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漢字]

偽[漢字]
偽[漢字]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偽"意思有意做掩蓋本來面貌的或虛假(跟‘真’相對)。也表示不合法的;竊取政權,不為人民擁護的,例如:偽政權,偽軍,偽組織,偽滿洲國。

基本信息

漢字釋義

基本信息

⑴ 拼音:wěi;注音:ㄨㄟˇ

⑵ 假,不真實:~造。~裝。~劣。~證。~善。虛~。去~存真。

⑶ 不合法的:~政府。~軍。

⑷ 鄭碼:NUYS;U:4F2A;GBK:CEB1

⑸ 筆畫數:6;部首:亻;四角:24227

⑹ 五筆86:WYLY;五筆98:WYEY;倉頡:OIKS;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4F2A

字形結構

簡體字

五筆86:WYLY

漢字首尾分解:亻為

漢字部件分解:亻為

筆順編號:324354

筆順讀寫:撇、豎、點、撇、橫折鉤、點

繁體字

繁體字之一(圖):

五筆86:WYTO

繁體字之一 繁體字之一

筆順讀寫:撇、豎、點、撇、橫折、橫折、橫折鉤、點、點、點、點

繁體字之二(圖):

五筆86:WETO

繁體字之二 繁體字之二

筆順讀寫:撇、豎、撇、點、點、撇、撇、橫折、橫折、橫折鉤、點、點、點、點

參考辭彙

wěi

[動]

⑴ (形聲。從人,從為,為亦聲。古人畏天,認為天下任何事物都有其天然的形態和天然的運行規則,因此必須尊重事物天然的狀態,而不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人為去做,因此從人,從為合起來的意思是要求事物按照自己的意願變化。比如說本來自己不漂亮,但是想要自己漂亮就要改變自己本來的樣子而去開刀整形。本義:人為、欺詐。)

⑵ 同本義 [cheat;swindle]

偽,詐也。——東漢·許慎《說文》。徐鍇曰:“偽者,人為之,非天真也。”

無或詐偽淫巧。——《禮記·月令》

不可學,不可事而在人者,謂之性;可學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謂之偽。——《荀子·性惡篇》

⑶ 又如:偽詐(欺詐);偽怠(欺詐懈怠);偽服(騙居尊位);偽人(偽夫。偽善、詐偽之人);偽巧(詐偽奸滑);偽臣(詐偽之臣);偽民(詐偽的人);偽行(詐偽的行為)

⑷ 人為;矯飾 [do]

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荀子·性惡》

⑸ 偽裝;假裝 [pretend;feign;disguise]

然則舜偽喜者與?——《孟子·萬章上》

⑹ 又如:偽廉(假裝廉潔);偽行(假裝出某種行為;假裝);偽冒(假冒;冒充);偽從(假作同意);偽讓(假意謙讓)

⑺ 偽通為,《禮記·檀弓下》:“夫子為弗聞也者而過之。”意謂:夫子假裝聽不見而過之。為即“偽”(偽裝、假裝)。--《古書解讀初探——黃現璠學術論文選》

⑻ 偽造,假作 [forge]。如:偽易(作假偷換);偽作(假造);偽從(假作同意)

詞性變化

wěi

[形]

⑴ 虛假;不真實 [false;fake]

作偽主以行。——《禮記·曾子問》

道惡乎隱而有真偽?——《莊子·齊物論》

寄偽兒啼。——唐·柳宗元《童區寄傳》

古書之正偽。——唐·韓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偽為屋券。——明·崔銑《記王忠肅公翱三事》

家藏偽章。——清·方苞《獄中雜記》

⑵ 又如:偽言(虛假的言論);偽名(假名);偽行(虛假的行為);偽命(虛假的命令);偽辭(虛假的言辭);偽態(虛偽的態度);偽意(虛假的心意);偽戾(詐偽乖戾);偽俗(詐偽的風氣)

⑶ 非法;非正統 [puppet;illegal]

且臣少事偽朝。——晉·李密《陳情表》

⑷ 又如:偽政府;偽組織;偽庭(偽朝);偽師(僭偽、非正統政權的軍隊);偽國(僭偽之國);偽朝( 偽、非正統的王朝)

