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木為本

以木為本

在中國古建築的山光水色中,現在能見到的最古老的建築是半坡人的草木茅廬,圓形、敞亮,門朝南開,以木構架,以草苫頂,這大概是一個不錯的開頭,它預示了中國先民在隨後相當長的時間內將以木為本,其跡近自然的生活休憩方式更可以看作是中國人師法自然的哲學思想的發軔。

以木為本

先民們在告別了山洞之後,自然而然地想到了木頭—那是他們的先輩賴以寄居的主要生活場所,也正是因為木頭,他們發明了鑽木取火,現在,樹木再一次成為他們生活的支撐,有木、有水、有火、有土,五行只差個奢侈的金就齊了。五行相生相成,相形相剋,構成中國文化中最樸素的宇宙觀以及看待現世的生活哲學,中國最古老的哲學一開始就顯示出與西方世界種種學說的差異,也許可以這樣認定,它的緣起正在於中國人一開始就選取了以木為本的生活,而西方人則利用巨石來開創奇觀。
半坡人的草木茅廬,這座房子大概就是東方木文化的一個開端半坡人的草木茅廬,這座房子大概就是東方木文化的一個開端

鑽木取火

燧人氏,他發現了鑽木取火的方法,讓千家萬戶可以留住溫暖與光明
燧人氏,他發現了鑽木取火的方法,讓千家萬戶可以留住溫暖與光明燧人氏,他發現了鑽木取火的方法,讓千家萬戶可以留住溫暖與光明

壘土成台,以木為本,環之於水,暖之於火,這就構成一幅古代民族其樂融融的生活畫卷,只有金是個奢侈品,代表著精神生活的品質與成色,萬不能少,只是不能與木放在一起,大概高品質生活正是不屑於屈尊俯就。所以,等級觀念是一開始就存在的,至於水來土掩,水火不容,甚至後世一把火燒掉綿延三百里的阿房宮,都可以視為這種古老哲學元素中暗含的巨大掣肘能力,它們既可以相互毀滅,也可以相互生成。

建築的主體

中國建築認準了木頭。木之為性,中心如一,紋理細密,色味柔和,截取自然,自來親人,這不是為探究古代建築的哲學意蘊所找出的工具,在這裡,它還只是材料,一種從森林移置過來的材料,它本身並沒死去,當它倒下時,它也就重新站立了起來,在人為的空間和時間維度上再次生長。
以木為本的古建築就這樣托舉出了它的生存理念,外形具備了,基礎穩固了,現在是需要深入到建築內部觀察。

東西方的差異

正是因為以木為主,建築的內部不可能修建得漫無邊際地空闊,它不像西方哥德式建築那樣突出一個巨大幽閉的空間,從而使人感到渺小恐懼,因此要祈求上蒼護佑,它的內部儘可能充滿人情味地設定了各種裝飾,桌椅、扶手、屏風、迴廊、廳台、書畫以及其它種種裝飾,每一個細部都有自己的味道,都是為著一個主體旨趣服務的枝節,總體就是一個大而自足的、充滿了精細神情的自然生態系統。內部的空間有限,但可利用人為裝飾和重新敷設將其放大。

平面藝術的拓展

高度上上不去,中國古代建築只有轉而在平面空間上拓置,這是一個對民族建築風格乃至思維結構有著重要影響的方向,建築以木為本,正好以此將人性化的空間甚至外形進一步開掘,另外,它還延伸出了民族建築藝術的另一支奇葩—園林藝術。中國園林藝術進一步顯出了人與自然儘可能的合諧,山光、水色、樹影、雲帆、江波、小橋、流水、鳥鳴、炊煙、長亭短榭,甚至連遠方的山水也被收入進人為的布局之中。多少匠心獨運,多少人文情懷,多少人間生趣,都在此間顧盼紛紛,令人留連忘返。
紫檀屏風,中國人都喜歡高檔的木家具,這是出於對木頭與生俱來的親近

紫檀屏風,中國人都喜歡高檔的木家具,這是出於對木頭與生俱來的親近紫檀屏風,中國人都喜歡高檔的木家具,這是出於對木頭與生俱來的親近

當中國人總要想方設法為磚牆塗上一層油漆,或是為自己置辦一套高檔紅木家具,或是隨時要手持一個木頭的玩物,我們知道,那都是出於對木頭與生俱來的親近。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