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代修辭手法

借代修辭手法

指的是不直說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稱,而是借和它密切相關的名稱去代替,這種辭格也叫做“換名”。其中,用來代替的事物叫做借體,被代替的事物叫做本體。

詳細釋義

借代修辭手法借代修辭手法

借代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種:一、特徵代本體指的是用借體的特徵、標誌去代替本體事物的名稱。

二、專名代本體

是指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專用名稱作借體代替本體事物的名稱。例如:

三、具體代抽象

指的是用具體事物代替相關的抽象事物。

四、局部代整體

就是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代替

借代和借喻的區別

借代重在事物的相關性,脫離具體的語言環境,借體和本體之間仍然有直接的關聯性;借喻重在事物的相似性,脫離具體的語言環境,借體和喻體之間就不再有任何關聯。例如:

示例

(1)先生,給現錢,袁世凱,不行么?(葉聖陶《多收了三五斗》)

(2)惡意的批評家在嫩苗的地上馳馬,那當然是十分快意的事;然而遭殃的是嫩苗--平常的苗和天才的苗。(魯迅《未有天才之前》)

(1)中用借體“袁世凱”代替本體“印有袁世凱頭像的銀元”,二者之間有明顯相關性,是借代;例(2)中用喻體“嫩苗”代替本體“天才和常人”,二者之間只有相似性,是借喻。 示例(1)風箏花花綠綠,各式各樣,有“老鷹”,有“鸚鵡”,有“仙鶴”,有“蜈蚣”……

(2)“原來你家小栓碰到了樣的好運氣了。這病自然一定全好;怪不得老栓整天的笑著呢。”花白鬍子一面說,一面走到康大叔面前。(魯迅《藥》)

(3)三個臭皮匠,合成一個諸葛亮。

(4)你們殺死一個李公朴,會有千百萬個李公朴站起來!(聞一多《最後一次講演》)

(5)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用小米加步槍,打垮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統治。

(6)模範不模範,從西往東看,西頭吃烙餅,東頭喝稀飯。(趙樹理《老楊同志》)

(7)幾年來的文治武力,在我早如小時候所讀過的“子曰詩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魯迅《一件小事》)

(8)不拿民眾一針一線,是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中的一條。

(9)我們的時代需要千千萬萬個雷鋒。

(10)中國人民中間,實在有成千上萬的“諸葛亮”,每個城市,每個鄉村,都有那裡的“諸葛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