常用詞組

偽幣

wěi bì

[counterfeit money;spurious coin] 偽造的錢

偽經

wěi jīng

[forged scriptures;psendepigrapha] 假造的經典

偽軍

wěi jūn

[puppet army] 抗日戰爭時期對漢奸軍隊的總稱

偽君子

wěi jūn zǐ

[hypocrite;Sunday saint;Tartuffe] 表面正派高尚、實際上卑鄙無恥的人

偽劣

wěi liè

[false and inferior] 偽造的或質量低劣的(商品)

偽善

wěi shàn

[hypocritical] 假充好人;假冒善良

偽善的言辭

偽飾

wěi shì

[false embellish] 假裝

偽飾之辭

偽書

wěi shū

⑴ [ancient books of dubious authenticity]∶作者姓名或作品年代不可靠的書

⑵ [false document]∶偽造文書

⑶ [fake document]∶指偽造的文書

偽托

wěi tuō

[forge ancient literary or art works author;pass off modern works as ancient ones] 假託別人的名義,多指把自己的或後人的作品假冒為古人的

偽造

wěi zào

[forge;falsify;counterfeit;fabricate] 假造以欺瞞別人

偽造證書

偽證

wěi zhèng

[perjury;false withess] 偽造的證據;假證據

偽裝

wěi zhuāng

⑴ [pretend]∶假裝;假作

偽裝革命

⑵ [disguise]∶用以欺騙別人產生假象的裝扮

撕開偽裝

⑶ [mask;camouflage]∶軍事上指隱蔽自己欺騙敵人的措施

⑷ [camouflage]∶指用來偽裝的東西

偽裝工事

方言集匯

1. 粵語:ngai6

2. 客家話:[客英字典] ngui3 [海陸豐腔] ngui3 [東莞腔] ngui3 [寶安腔] ngui3 [陸豐腔] wui6 [台灣四縣腔] ngui3

English

false;bogus;fake;puppet;counterfeit;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去五寘

小韻 反切 聲母 韻母 聲調 平水韻 等呼 韻部 韻攝 羅馬字 國際音標
危睡 支B合 去聲 合口三等 支B ngyeh/ngweh ŋĭwe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子集中】【人字部】偽 ·康熙筆畫:14 ·部外筆畫:12

《唐韻》《集韻》危睡切,危去聲。《說文》詐也。《周禮·地官》大司徒之職,以五禮防萬民之偽,而敎之中。《書·周官》作偽心勞日拙。《左傳·襄三十年》淑愼爾止,無載爾偽。

又位悲切,讀作帷。《禮·喪大記》素錦褚,加偽荒。

又《集韻》《正韻》與訛同。《周禮·春官·馮相氏注》中夏,辨秩南偽。《前漢·王莽傳》以勸南偽。《注》韋昭讀。《正字通》書堯典本作南訛,周禮注及漢書誤從偽。轉注古音謂吪假借作偽,泥。

《說文》從人,為聲。《徐曰》偽者人為之,非天眞也,故人為為偽。

說文解字

【卷八】【人部】偽

詐也。從人為聲。危睡切

說文解字注

(偽)詐也。詐者、欺也。釋詁曰。詐、偽也。按經傳多假為為偽。如詩。人之為言。卽偽言。月令。作為淫巧。今月令雲詐偽淫巧。古文尙書南偽。史記作南為。左傳為讀偽者不一。葢字涉於作為則曰偽。徐鍇曰。偽者、人為之。非天眞也。故人為為偽是也。荀卿曰。桀紂、性也。堯舜、偽也。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不可學、不可事而在人者謂之性。可學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謂之偽。又曰。生之所以然者謂之性。心慮而能為之動謂之偽。慮積焉、能習焉而後成謂之偽。荀卿之意謂堯舜不能無待於人為耳。玉裁昔為謝侍郞墉作荀卿補註。曾言之。從人。為聲。危睡切。古音在十七部。

拼音是wei的漢字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