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南克的考驗

伯南克的考驗

《伯南克的考驗》講述的是臨危受命的伯南克怎樣走出困局,前路堪憂的美聯儲能否續寫傳奇,美國會把世界經濟帶向何方。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伯南克的考驗》內容為:美聯儲,全世界最重要的央行之一,它的一舉一動直接關係到全球金融市場和世界經濟的動向。在被人們奉為傳奇人物的保羅·沃爾克和艾倫·格林斯潘治下,美聯儲引領美國造就了無數經濟神話。與此同時,他們也對自由金融市場無可爭議的益處奉若神明,而這種信念最終將美國經濟拖向了深淵。2006年1月31日,本·伯南克,一位在學界享有盛譽的經濟學家,正式就任美聯儲主席。然而,屢創新高的財政與貿易赤字、虛火的房地產市場泡沫、高企的油價、伊拉克戰爭、次貸危機及由其引發的2008年金融危機……臨危受命的伯南克與美聯儲應對危機的舉措不僅事關美國前途,也攸關全球經濟安危。前任留下的神話將成為伯南克的桎梏,還是新的起點?他能否走出陰影,續寫傳奇?了解伯南克,了解美聯儲.將為我們掌握美國及全球經濟走向指明道路。

作者簡介

約翰·范奧弗特韋德,比利時智庫VKW Metena的主任。前比利時新聞雜誌《Trends》的主編,曾撰寫多部德文著作,並著有廣為人知的《芝加哥經濟學派:芝加哥大學如何匯集那些革新了經濟學與商業的思想家們》一書。

媒體推薦

深入透徹的分析、鞭辟入裡的評論,共同打造了這部內容豐富的著作。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米爾頓·弗里德曼(2006年逝世前對本書的評價)

經濟史的每一階段都有各自的惡棍、英雄以及決定性時刻。往往只有在事後,我們才能正確識別他們。

——國際清算銀行經濟學家 克勞迪奧·博理奧 威廉·懷特

這是一部備受好評的激盪人心之作。 ——《經濟學人》

軍事史由勝利者書寫,經濟史在很大程度上則由中央銀行家撰寫。這兩者都會習慣性地篡改歷史。——史蒂夫·漢克,2008年

就像一部優秀的小說,經濟史的每一階段都有各自的惡棍、英雄以及決定性時刻。往往只有在事後,我們才能正確識別他們。 ——克勞迪奧·博理奧與威廉·懷特,2004年

我認為,金融機構比常備軍對自由的危險更大。 ——托馬斯·傑斐遜,1802年

編輯推薦

《伯南克的考驗》講述了:我們提供知識,以應對變化的世界。臨危受命,伯南克怎樣走出困局?前路堪憂,美聯儲能否續寫傳奇?美國會把世界經濟帶向何方?

目錄

導言

第一篇 搭台唱戲:美聯儲的歷史和格林斯潘的風險管理辦法

第1章 動力車頭,意外創設

第2章 沃爾克的聖戰,阻擊通脹

第3章 一位飽受爭議的主席獲得高度讚揚

第4章 格林斯潘:教育、生活和晉升之路

第5章 規則背後的原理

第6章 避免通縮性癱瘓

第7章 拒絕監管

第8章 消費失去控制

第二篇 伯南克及其熟知的“大蕭條”

第9章 伯南克時代開始了

第10章 泡沫之爭

第11章 真正的自由市場主義者

第12章 一位有爭議的理事

第l3章 次貸危機降臨

第14章 百年一遇的危機

第15章 房利美和房地美

第16章 墜如秋葉

第17章 歐洲在崩潰

第18章 危機驅動者

尾聲

注釋

人名索引

鳴謝

……

文摘

第一篇 搭台唱戲:美聯儲的歷史和格林斯潘的風險管理辦法

在20世紀的最後l5年中,已故經濟學家查爾斯金德爾伯格和他的合著者羅伯特?艾利伯,曾經區分了四次不同的資產價格泡沫。第一次是發生在80年代後半期的東京房地產和股票泡沫,第二次是發生在差不多同一時期的三個北歐國家——芬蘭、挪威和瑞典的房地產和股市泡沫,第三次是90年代中期肇始於東南亞的金融危機,第四次是在90年代後半期的美國股市崩潰。

一旦泡沫破滅,便會造成巨大損害。最近美國住宅市場泡沫爆裂,無疑將作為最糟的一次而留在人們的記憶中。這個泡沫在2007年8月引發次貸危機,耶魯大學教授和金融學專家羅伯特?希勒將這一事件視為“美國經濟和文化的歷史性轉折點”。

這場危機迅速蔓延,成為全球性的信貸危機。它立即傳播到整個金融系統,使得美國經濟以及世界其他地區的許多經濟體陷入衰退。全球金融網路因此受到嚴重影響,各個市場和經濟體都變得日益緊張,越發充滿不確定性。這是自“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2006年初,伯南克接替格林斯潘就任美聯儲主席一職,他無疑成為應對金融危機的核心人物。

在討論伯南克以及他在此次危機中對美聯儲的掌控情況之前,我們必須先提出一些歷史性的觀點,以此構成本書的第一篇。筆者將從美國聯邦儲備系統的建立著手,然後探討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大蕭條期間,美聯儲所奉行的災難性政策。接著,筆者將列舉美國聯邦儲備系統截至1951年的一系列重要演變。就在那一年,當時的美聯儲主席威廉?麥克切斯尼?馬丁在美聯儲和美國財政部之間,促成了一項歷史性的協定。

下一步,筆者將討論從1965年到80年代中期的大通脹,以及其間的四位美聯儲主席所扮演的角色,他們依次是:威廉麥克切斯尼馬丁(1951~1970)、阿瑟伯恩斯(1970-1978)、威廉米勒(1978~1979),以及制止大通脹的總設計師保羅沃爾克(1979~1987)。

最後,筆者將分析格林斯潘的生平和職業生涯。關於格林斯潘在美聯儲的任期,筆者將嘗試給出一個不偏不倚的判斷。格林斯潘在一系列場合堅稱,他在制定貨幣政策時遵循一種風險管理方法(risk.management ap.proach)。格林斯潘這種試圖用風險管理方法應對高度破壞性的經濟變化(即便這種經濟變化發生的機率很低)的做法,給人留下了任意性的印象。然而,至少到2001年為止,在格林斯潘治下的美聯儲的政策,往往具有顯著的規則性基礎。具體而言,在2002年之前,美聯儲的利率政策可說是始終遵循經濟學家所提

……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