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止為詩痴·辛笛

父親寫詩的秘密 父親的書房 我和父親的詩緣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中國出版集團,東方出版中心; 第1版 (2010年1月1日)
叢書名: 女兒眼中的名人父親
平裝: 277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7547300863, 9787547300862
條形碼: 9787547300862
尺寸: 20.8 x 14.6 x 1.6 cm
重量: 340 g

作者簡介

王聖珊,1946~,辛笛三女。生於上海。畢業於上海外國語學院英語系,美國查普門大學MBA。上海翻譯家協會及美國翻譯家(ATA)、美國文學翻譯(ALTA)、全美司法翻譯工作者(NAJIT)協會會員,為國際會議、商務會談等提供同聲口譯服務並為中、英文報章雜誌翻譯及撰寫文章。英譯中譯作有:辛格的《遁世者》(合譯)、海明威的《在密執安州》、沃克的《戰爭與回憶》(合譯)、嘉西亞的《火柴男人》及卡通片《阿拉丁》、《木蘭》等;中譯英譯作有:’電影劇本《少爺的磨難》、卡通片《風塵小遊俠》、《王辛笛短詩選(中英對照)》(翻譯部分詩作、校閱全書)等。
王聖思,1947~,辛笛四女。生於上海。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上海作家協會會員。著有《靜水流深》(論文隨筆集)、《智慧是用水寫成的——辛笛傳》、《俄國文學與中國》(合著)等;編著有《九葉之樹長青》、《“九葉”詩人評論資料選》、《昨日之歌——馮至詩文選》、《20世紀中國新詩辭典》(副主編)、《記憶辛笛》、《海上文學百家文庫·辛笛卷》等。

內容簡介

《何止為詩疾·辛笛》內容簡介:辛笛(1912-2004):現當代著名詩人。本名王馨迪,另有筆名王辛笛、心笛、一民、鴻等。祖籍江蘇淮安,生於天津。1928年開始發表詩文。1935年清華大學外文系畢業。1936年赴英國愛丁堡大學研究英國文學,與詩人艾略特、史本德等曾相過從。1939年回國,在暨南、光華兩大學任教授。1941年冬改入銀行任職,抗戰勝利後,兼任《美國文學叢書》和《中國新詩》編委。與其他詩友以《中國新詩》及《詩創造》為園地,形成具有現代詩歌流派特色的“九葉”詩人群體。1949年出席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後轉入工業戰線工作。20世紀80年代以後歷任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上海作家協會副主席、國際筆會上海中心理事、上海歐美同學會顧問、上海翻譯家協會理事、上海留英同學會名譽會長等。
主要作品有詩集:《珠貝集》(與弟弟辛谷合集)、《手掌集》(代表作)、《辛笛詩稿》、《印象·花束》、《王辛笛詩集》、《聽水吟集》(舊體詩)、《王辛笛短詩選》(中英對照)及詩友合集《九葉集》、《八葉集》;散文集:《夜讀書記》、《嫏嬡偶拾》、《夢餘隨筆》;並主編《20世紀中國新詩辭典》,翻譯短篇小說、詩歌多種,校對狄更斯長篇小說中譯本《尼古拉斯·尼克爾貝》等。

目錄

百歲女作家羅洪題簽:“女兒眼中的名人父親”
女兒是爸爸貼心的小棉襖(代序),黃宗英
策劃人語
聖思的回憶
父親寫詩的秘密
親與《大公報》的因緣
詩人伉儷情深
初遇“蝴蝶”
相約留學法國
終成眷屬
《鴛思》
詩為媒
人人都說好姻緣
琴瑟相和
相濡以沫
最憶是兒時
香港之行
母親比父親更理性
童年趣事
印象中的外公和父親
“文革”軼事
抄家前後
失竊怪事
集體的夢魘
“勞瘁都緣文物累”
逆境援手
圖書室管理員
“詩人王辛笛創作生涯展覽會”背後的故事
照片的故事
手稿的故事
作品的故事
書信的故事
父親與體育運動
“再見”就是祝福的意思
——追憶父親生前最後一百天
生死情懷
詩歌穿越時空
生活模仿藝術
父親的書房
我們家的筆
父親與周作人的交往
情系甘雨胡同六號
父親的“甘雨六號”
詩友在此聚會
父親與杜南星
另一位住客
《甘雨胡同六號》和《松堂》
共同的“甘雨”情結
友情遭遇考驗
詩誼如水
——父親與卞之琳的多年交往
詩情詩誼長存
——父親與錢鐳書
追憶拜訪施蟄存先生
幾次拜訪施先生
聽施先生談往事
代父探望送別施先生
父親與唐浞叔
相識於20世紀40年代後期
重逢乾“文革”之後
雪泥鴻爪見諍隋
“出土文物”
人間何處無詩
詩緣都自鑄情來
父親與“九葉”詩友
“九葉”的命名及形成基礎
以詩會友及挨批
回應蠻橫的批評
詩友們後來的遭遇
九葉之樹長青
巴金先生給父親的信
——兼記父親與沈從文先生的交往
結識巴金、沈從文兩位先生
巴金先生的兩封信
父親懷念從文先生
聖珊的回憶
巴金伯伯的關心和囑咐
我和父親的詩緣
相關又無關
頻頻郵路,詩信往來
父女改詩選詩忙
……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