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化大地

傳化大地

傳化大地是高科技農業園區,是傳化集團四大產業之一的“現代農業”。

基本信息

簡介

傳化大地――高科技農業園區,是傳化集團四大產業之一的“現代農業”。園區是在政府的支持與扶持下,於2002年4月28日建成。園區位於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總占地面積有5000畝,總投資5億元。地處錢塘江南岸,東臨紅墾。農場,西毗規劃中的高教區,南靠杭甬高速公路,北至錢塘江防護塘。 園區現分為三大區塊,一塊是以休閒、娛樂為主的活動區域,總占地330畝;第二塊就是目前園區的核心部分“農科天地”,占地220畝主要有蓄水池、法國溫室、組培樓、荷蘭溫室四部分組成;第三塊就是還在開發當中的二期工程,是以現代生態農業為主的觀光區。

農藝長廊

農藝長擺放了一些傳統的農具。故稱之為“農藝長廊”。傳統的農耕生活是在烈日下,用古人留給我們的手工農具,為自己創造財富的方式。

運輸工具獨輪車,由諸葛亮發明運輸工具獨輪車,由諸葛亮發明

運輸工具獨輪車,由諸葛亮發明

農科天地是園區的核心部分。農科天地右邊黑色水池,稱之為“蓄水池”,是人工挖掘而成的水池,容量為9600立方米,總造價80萬元。在水池上面鋪了一層黑色的布,專業上稱之為“園藝地布”,主要是為了控制水中浮游生物的生長。蓄水池的功能主要是為了收集天然雨水,保證生產綠色無公害的農作物產品。它是一個植物供水系統和雨水回收系統。下雨時,周邊的溫室大棚頂部的雨水會順著白色的PVC管匯集起來到蓄水池裡。當水位超過1.5米,水就會順著灰色的管子流入溫室進行澆灌使用。建造這樣的水池也是為了達到了最大化節約用水的目的。

古代一種最先進、流傳最久遠的農用水車古代一種最先進、流傳最久遠的農用水車

古代一種最先進、流傳最久遠的農用水車

中國是個缺水的國家,許多地區還在長年為乾旱而焦慮。浙江本來是水資源豐富的水鄉,但是目前水資源也日益受到污染。我們示範園在水鄉率先套用天然水灌溉,並且採用這樣先進的淨化水、節約用水技術,就是為了提示人們節約用水,保護資源。 “農科天地”之“育苗溫室” 農科天地大型溫室群,這是園區從法國Richel(瑞奇)公司引進的全自動化的育苗溫室,總占地2公頃,總造價1025萬元。共有四個區,全部採用先進的“氣候控制計算機”系統,對整個溫室的灌溉、溫度、光照、氣候統一進行控制,以育苗和盆花種植為主。

溫控室

園區的熱交換房採用的是紅山熱電廠接入的蒸汽進行系統加熱。加熱方式主要是為了保護環境並且降低了成本。熱氣在熱交換房經過技術處理成為熱水,在整個龐大的溫室系統通過管通進行加熱。 現在我們還一眼能看到的是我們右手邊的兩個紅顏的罐子,這是過濾器,就是外面蓄水池裡的水通過管道輸送進來後,經過這兩個砂石與網式的過濾器過濾以後,再輸送到溫室裡面,進行灌溉。當然,乾旱時,我們將採用自來水進行過濾後用於灌溉。 這裡主要有兩個生產區,一個是穴盤苗生產區;另一個是高檔花卉生產區。穴盤苗生產區。主要根據市場的經濟的需求,培育不同種類的苗。穴盤又叫培養床。在每一個穴盤裡的苗我們都採用“基質”種植。基質有良好的透水性又不易感染病蟲害,是由草炭、珍珠岩、蛭蟲混合而成的。

高檔花卉生產區

這裡是育苗溫室內的灌溉系統。溫室內的灌溉系統,叫頂噴淋,它澆灌時,水成螺鏇狀噴射出來,以便達到均勻澆灌的目的。同時,頂噴淋也是溫室的降溫系統之一。除此之外,溫室內的降溫系統就是溫室的天窗,天窗能自動打開通風降溫。同時,在溫室的內牆上,有一些大的風扇,與一排“水簾”,這套設備是溫室內的主要降溫系統。溫室內的植物所需溫度一般為18-24℃左右。溫度高於24℃時,風扇會自動起動,水會順著水簾從上面流下來,與風扇形成水循環,起到降溫作用。

