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爾62客機

伊爾62客機

1962年,前蘇聯伊留申設計局開始設計伊爾—62客機。其設計要求載客105人,可直飛莫斯科至紐約航線。3架原型機進行了4年的試飛工作。1967年9月15日,伊爾—62客機首次飛莫斯科至蒙特婁航線,1968年7月開始飛莫斯科至紐約航線,後來代替圖—114從莫斯科飛倫敦、巴黎、東京等航線,成為蘇聯的重要國際航線客機。

簡介

伊爾-62(IlyushinIl-62)是前蘇聯的伊留申設計局(現為伊留申航空聯合體)研製的四發動機遠程噴氣式客機。當年在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代號稱為“文豪”(Classic)。

伊爾-62設計要求載客105人,可不著陸直飛莫斯科至紐約航線。1963年1月第一架原型機首飛,原計畫裝庫茲涅佐夫HK-8渦輪風扇發動機,但未能按時交付,所以第一架原型機暫時改裝留里卡AЛ-7渦輪風扇發動機,3架原型機進行了4年試飛工作。

1967年9月15日,伊爾-62首次飛莫斯科至蒙特婁航線,1968年7月開始飛莫斯科至紐約航線,後來代替圖-114從莫斯科飛倫敦、巴黎、東京等航線,成為前蘇聯民航主要國際航線客機。由於伊爾-86遠程客機研製失敗,同時其他新型遠程客機數量較少,伊爾-62繼續充當俄羅斯民航運營遠程國際航線的主力,這些飛機大多安裝了新型導航、通信系統及降低噪音和污染的發動機短艙,以滿足有關適航規定。

伊爾-62外形最顯著的特點是採用T形尾翼,後機身左右兩側各並排安排兩台發動機。由於機尾安裝發動機的位置的影響,採用高平尾布局,增加了垂直尾翼結構的複雜性和重量。機體出現空載與滿載的重心移動距離較大的問題,裝卸貨物時可放下液壓操縱的雙輪支柱支撐後機身。

發展歷程

1962年,第一架原型機試飛原計畫裝庫茲涅佐夫HK—8—4渦扇發動機,但未能按時交付,所以第一架原型機改裝留里卡AJI—7渦扇發動機。至1990年,伊爾—62共生產250架,主要供蘇聯民航局使用,先後出口到捷克和斯洛伐克、德國、波蘭、中國、朝鮮、古巴、羅馬尼亞等國共75架。

技術提升

早期型伊爾—62已停止生產。

1971年在巴黎航展上第一次露面的是發展型伊爾—62M,機體尺寸無變化,但換裝了功率更大的發動機,每台發動機裝有蚌殼式反推力裝置,降低了進場速度,改善了吊艙尾部氣流。新型客機在垂尾內裝有燃油,加大了航程,並改進了客艙布局,更新了部分設備。

伊爾—62M於1974年開始了莫斯科至哈瓦那航線的飛行,後來逐步承擔了蘇聯民航的全部遠程航線飛行。

主要型號

伊爾-62基本型,最初生產型。早期型伊爾-62共生產95架。中國民航在1971年曾引進少量伊爾-62基本型,後來已全退役。

伊爾-62M:與基本型相比,機體尺寸無變化,換裝了功率更大的索洛維耶夫D-30KU發動機,每台發動機裝有蚌殼式反推力裝置,降低了進場速度,改善了吊艙尾部氣流。在尾翼內裝有燃油,加大了航程。客艙布局進行了修改,更新了部分設備,可載客186人。伊爾-62M於1970年首飛,1971年在巴黎航展上第一次公開露面,1974年開始投入運營。伊爾-62M於1974年開始飛行莫斯科至哈瓦那航線,後來逐步承擔了前蘇聯民航的全部遠程航線飛行。

伊爾-62Mk:在伊爾-62M基礎上進一步改進的型號,幾何尺寸和發動機與M型相同,加強了機翼,重新設計起落架,提高了飛機最大起飛重量。延長了機體使用壽命,載客量增加到195人。伊爾-62Mk共生產20架。

設計特點

機翼 懸臂式下單翼,全金屬三梁結構。1/4弦線後掠角32°30′,半翼展1/3前緣處為鋸齒形。每個副翼為三段式,電操縱的雙縫後緣襟翼,襟翼之前有兩個液壓操縱擾流片。每箇中央副翼上有配平調整片和彈簧隨動調整片,前緣為發動機引氣防冰。

