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時代的文明--中西文化的趨同與差異

內容介紹

本書主要是從文化人類學的角度探討古代各民族文化模式之間的趨同性。本書探討的文化趨同是指各個民族在沒有文化交流和文化傳播下的趨同。作者在充分掌握原始文化研究材料的基礎上,對各種文化模式的趨同現象進行了比較與分析,作出了個體性的理論闡述和價值判斷。分析細緻,論證嚴謹,輔之以流暢的文筆,是學術性、可讀性兼具的佳作。

作者介紹

朱狄
1935年農曆5月30日生於浙江省平湖縣(現改為平湖市)。1960年畢業於山東大學中文系,分配到文化部藝術科學研究院工作。1962年起,調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今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工作。歷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1993年冬由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博士生導師。1996年退休。長期從事西方美學、原始文化和原始藝術的研究。著有:《美學問題》,陝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藝術的起源》,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2年版;《當代西方美學》,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原始文化研究》,三聯書店1988年版;《當代西方藝術哲學》,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信仰時代的文明》,中國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藝術的起源》(修訂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等。

作品目錄

第一章 神聖世界和世俗世界
第一節 墾荒活動標誌著混沌狀態的結束
第二節 神廟作為神聖空間的主要標誌
第三節 高山、神廟、城市的天上原型及其作為“世界中心”
第四節 節日作為對神聖時間的分割
第二章 人與神
第一節 祭禮儀式和藝術的共生關係
第二節 神像的起源和原始社會的神祗
第三節 巫術和占卜
第四節 圓?車輪 曼荼羅及其他
第三章 一切事物都始於生殖
第一節 天下之化起於農畝
第二節 神話礦物學和神話冶金學――從“有隕自天”到“孕而生鐵”
第三節 神話冶金學的變種――鍊金術
第四節 兩種奇異的婚嫁習俗:鑿齒和苦娃達
第四章 神話作為世界性的文化現象
第一節 世界從何而來?各種創世神話的不同回答
第二節 太陽的光芒是一樣的
第三節 月亮崇拜及其他
第四節 魂兮歸來
第五章 原始文化作為文化科學的主要研究對象
第一節 “文化”概念的歷史沿革及其主要爭論
第二節 “文化”概念內涵的多重性
第三節 文化傳播和文化趨同
第四節 美洲印第安人起源之謎
後記
人名譯名對照表
民族譯名對照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