溫室內目前種植的主要是鳳梨,它的葉子像波蘿。這種鳳梨只開花不結果,它澆水很有講究,必須從上往下澆,主要的營養部分集中在水塔的中間。我們在日常的養護時期,一般的澆水不要過量,鳳梨的水塔內能看到一滴水就可以了。過多的澆水會腐爛根部,一周只需澆水兩三次足夠。

在這個溫室區間內,主要種植的是盆栽紅掌。紅掌別名花燭、火鶴花、安祖花,是天南星科花燭屬多年生附生性常綠草本植物。原產於南美洲的熱帶雨林中。性喜溫暖、潮濕和半陰的環境,但不耐陰,喜陽光而忌陽光直射,不耐寒,喜肥而忌鹽鹼。盆栽紅掌宜選用排水良好的基質,規模化生產用泥炭、珍珠岩、沙的混合基質,一年四季應多進行葉面噴水。紅掌不耐強光,全年宜在適當遮陰的環境下栽培,即選擇有保護性設施的溫室栽培。春、夏、秋季應適當遮陰,尤其是夏季需遮光70%。陽光直射會使其葉片溫度比氣溫高,葉溫太高會出現灼傷、焦葉,使花苞褪色,葉片生長變慢。紅掌可用分株、播種、組培等方法繁殖。

農科天地之組培樓

組培樓總面積2823平方米,總投資470萬元(不包括水電等配套設施)。植物克隆是指在離體的條件下,將植物體的一部分,如一小段莖、一小塊葉、甚至一個細胞,接種在培養基上,使它們重新形成一個完整的植株。植物克隆起源於美國,它的最大特點是對於珍稀的、瀕危的物種,可以長期貯存其細胞待以後備用;對於利用價值不高的物種可以通過克隆進行技術創新和改良;對可以挖掘有利用價值的物種,可以產生次生代植物。 蒸煮間,是組培的第一道工序,在生產中為了使培養基充分溶解,就得高溫加熱。一般的地方使用的是普通蒸鍋加熱,那樣既費時間又不利於環保,所以用蒸汽來完成。培養基配好以後,再裝進小玻璃瓶里送到滅菌器進行消毒。 園區的滅菌器是現在國內最大的滅菌器,一次性可以放置1500瓶培養基。一般的滅菌器都是單門式,我們這裡的滅菌器是雙門式的,是經過我們改造而成的。將營養基從進口放進去,從出口直接進入消過毒的房間,這樣,培養基和瓶子的細菌感染率幾乎為0。 組培出來的苗不是直接可以栽植的,必須經過一個煉苗的過程。所以,組培樓的走廊是用玻璃做的,其實這是我們的專家自行設計的自然光採集系統。一般組培樓的光照都是以日光燈代替,那樣要消耗很多的電能。專家通過多次實驗,發明了垂直移動式培養架,它是由電腦自動控制的,每隔6分鐘轉動一圈,這樣就會使各檔的組培苗都能均勻地接受光照,解決了培養苗的光照問題,我們的這項技術還獲得了專利權。 接種室,是這最大的一個接種室,叫“萬級淨化接種室”。“萬級”是指一個立方米的空間內所含細菌的比率,但實際上可以達到“千級”。而且它裡面的空氣是流通的,旁邊的那個風機會不斷地輸入過濾過的空氣,並排出廢氣。工作人員在接種室的這個工作檯上將植物的芽或一根莖接種到營養基里,讓它們在裡面生長發育,接種好的芽根據它們的特性分別進入人工氣候箱、光照培養箱進行培養。

農科天地之荷蘭溫室

玻璃溫室,是從荷蘭Brinkman(勃林克曼)公司引進的,面積1公頃,總造價1050萬元。利用“氣候控制計算機”控制,電廠蒸汽加溫。 進入了溫室,會發現這裡和一般的農田種植有很大的區別。這裡有很多先進的設備。溫室頂部、天窗是根據設定數值,自動開關的。下面有一層褶皺起來的薄膜,是這些植物的遮陰系統,叫聚脂鋁膜,它不但能遮陰,在冬天還能保溫。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