為十大產能過剩行業之一。但由於當時的暴利和行業的紅火,大量投資者瘋狂進入,最終導致產能進一步過剩。在2010年後全國仍有100多家中小企業上馬,這些企業目前多數虧損嚴重。

由於市場競爭加劇,規模較小的中小企業將被淘汰,行業大整合似乎已經不可避免。我國光伏產業發展快速,目前產能已處於絕對的世界第一,產業鏈也比較完善。但與已開發國家相比,我國光伏產業在技術上還相差太遠。光伏行業盲目建設、低水平重複、同質化競爭現象仍十分嚴重。行業景氣指數較低,迫使國內光伏生產企業面臨加快產品結構調整,提高產品質量,向高端領域發展的局勢。

光伏產業

在氣候變化和能源短缺的背景下,太陽能發電越來越受到投資者的追捧。2006年,全球250萬千瓦的太陽能電池產量中,我國占到37萬千瓦,超過美國,成為繼日本、德國之後世界第三大太陽能電池生產國。在太陽能電池生產企業較為集中的江蘇,近兩年此類企業如雨後春筍,成為促進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記者走進無錫尚德太陽能電池生產車間,看到現代化流水線上,產品檢驗後迅速合成,一塊紙巾大小的太陽能電池板市場價格達到100元。不久前,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CREIA)與綠色和平、歐洲光伏產業協會、世界自然基金會聯合發布了《2007中國光伏發展報告》。這份由CREIA秘書長、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等專家執筆的報告指出,近幾年我國光伏產業迅速崛起,但產品絕大部分出口到國外市場。為了實現能源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德國、西班牙、日本等國家紛紛鼓勵發展包括太陽能光伏在內的可再生能源。迅速增長的國際市場拉動了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由於生產成本較低,我國成為國外太陽能光伏產業生產基地。有人戲稱,尚德等太陽能電力企業其實是在"發洋財"。

光伏產業政策制約明顯

光伏產業個局面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光伏產業的政策制約。在國內,光伏發電的套用主要集中於農村電氣化和離網型光伏產品。由於電力部門尚未正式接受光伏發電上網,併網型的光伏市場沒有真正啟動。截至2006年,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僅為8萬千瓦。無錫尚德副總經理解曉南的看法在光伏產業界具有代表性:由於政策問題,國內市場不能很快啟動,我們非常著急。就現階段而言,阻礙光伏推廣的最直接因素是成本。過去30多年裡,儘管光伏發電成本由每度5美元下降到0.5美元左右,但仍遠高於常規電力。目前在一座別墅屋頂上裝上一個每年可以發電3000度的"太陽能發電廠",要花費15萬-20萬元。由於光伏發電成本高昂,只能依靠政府支持。一些國家採取收購上網、財政補貼等政策來促進光伏產業發展。德國2000年頒布了可再生能源法,其主要特點之一是"固定上網電價"政策,電網公司必須全額收購光伏發電的上網電量;日本的政策傾斜體現為給用戶補貼。在我國,可再生能源法於2006年1月1日開始實施。這部法律對支持光伏發電等可再生能源列有專門條款,但很長一段時間內缺乏實施細則和配套政策。目前,業界正苦苦等待"收購上網"等扶持政策。"收購上網"是指由電網公司按照光伏發電的成本加合理利潤進行收購,多出的費用在全國消費者中均攤。專家透露,我國已開始徵收每度電1厘錢的可再生能源附加費,並準備在上海等城市啟動屋頂光伏發電計畫。此外,國家將在一些公開招標的大型工程項目中要求電網公司收購光伏電力。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石定寰認為,國家的政策支持力度還應加大。從長遠看,國內市場缺失會限制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要實現規模化生產,提高光伏產業的競爭力,必須建立和刺激國內消費市場。國內光伏產業已經做好準備,在技術研發等方面進行投資,但必須有穩定的政策保證這些投資可以獲得相應回報。在各種可再生能源中,風能不穩定,生物質能資源有限,核能所需的鈾礦今後也可能用完,而太陽能取之不盡。如果等到太陽能價格降到和化石能源差不多的時候再來發展,機會就錯過了。

