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佐木道譽

佐佐木道譽出生於近江國地頭佐佐木京極氏,熱衷於南北朝時期的社會風潮婆娑羅。

簡介

道譽對沉香非常的著迷,只要是他所看上的名香,會不惜一切用錢財甚至用武力來得到手,最為人所知的就是喜愛奢華的宴會,在一次宴席間,竟燒掉數斤重的名香。他把見風轉舵發揮到淋漓盡致,並且愛慕時髦浮華,不把一般世俗的想法放在眼裡。雖說人家說他把背叛當飯吃,但對足利尊氏這個主君還算忠心。佐佐木道譽曾經在關鍵的時候幫助足利尊氏,在南朝快攻陷京都時,救過足利義詮(足利尊氏之子,二代將軍)。佐佐木道譽精通各種雜學,花道、茶道、舞蹈,時常舉辦各式活動。對於室町文化有很大的貢獻。他在幕府也是歷任要職,擁有六國守護頭銜。和常擔任幕府主要幹部,比如寺所所司等等。

基本信息

御相伴眾

永仁4年(1296年),出生於近江國地頭佐佐木京極氏。嘉元2年(1304年)自父親佐佐木宗氏處繼承家督。1314年任左衛門尉,元亨2年(1322年)任檢非違使。因任檢非違使而時常滯留於京城,成為了後醍醐天皇行幸的隨從。自鎌倉幕府北條高時處受御相供眾,後隨高時出家而出家,號導譽。

倒幕

元弘元年(1331年)後醍醐天皇發起討幕運動,離開京都後在笠置山爆發元弘之亂。導譽加入了幕府編成的鎮壓軍,主要負責京都的事後處理。被捕後的後醍醐天皇被廢,導譽負責阿野廉子、千種忠顯流放至隱岐島的途中警護。後醍醐天皇被流放後,河內國的楠木正成繼續開展反幕府活動與幕府軍作戰,北條氏派遣下野國足利高氏(之後的尊氏)率軍討伐。導譽決意討伐鎌倉的北條氏,與高氏密約聯手行動。雖並無參加軍事行動的跡象,但於元弘3年(1333年)5月9日在近江國番場阻截了撤退中的北條仲時軍團,在蓮華寺北條仲時一族432人自刃。並於此時抓獲光嚴天皇和花園上皇,強奪走三神器。因足利尊氏、上野國的新田義貞的行動,鎌倉幕府滅亡。導譽隨入京的後醍醐天皇開始建武新政,任雜訴決斷所之奉行人。

對南朝之戰

足利尊氏並未參與後醍醐天皇政權,由於武士階級的支持、各地反對新政的動亂四起。1335年,在信濃爆發了北條高時遺子北條時行擁立的中先代之亂,北條時行軍團占領了尊氏之弟足利直義駐守的鎌倉,之後導譽也加入了足利尊氏討伐北條時行的軍隊。在驅逐了北條時行軍團、重新奪取鎌倉之後,尊氏開始獨自分配賞賜,導譽獲得了上總國和相模國的領地。鎌倉的尊氏拒絕了天皇發出的上洛請求,後醍醐天皇終於向新田義貞發出了討伐足利尊氏和足利直義的綸旨。對於對抗建武新政樹立武家政權還感到猶豫的尊氏,導譽積極地勸其舉起反旗。尊氏在箱根·竹下之戰擊敗了新田軍而進入了京城,但是又被南下的北畠顯家擊敗,足利陣營暫時從兵庫逃往九州。此時導譽停留在近江,並未逃往九州。
在九州東山再起的足利陣營在湊川之戰擊敗新田、楠木軍而進入了京城,建立了擁立光明天皇即位成立北朝的武家政權(足利幕府、室町幕府),後醍醐天皇逃往吉野成立了南朝。

