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睿》

《信睿》

《信睿》是原來的《SOHO小報》,《SOHO小報》的停刊曾經讓它的讀者遺憾不已,幸好之後又傳出《SOHO小報》以正式月刊《信小報》方式出版。在籌備了數月之後,早報記者昨天從《信小報》主編許洋處得知,《信小報》已更名為《信睿》 ,雜誌已印刷完畢,走過流程之後正式上市。

簡介

《信睿》《信睿》

3月16日,由《SOHO小報》原團隊主編的新刊《信睿》正式創刊出版,據雜誌主編李楠介紹,該刊原定名《信小報》,現更名《信睿》,《信小報》變成了刊物的小名。
此前編輯團隊就表示過,將《信睿》定位成《SOHO小報》的復活升級版。新刊《信睿》計畫每期推出一個封面主題,首期為“可能的生活”。李楠說,這個主題與每個人息息相關,每個人都在思考什麼是好生活,怎樣才能生活得好,所以雜誌里請了不同層面的人討論這一話題。

《信睿》是月刊,首印7萬冊,預計接下來兩三期即可達8萬印數。零售價為15元,包括各城市的文化書店、淘寶店、快書包、機場書店等都可接受訂閱。

內容介紹

《信睿》繼承了《SOHO小報》人文思想氣質和風格,作者也是在原先作者隊伍基礎上進行了擴充。《信睿》每一期將會有一個主題,第一期的主題是“可能的生活”,共分四個板塊:思想、閱讀、虛構與評論,其中偏重於閱讀方面。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何懷宏撰寫了封面文章《好的生活何以可能?》,女編劇廖一梅也為《信睿》供稿隨筆《像我這樣笨拙地生活》,導演賈樟柯也已經成為功能重要的專欄作者了,繼為《大方》雜誌撰寫關於侯孝賢導演的隨筆之後,此次也為《信睿》寫了小品文《廣場種滿樹會是多少棵?》。

在虛構板塊,主打作品是台灣小說家駱以軍的短篇小說《走鍾》 ,這也是駱以軍小說首次在內地雜誌上發表。另外,每一期的《信睿》都有一個叫做“視窗”的小欄目,刊登作家撰寫的跟“視窗”有關的文章,第一期刊登的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慕克的視窗《這么美妙的風景不會讓你分心么?奧爾罕·帕慕克的視窗》。

欄目設定

首期雜誌里“還原”欄目的作者是美國專欄作家、記者慕亦仁回憶自己的越戰經歷。比如楊葵主持一個叫“門牌號”的新欄目,風格延續其圖書《過得去》風格,選出一些城市的地點,講述當中發生過的文化事件和人物故事。“九年級”由蔣方舟主持,希望展現90後群體的生活、學習狀態和想法。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助理教授任雪飛主持了“南部城市”的欄目,讓人們可以了解一些現在還不是很發達的城市,了解那裡的各種狀態,本期關注的是孟買。
此外還有像“窗”欄目,由義大利建築師繪製的世界各地名人家裡窗戶的畫作,並邀請名人為此配文,第一期推出的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慕克。“先讀”則推薦即將出版但還沒出版的圖書,比如首期為小布希的《抉擇時刻》。

發行方式

《信睿》今後將以月刊形式發行,目前使用的是江蘇省的一個刊號,雜誌內頁108頁,定價15元人民幣。首印數是5萬,但有可能加印2萬,計畫第二期印數為8萬,以這個印量,雜誌能夠生存。

另外,《信睿》還將及時推出iPad版,計畫在3月18日左右出一個iPad電子版,包含雜誌三分之一內容免費試讀。根據試讀效果,我們可能會在雜誌出版三期以後,將iPad收費版和紙質版同步發行,初步定每期4.99元。另外,把原《SOHO小報》近百期雜誌做成iPad版逐步推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