技術困境

目前我國光伏企業的自主研發實力普遍不強,主要的半導體原材料和設備均靠進口,技術瓶頸已嚴重製約我國光伏產業的發展。在整個光伏產業鏈中,封裝環節技術和資金門檻最低,致使我國短時間內湧現出170多家封裝企業,總封裝能力不少於200萬千瓦。但由於原材料價格暴漲、封裝產能過剩,這些企業基本上沒有多少利潤,產品質量也參差不齊。相對而言,處於產業鏈上游、擁有先進技術的無錫尚德、南京中電光伏等太陽能電池製造商,日子要好過得多。目前,他們生產的多為第一代晶體太陽能電池,性能穩定,是市場上的主流產品。不過,在世界範圍內,太陽能電池產品正由第一代向第二代過渡,第二代產品的薄膜太陽能電池的矽材料用量少得多,其成本已低於晶體太陽能電池。在專家看來,薄膜太陽能電池今後將和晶體太陽能電池展開激烈競爭。中科院電工所研究員、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孔力認為,我國在晶體太陽能電池的後續研發,以及薄膜太陽能電池的研發等方面與國外存在較大差距,至少落後10年。目前光伏技術的世界紀錄保持者基本上是國外公司。例如,日本京瓷推出了光電轉換效率為18.5%的多晶體矽太陽能電池;日本三洋利用晶體矽基板和非晶矽薄膜製成的混合型太陽能電池,光電轉換效率達22%;美國聯合太陽能公司以微米級不鏽鋼帶為襯底的柔性非晶矽薄膜太陽能電池,與其他公司的玻璃硬襯底太陽能電池相比具有重量輕、可彎曲等優點。世界光伏技術不斷突破,產業成本不斷下降。《2007中國光伏發展報告》稱,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光伏發電的成本有望在2030年以後與常規電力相競爭,成為主流能源利用形式。在9月份於北京舉行的2007世界太陽能大會暨展覽會上,國際太陽能學會副主席、日本京瓷公司顧問湯川榮男介紹,日本計畫在2010年、2020年和2030年將光伏發電的成本分別降到相當於每度電1.5元、0.93元和0.47元人民幣的水平。另據國際能源署預測,2020年世界光伏發電的發電量將占總發電量的2%,2040年則會占到20%-28%。

政策支持

我光伏產業國光伏產業發展目前正處在上升期,如果能夠突破政策和技術方面的瓶頸,必然前途無限。上海交通大學太陽能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崔榮強認為,當前國家應加強政策引導,促進行業縮短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首先,制定以"培養光伏套用市場和促進光伏產業發展"為目標的中長期規劃,從法律上規定和細化可再生電力採購比例和重點用途。其次,鼓勵民用上網。借鑑國外經驗,逐步啟動和實施真正意義的"光伏屋頂計畫",確立光伏發電在全國電力能源結構中的地位。第三,建立專項扶持資金,在金融財稅等環節實施費用減免政策。如目前國內電費中抽出專用資金補貼到光伏產業中;貧困地區發展光伏用電,政府補貼一部分,企業支持一部分,以成本價支持等。第四,借鑑已開發國家普通建築必須要有光伏產品的經驗,在發達地區實施公共設施、政府建築必須採用太陽能的剛性政策。第五,扶持上游高純度矽原材料產業,降低光伏電池成本,進而加快光伏併網電站成本的降低和套用推廣。