足利幕府

導譽歷任近江、飛驒、出雲、若狹、上總、攝津守護。1337年,於勝樂寺(現滋賀縣甲良町)築城,一直作為根據地直到去世。1340年導譽與其子秀綱燒毀白川妙法院門跡亮性法親王的御所。因為山門宗徒發動強訴和朝廷內部表示同情,朝廷向幕府發出了將導譽貶至出羽國,秀綱貶至陸奧國之命。但是幕府拒絕了朝廷的命令,結果雖然導譽父子被貶至上總國,但是隨後又回歸了幕政。在幕府中導譽任引付頭人、評定眾和政所執事等職務,負責與公家的交涉。並且,導譽也參與了1348年(正平3年/貞和4年)的四條畷之戰等與南朝的戰爭。
足利幕府的政務是又將軍尊氏和其弟直義組成的二頭政治,但是隨著兩者關係的逐漸惡化,從1350年觀應年間開始了被稱為觀應擾亂的內部鬥爭,導譽從屬於將軍尊氏一方。從屬於南朝的直義派擊敗了尊氏而有所抬頭,尊氏向後村上天皇進言,為了與南朝和睦共處請下達追討直義的綸旨。尊氏接受了綸旨之後成功平叛,足利直義失勢後很快去世了,史稱正平一統。正平一統中北朝奪回了被南朝控制的上皇,擁立後光嚴天皇再建北朝,強化將軍的權利。1358年足利尊氏去世,其子、二代將軍足利義詮在室町政權當政時,導譽作為政所執事調停幕府內守護大名之間的爭鬥,另一方面積極參與推翻幕府執事(其後的管領職)細川清氏和斯波高經斯波義將父子之事,並且作為和南朝的中間人進行外交活動。1367年,幕府為了統治關東而在鎌倉設定的鎌倉公方足利基氏去世,導譽趕赴鎌倉處理後續事務。同年獲得導譽推薦的細川賴之就任管領。1373年導譽去世,享年78歲。
墓所位於作為京極氏菩提寺的位於滋賀縣米原市清滝的德源院,和滋賀縣甲良町勝樂寺。

人物

導譽熱衷於南北朝時期的社會風潮婆娑羅,不過在《太平記》中雖然對這種下克上的風潮進行了批判,但是也記載了一些導譽華美的行為。如在失勢的細川清氏與南朝的楠木正儀占據京都時,導譽用火和立花來做裝飾開展宴會之事,和無視在幕府內與自己對立的斯波高經賞花的邀請,在大原野(京都市西京區)舉行盛大宴會之事。
並且導譽熱愛和歌、連歌等文學和立花、茶道、香道和近江猿樂等文化活動,因此可以說是這些傳統藝道的保護者。在幕政中負責與朝廷公家談判,所以他也是一位非常有文化素養的文人。導譽的諸多作品被收錄在由連歌師救濟、關白二條良基所撰的《菟玖波集》中。
肖像畫 在滋賀縣甲良町樂勝寺有一張被認為是由三男佐佐木高秀所繪的導譽法體的肖像畫,現由京都國立博物館保管。

家族

父親:京極宗氏京極氏四代目,京極氏二代目宗綱的婿養子,初名宗信,左衛門尉、佐渡守、大夫判官、評定眾,曾擔當貞宗、道譽的後見。應長元年(1269)十月二十六日出家,法號賢觀,嘉歷四年(1329)七月十六日卒,年六十一。
母親:京極氏二代目宗綱之女(京極貞宗的姐妹,也就是宗氏的表親)
養父:京極貞宗京極氏三代目,三郎右衛門尉。弘安九年(1286)出生,母親是六角賴綱之女,在「嘉原之亂」中負傷,同年五月八日卒,年十九,謚春窗道夢。
兄弟:京極貞信、京極貞氏、京極貞滿、京極秀信、京極時滿、京極經氏
妻:二階堂時綱之女、紀田(きた)、美真(みま)
子:京極秀綱(母不詳)、京極秀宗(母二階堂時綱之女)、京極高秀
女:赤松律師則右室(『太平記』中則右同時也是道譽外甥)、斯波尾張首氏賴室、六角判官氏賴室、土岐刑部少輔賴兼室。

注釋

^ 自署“導譽”,而同時代的文書以“入道道譽”所記載的為多。 ^ 強訴:僧人或者僧兵以佛罰和武力威脅幕府或朝廷以要求滿足自己的要求。

參考文獻

渡邊守順 『京極道譽 バサラ大名の生涯』(新人物往來社) ISBN 9784404017246 林屋辰三郎 『佐々木道譽 南北朝の內亂とばさらの美』(平凡社) ISBN 9784582760859 森茂曉 『佐々木導譽』(吉川弘文館) ISBN 9784642052016

相關作品

方謙三 『道譽なり』(中央公論新社) 羽生道英 『佐々木道譽―南北朝の爭亂を操ったバサラ大名』(PHP研究所) ISBN 9784569578385 山田風太郎 『婆沙羅』(講談社) ISBN 9784061854932 《太平記》(大河劇),陣內孝則飾佐佐木導譽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