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鶴松

余鶴松,江西省撫州市金谿縣雙塘鎮竹橋村人,畢業於江西武備學堂,曾任江西陸軍第二旅旅長。

余鶴松,(1881~?)字鳴皋,號地山,又名維謙,江西省撫州市金谿縣雙塘鎮竹橋村人。幼時聰慧,年20時,一試而補博士弟子,鄉人奇之。1902年,考入江西武備學堂。
1904年冬,江西武備學堂總教習吳介璋奉北京練兵處令,飭選李烈鈞、歐陽武、胡謙、余鶴松四人赴日留學,1906年秋從振武學校畢業,入士官十二聯隊實習。1907年12月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六期步科,期間參加了同盟會。
1908年12月畢業。1909年春回國,在任江西暫編第二十七協第五十三標充教練官,訓練新軍。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發,推動標統馬毓寶在九江獨立,後任江西陸軍第二旅旅長。
1912年3月19日,李烈鈞回贛就任江西都督。李烈鈞主贛期間,大力進行軍事、政治、經濟改革:整編部隊,裁減舊軍,改編新軍,提高軍隊戰鬥力。作為李的同學、九江首義的功臣,余鶴松居功自傲不服從李的裁編並有反叛之意。李曾提到,“余鳴皋(字鶴松)亦曾留日同學也,頗有異心”。
8月9日,李烈鈞改編了余的部隊,由李烈鈞的另一同學歐陽武統率,並改派余為都督府代表(有3名代表)前往北京。余失去軍權,對李十分不滿,就在北京走袁世凱的門路。袁乘機給了他一筆經費,讓他回江西活動,袁世凱先是企圖讓余以名利動搖李烈鈞,允以二百萬元和晉勛一級,遭到李烈鈞斬釘截鐵地拒絕:“餘思勛於國家,豈醜類所得誘餌”。收買不成,又下毒手,許諾只要他能推倒李烈鈞,袁世凱就任命余為江西都督。
12月10日,余鶴松在南昌發動舊部兵變。以亂兵包圍都督府企圖殺死李烈鈞。但李烈鈞大難未死,當天,李烈鈞即迅速調兵平叛,蔡銳霆帶軍平叛,並手刃叛亂軍官十餘人,槍殺了100多人。余兵變失敗後逃回北京,避居南洋。民國7年,其返國後即加入滇、粵義軍。此時袁氏已死,但因國家多難,軍閥興起。其深感前景渺茫,憤而離開軍隊,解甲歸田,以琴書自娛,終老家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