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調但不平庸

那么,處在社會底層的人呢?那就要側重於“高”的一面了。 在低的時候再保持低,那就失掉了人生的平衡,成了一個真正的平庸者。 當然,這只是一個大概的說法,在實際運用中,其中還有各種細微差別之處,那就在於“運用之妙,存乎一心”了。

內容介紹

不知從何時起,市井坊間開始流行一個辭彙——低調。而且有越演越烈、一發不可收拾之勢。於是乎,人們的口中,動輒冒出這兩個字;一些不明就裡的人,也稀里糊塗隨風就勢,大有扮虎類犬之嫌。
那么,“低調”真有如此神奇,如此有必要恪守嗎?
首先,讓我們試著探討一下低調的來源,再研究它的適用性。
從古老的《道德經》即《老子》這部經典中,就處處透露著守柔則剛,以弱勝強,高下相傾,黑白統一等辯證的觀點,而低調可以說就是這其中的一面——守柔、示弱、處低,等等。聖哲對生命的體驗,化為經典流傳於世,經受了千百年的考驗,人們在實踐檢驗中肯定了它的價值所在,於是代代流傳,以至於今。
今日的社會,人們經歷了沉悶、浮躁、進取等一系列的“折騰”,在資本積累、人情歷練、做事方法等方面都已經有了相當的經驗。這時候,古聖先賢透露的智慧的光芒就顯示出它的強大威力,遵守正面規律者,以善入善,長保不衰;而逆正道而行,不能把握合適的尺度者,自然也會得到相應的、讓人不願見到的可悲後果。
高與低可以互變互轉,相輔相成。今天你擁有能力、地位等,是因為你曾在低處“修煉”過。而人們普遍的心理都是想長保全樂,把優勢繼續下去,那你就要經常反思和警醒,順應高低相成的規律,處高而不傲,處貴而不顯。這是指在高位者而言。
那么,處在社會底層的人呢?那就要側重於“高”的一面了。古人對“謙”的解釋是:高山在大地之下,或者高峰之上有一片平原。也就是說,具備“高”的一面的同時,才有資格說“低”;如果你只有“低”的一面,奉勸你還是高歌猛進,努力向上吧!
在低的時候再保持低,那就失掉了人生的平衡,成了一個真正的平庸者。
當然,這只是一個大概的說法,在實際運用中,其中還有各種細微差別之處,那就在於“運用之妙,存乎一心”了。在本書中,也大致提供了一些參考,各位不必將其奉為“處世聖經”,請運用自己的大腦多思多悟,多多體驗,可能就會在不屑一顧或會心微笑之時領悟到其內涵所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