我國光伏人才緊缺

全國1200多所高職院校中,真正開設光伏發電技術套用專業的不超過30家。教育部高職高專新能源分教指委主任委員戴裕崴教授說,因為國內缺少專門的高技能人才,一般只好招用電子、化工等專業畢業生,根據需要再培養。光伏產業大部分需要的是複合型技能人才,巨大的缺口亟待高職畢業生填補。某知名太陽能公司負責人也表示:光伏產業蓬勃發展,太陽能的套用領域愈來愈廣,但是專業對口的人才太少了,每年缺口約有20萬。[2]編輯本段海外市場發展市場不佳
 ]2007年底中國在美上市的光伏企業總市值達到最高點,約為320億美元,彼時還只有9家公司在美上市。如今上市數量已經增加至11家,但總市值僅為20億美元,較最高峰時已經跌去九成多。在過去一年半中,光伏產品的價格需求彈性理論完全失效,價格大幅下跌,需求卻一度緊張。徐珉認為,主要是銀行信貸政策緊張。作為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場,歐洲正在經歷嚴重的債務危機,信貸出現緊張局面,光伏市場狀況不佳。[3]此外,傑富瑞集團測算,由於美國雙反政策影響中國出口,僅僅今年一季度,因雙反造成的中國光伏公司損失即達到1.2億美元,相當於中國公司需要多銷售2.4GW的組件量才能挽回損失。[3]目前,光伏行業停產破產等層出不窮,企業從市場上拿到資金亦十分困難。徐珉稱,目前已經有約10家光伏企業試圖上市卻並沒有成功。[3]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網站訊息,徐珉表示,光伏產品價格的下跌,造成光伏企業巨額的資產減值,在傑富瑞統計的9家光伏企業中,去年下半年資產減值損失即高達39億美元。

十大國外上市中國光伏企業

 中國光伏產業海外上市市值最高10公司(數據截止到2012年8月13日)

TOP1:保利協鑫市值:183億(港幣)=23.59億(美元)

TOP2:天合光能市值:3.89億(美元) 

TOP3:英利綠色能源市值:2.79億(美元) 

TOP4:晶澳太陽能市值:2.04億(美元)

TOP5:尚德電力市值:1.97億(美元)

TOP6:賽維LDK市值:1.92億(美元) 

TOP7:昱輝陽光市值:1.35億(美元)

TOP8:阿特斯太陽能市值:1.27億(美元)

TOP9:韓華新能源市值:9713.09萬(美元)

TOP10:晶科能源市值:5790.92萬(美元)

光伏業已進入兼併重組關鍵期

近年來我國光伏業的產能已經遠遠超過了市場需求。據了解,目前產能已經達到了50GW~60GW,而全球的需求也只25GW~30GW。此外,由於美國和歐盟采勸反傾銷、反補貼”等傳統貿易保護手段,將使我國光伏業主要依賴國際市場的狀況難以持續,從而加劇光伏組件產能的繼續過剩。在這種情況下光伏業發展前景,兼併重組、淘汰過剩產能似乎成了光伏企業的唯一出路。
目前我國光伏企業普遍面臨虧損和資金鍊緊張的嚴峻局面。據一些大企業第二季度的財務報表顯示,主要光伏企業虧損額均加大:英利綠色能源虧損9019萬美元,同比增加255.21%;賽維LDKNYSE:LDK虧損2.21億美元,同比增加。
從光伏企業的現金流和償債能力來看,光伏業發展前景不容樂觀。目前已處於底部洗牌期,不排除一些企業退出市場甚至破產的可能性。而由於國內諸多企業面臨的資金債務問題,使洗牌者很有可能是光伏行業之外的企業。
要改變現狀,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國光伏業需要改革創新,改變受制於人的狀況,並重視技術創新。政府行業部門應鼓勵創新,在財政創新等方面給予優惠,提升其積極性,行業協會組織應發揮其協調功能,在組織光伏企業集體技術攻關等方面發揮作用,避免不必要的單打獨鬥和惡性循環。
反觀美國光伏業現狀,也並非欣欣向榮。據有關報導稱,美國部分光伏廠商不贊同美國此次對華雙反政策,因為這在某種程度上不利於其自身發展。雖然目前我國光伏業不宜樂觀,但從長遠角度看,對於已經意識到技術創新和智慧財產權重要性的中國太陽能光伏企業來說,我國光伏業前景仍有發展空間。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