機翼

尾翼 懸臂式全金屬結構,尾翼呈"T"形,垂直尾翼頂端裝有電操縱可變安裝角的水平尾翼,各翼面均為後掠翼。手操縱方向舵上裝有配平調整片和彈簧操縱調整片。手操縱升降舵上有自動配平調整片和手動配平調整片。前緣均為發動機引氣防冰。

尾翼

機身 全金屬半硬殼式結構,截面呈圓形。隔框為硬鋁衝壓件,在高受載區域採用整體應力蒙皮壁板。客艙地板為泡沫塑膠夾層板。機頭罩可向上打開,以便檢查雷達。尾部有阻力傘艙。

機身

起落架 液壓可收放前三點起落架。前起落架為雙輪,主起落架為四輪小車式。前起落架向前收入機身,主起落架向內收入翼根。前、主起落架均可靠重力應急放下。主輪有盤式剎車,慣性電動防滑裝置。裝卸貨物時可放下液壓操縱的雙輪支柱支撐後機身。

起落架

動力裝置 基本型裝4台庫茲涅佐夫HK-8渦輪風扇發動機,單台推力139.0千牛(14175公斤)。裝備有反推力裝置。發動機進氣道為熱空氣防冰,自動控制的燃油系統,整個機翼內共有7個整體油箱,每台發動機都有單獨的燃油系統。翼下共有4個壓力加油口,另有8個重力加油口。

動力裝置

機艙 駕駛艙內有正、副駕駛員、領航員、無線電報務員和飛行工程師。客艙布置有3種:分別可載186人、165人和114人。機身中部有廚房和食品間。兩個增壓的行李艙和貨艙位於機翼前後的地板下面,機尾內部行李艙為非增壓艙。M型的貨艙改為貨櫃貨艙。前艙可裝9個貨櫃,後艙可裝5個貨櫃。兩艙均可裝零散貨物,總容積48米3。

機艙

系統 增壓艙在7000米高空可保持海平面氣壓。液壓系統為起落架收放、前輪轉彎操縱、機輪剎車和擾流片等提供動力。4台發動機驅動的三相交流發動機,4台變流器和4個蓄電池提供直流電,發動機也可驅動8台27伏直流發電機。尾錐內有一台TA-6型輔助動力裝置。

系統

機載設備 標準設備包括:雙通道自動駕駛儀,導航計算機,航行計算裝置,大氣數據系統,高頻和超高頻電台,甚高頻全向信標/儀表著陸系統,都卜勒導航系統,無線電高度表和氣象雷達。

技術數據

伊爾-62、伊爾-62M

機翼面積279.55米2

客艙高×寬2.12米×3.49米

貨艙容積44.9米3

主輪距6.80米

前主輪距24.49米

空重6940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162000千克、165000千克

最大商載23000千克、23000千克

最大燃油重量83325千克

發動機NK-8-4(103kN)、D-30KU(112.8kN)

性能數據(最大起飛重量)

正常巡航速度820~900公里/小時

巡航高度10000~12000米

爬升率18米/秒

起飛場地長度3250米、3300米

著陸場地長度2800米、2500米

最大燃油航程(載燃油80000千克,

載重10000千克,1小時余油)9200公里、10000公里

最大商載航程6700公里、7800公里

重大事故

2009年7月24日,一架伊朗阿利亞航空公司的客機24日在伊朗東北部城市馬什哈德降落時滑出跑道,造成至少17人死亡,19人受傷。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通訊社援引當地官員的話說,這架俄羅斯製造的伊爾-62型客機從伊朗首都德黑蘭飛抵馬什哈德國際機場,機上共有153名乘客。在降落時飛機的輪胎起火,飛機滑出跑道,撞上跑道附近的防護牆。

報導說,死者當中包括一名阿利亞航空公司的經理。目前所有倖存者都已被安全撤離,其中受傷者已被送往附近醫院。消防人員已經把飛機上的大火撲滅。中國駐伊朗大使館負責領事事務的參贊付威娜對新華社記者說,經使館從阿利亞航空公司初步核實,出事客機上沒有中國公民。

伊朗國家電視台的畫面顯示,出事飛機尾部著地,斜躺在機場附近的農田裡。包括駕駛艙和前起落架在內的客機前端部分已經完全損毀,機翼部分有撞擊痕跡,其他部分大體上還保持完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