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延明

元延明

元延明,是安豐王元猛的兒子,元猛死後,元延明繼承了爵位。魏世宗(北魏)時期,被任命為太中大夫。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元延明,是安豐王元猛的兒子,元猛死後,元延明繼承了爵位。魏世宗(北魏)時期,被任命為太中大夫。延昌(北魏宣武帝年號)初期,有一年發生嚴重的饑荒,元延明於是拿出自家的財產,用來拯救賓客好幾十人,並且養活賓客的全家。到魏肅宗初期,擔任豫州刺史,政績很好,多次升遷到給事黃門侍郎(官職名)。?
元延明既博覽群書,又有文才,收藏了書籍一萬多卷。性格清廉儉樸,不經營產業。和中山王元熙和弟弟臨淮王元或等人,一同因為文才聲望在當時出名。他的風流倜儻雖然比不上元熙、元或,但是比他們淳樸忠厚。不久升遷為侍中(官職名)。朝廷命他和侍中(官職名)崔光(人名)擬定服飾制度。後來兼任尚書右僕射(官職名)。因為他博學多聞,任命他監督關於金石的工作。
?
元法僧(人名)反叛的時候,朝廷任命元延明為東道行台、徐州大都督(都是官職名),統領各路兵馬,和都督臨淮王元或、尚書李憲等征討元法僧。
蕭衍派豫章人王綜鎮守徐州。元延明從前在徐州作過徐州牧(官職名),很得民心,於是朝廷派他到老地方(徐州)招降王綜,遠近的人都投奔他。王綜投降以後,元延明趁機出兵,收復了東南地區,到達宿豫(地名)才回師。升任為都督、徐州刺史。經過多次戰亂,人煙稀少,元延明招撫新老百姓,人們都安居樂業,百姓全都歸順他。
魏莊帝時期,兼任尚書令、大司馬(都是官職名)。元顥(人名)進入洛陽的時候,元延明受元顥的委託,率兵駐守黃河大橋。元顥兵敗,元延明於是帶著妻子兒女投奔蕭衍,在江南去世。他所著作的詩、賦、讚頌、銘、誄,共三百餘篇,又撰寫了《五經宗略》、《詩禮別義》,《注帝王世紀》及《列仙傳》。又因為河間(地名)人信都芳(人名)善於數學,把他請來安置在書館裡。元延明著作的《古今樂事》、《九章》十二圖,以及《器準》九篇,信都芳都為它們寫了注釋,都在世上發行。

《魏書·文成五王列傳第八》記載

元延明,安豐王拓跋猛子,襲。世宗時,授太中大夫。延昌初,歲大飢,延明乃滅家財,以拯賓客數十人,並贍其家。至肅宗初,為豫州刺史,甚有政績,累遷給事黃門侍郎。延明既博極群書,兼有文藻,鳩集圖籍萬有餘卷。性清儉,不營產業。與中山王熙及弟臨淮王彧等,並以才學令望有名於世。雖風流造次不及熙、彧,而稽古淳篤過之。尋遷侍中。詔與侍中崔光撰定服制。後兼尚書右僕射。以延明博識多聞,敕監金石事。
元法僧反,詔為東道行台、徐州大都督,節度諸軍事,與都督臨淮王彧、尚書李憲等討法僧。蕭衍遣其豫章王綜鎮徐州。延明先牧徐方,甚得民譽,招懷舊土,遠近歸之。綜既降,因以軍乘之,復東南之境,至宿豫而還。遷都督、徐州刺史。頻經師旅,人物凋弊,延明招攜新故,人悉安業,百姓鹹附。
莊帝時,兼尚書令、大司馬。及元顥入洛,延明受顥委寄,率眾守河橋。顥敗,遂將妻子奔蕭衍,死於江南。莊帝末,喪還。出帝初,贈太保,王如故,謚曰文宣。所著詩賦讚頌銘誄三百餘篇,又撰《五經宗略》、《詩禮別義》,注《帝王世紀》及《列仙傳》。又以河間人信都芳工算術,引之在館。其撰《古今樂事》,《九章》十二圖,又集《器準》九篇,芳別為之注,皆行於世。

魏碑《元延明墓誌》

《元延明墓誌》1919年在洛陽小梁村出土。先後入藏洛陽博物館、古代藝術館。元延明的事跡史書有傳,可證史誤。書法中和雅健,園潤秀美,是北魏墓誌中史料價值、書法價值較高的墓誌之一。 

魏碑《元延明墓誌》魏碑《元延明墓誌》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