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利率政策

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中國實行的低利率政策及信貸配給制度,帶來的負面效應日益增加。 改革開放以來,低利率政策是中國的基本金融政策之一。 中國低利率政策對經濟高速增長的促進作用主要體現在刺激投資增長。

簡介

低利率是通縮時,國家為刺激經濟,而採取的政策,是一種控制貨幣流動性的貨幣政策工具,這種情況下,貨幣流動性會增加,投資需求增加,經濟會好轉。
低利率時,存款利率和貸款利率都會降低,人們更傾向於投資和消費,是一種注資策略。

基本內容

利率水平的高低是一個國家在一時期內生產效率、發展戰略、市場競爭、社會發展等因素的綜合反映。國家會根據經濟發展戰略和巨觀經濟形勢需要調節利率水平。美國和日本等國家在歷史上都曾長期實行了低利率政策。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後,為刺激世界經濟復甦,全球各主要經濟體普遍執行了低利率政策。從1978年改革開放到2011年的30多年時間裡,中國實行了低利率政策。30多年時間裡,中國金融機構實際存款利率平均約等於零。本文通過科學界定低利率和低利率政策的內涵,對各主要經濟體實行的低利率政策的具體剖析,對低利率的形成及其政策進行系統的理論分析,為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提供理論支撐,有比較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存款作為一種生產要素,應該獲得與其相匹配的收益,無論在管制利率條件下還是市場化利率條件下,考慮到通貨膨脹的因素,存款的真實收益為極低、為零、為負,都是利率偏低的表現,是推行低利率政策的結果。資金借出者真實收益極低是本文判斷低利率政策的基本理論出發點。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中國實行的低利率政策及信貸配給制度,帶來的負面效應日益增加。加之中國經濟更加深入地融入全球經濟,中國低利率政策面臨著更多的困境和不確定因素。
因此,迫切需要深入研究、重新審視中國執行多年的低利率政策。同時,低利率政策改革是抑制通貨膨脹的需要,更是促進經濟發展方式從依靠政府投資拉動為主向國內居民消費拉動為主轉變的需要。釐清低利率政策的國內國際效應,給出切實可行的對策,對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動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有重要意義。改革開放以來,低利率政策是中國的基本金融政策之一。根據改革開放以來的利率水平,主要是存款利率和貸款利率水平,套用低利率理論分析,判斷出中國的利率政策是比較典型的低利率政策。低利率政策是中國改革開放三十餘年來投資拉動的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政策工具之一,在中國三十餘年的高速發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中國低利率政策對經濟高速增長的促進作用主要體現在刺激投資增長。在中國經濟發展初期,經濟的快速增長是靠投資的迅速增長拉動的。通過實行低利率政策,直接降低投資者的融資成本,同時也降低投資形成以後的運作成本,刺激投資需求的增加。同時,由於中國居民儲蓄的利率彈性很低,低利率政策又不會引起儲蓄的大量減少,也就不會影響投資所需要的資金來源,這樣,低利率政策就極有效地刺激了投資,進而刺激了經濟的快速發展。同時,低利率政策為中國現代金融體系和以商業銀行為主體的融資體系的建設提供了關鍵性的條件。低利率政策在促進經濟成長的同時,不可避免地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

對房價影響

首先,低利率政策推高通貨膨脹和資產泡沫,特別是房地產泡沫。當前,通貨膨脹問題已經成為了影響經濟發展的主要問題之一,以高房價為代表的資產泡沫也成為了重要的經濟和社會難題。其次,低利率政策導致過度投資、投資低效率和產能過剩。在利率形成機制不能真正反映資金稀缺程度的情況下,某些市場主體能夠獲得低於市場均衡水平的資金並賺取超額利潤,最終導致投資過剩等一系列問題。低利率政策不僅使各種資源被過度利用,而且刺激了根本不具備進入市場條件的低效率的項目投資。政府推行的低利率偏離市場均衡利率越多,資源被過度使用的可能就越大,生產效率就可能越低。再次,低利率政策損害儲蓄者利益,降低了儲蓄者收入,不利於擴大居民消費。尤其在居民收入問題成為影響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主要問題之一時,國家控制下的低存款利率政策的合理性應該重新探討,低利率政策面臨改革和轉型。
改革低利率政策十分迫切,同時面臨的困境很複雜。現代市場經濟中,利率越來越成為影響面最廣、影響程度最深的經濟變數之一。任何對利率制度的重大改革都有可能給整個經濟體系帶來劇烈震動。所以,在中國推行低利率政策改革,必須考慮中國所處的經濟環境,這不僅關係到利率政策調整的成敗,更關係到長遠的經濟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