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北關歷史街區

亳州北關歷史街區

亳州北關歷史街區, 又稱北關老街。亳州物華天寶,春秋時即為鄰邦物產重要交流之地,唐宋時為貿易的據點,明清已達鼎盛,成為區域經濟中心。光緒年間,亳州有大小街道146條,其中北關商業區街道57條,大多以行業命名,一街一市,如:花子街、白布大街、牛市、驢市等。

街區信息

北關關帝廟內的花戲樓
亳州北關歷史街區, 又稱北關老街。亳州物華天寶,春秋時即為鄰邦物產重要交流之地,唐宋時為貿易的據點,明清已達鼎盛,成為區域經濟中心。光緒年間,亳州有大小街道146條,其中北關商業區街道57條,大多以行業命名,一街一市,如:花子街、白布大街、牛市、驢市等。這裡匯聚了全國10多個省和地區的33家商業會館,其中湖廣會館、河南會館、山陝會館(花戲樓)、江寧會館等規模最大,功能也較齊全。到清末民初,這一區域有大小錢莊33家,各類商店、棧、號、行、莊近千家,成了名副其實的 "小南京"。現在的亳州老街主要指北門口以北,渦河以南的老街區。保存古街近20條,街貌依舊,建築典雅,是研究明清中原商貿文化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

街區內著名古蹟

花戲樓

花戲樓,一稱大關帝廟,山陝會館。在安徽亳州城北關。
始建於清順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為山西商人王璧、陝西商人朱孔領發起籌建,後經康熙、乾隆共三朝百餘年多次擴建,面積達3163平方米。因這裡主奉關帝,又稱“大關帝廟”;因戲樓遍布戲文,彩繪鮮麗,俗稱花戲樓。
清順治十三年(1656)集資重修大關帝廟,康熙十五年(1676)建立歌台,即戲樓。花戲樓大殿為主體建築,戲樓輔襯。大殿高10米,後為正殿,殿中供奉關羽木雕像,兩側立關平、周倉像,毀於侵華日軍。戲樓舞台呈凸字形。台正中書“演古風今”四個金字,台前懸木對聯一副,右書“一曲陽春喚醒今古夢”,左書“兩般面貌做盡忠姦情”。戲樓東側為鐘樓,西側為鼓樓,兩樓中間是前門,系仿木結構三層牌坊式水磨磚面建築,一幅幅精美磚雕鑲嵌其間。大殿前置鐵鼎側立鐵鶴一對,足蹬神龜,高3米,重500餘公斤,鑄於康熙三十三年(1694)。
花戲樓有 “三絕”:正門前兩根旗桿,每根重6噸,高16餘米,直插雲霄,是為花戲樓一絕。旗桿分五節,每節分鑄八卦蟠龍,頂端鑄丹鳳一隻,造型生動,旗桿上還有三層方鬥風鈴24隻,迎風叮噹作響,清脆悅耳。
花戲樓的木雕是第二絕,共雕有三國戲文18出,人物數百個,神態各異,龍爭虎鬥,呼之欲出。
花戲樓的第三絕在山門。花戲樓的山門是一座仿木結構的三層牌坊式建築,上面鑲嵌著聞名天下的立體水磨磚雕,玲瓏剔透,琳琅滿目。花戲樓的磚雕,屬徽派微雕藝術,在不足5厘米厚的水磨青磚面上,共雕人物115人,禽鳥33隻,走獸67隻,樓台殿閣多處,花草樹木無數,內容涉及到中國的宗教、歷史、政治、軍事、風俗民情等諸多方面。1988年1月國務院公布位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江寧會館

江寧會館位於亳州市古泉路中北側,是南京藥材商人為經銷方便,清嘉慶12年(1807)在圓覺寺的基礎上集資改建的(因圓覺寺自康熙時期就由南京商人管理使用),具有祭祀神靈,祈福求財,交流信息、商務活動,方便起居,娛樂休閒等功能。
會館坐北朝南,青磚灰瓦。現存山門、戲樓、配樓、鐘樓、鼓樓、看樓、正殿、偏殿等古建築,計52間。山門3間,明間正門匾額鑲嵌磚刻 “江寧會館”四個大字,東西次間匾額,分別鑲嵌“鐘山” 、“分秀”碑刻大字,意為將中山之秀分到亳州來。進入山門即是戲樓,戲樓與大殿南北相對而建,舞台前突、木結構,屏風彩繪 “二龍戲珠”圖案,上懸 “秀接鐘山”匾額,整座戲樓建築,集南北風格於一體,秀麗多姿,看樓與鐘鼓樓分列東西兩側,檐廊彎繞,構成一個古老的四合院,具有鮮明的亳州地方特色。江寧會館對研究清代早期建築藝術,宗教、商務具有重要價值。1989年5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京巷錢莊

南京巷錢莊是山西“平遙幫”票號在安徽設立的較早的分號之一,建於道光年間,錢莊是兩層三進四合院建築,四通八達,建築風格中西合璧,布局嚴謹,自然合理,對研究古代商鋪建築具有很大價值。亳州原有好幾家錢莊,離南京巷不遠。可是現在只有南京巷的古錢莊保存完好,其他的已經破壞殆盡。
錢莊的整體建築是一座三進四合院,共有三道院子九道門,寓意長長久久。這九道門是前門大後門小,越往後越小,還有一條下水道,寓意財源廣進似流水。天井院式的建築,是典型的徽派商鋪式風格。下雨的時候雨水從四邊的房檐上流下,“這個比喻四季來財,肥水不流外人田。”掌柜房的擺設也很有講究,廳台上有四個瓶子,一個鏡子,寓意平平靜靜、四平八穩。
錢莊建築對防盜的要求非常高。錢莊的大門上包裹了鐵皮,釘上鉚釘,兩邊有錯落的門槽,大門關上以後,門縫連刀片都插不進來;屋頂上方有鐵絲網,網上有鈴鐺,如若有人從上面爬過,碰到鐵絲,絲上的鈴鐺就會發出響聲報警;牆體是中空的,裡面裝有沙子,如果有小偷打洞偷盜的話,沙子會自行流下把洞口堵住。龍鳳山介紹,除了防盜之外,這樣的牆體還可以防火,如果有火災發生時,把牆砸開沙子流下來就可滅火;還能防潮,沒有沙子,錢放在屋裡容易生鏽,而沙子可以吸潮。
南京巷錢莊共有門廳、中廳、後廳、信房、賬房、掌柜房、金庫等30多間,信房管人事、中廳用來接待、賬房負責銀錢出納……機構一應俱全,分工明確,這套完備的金融管理制度曾經讓很多西方管理專家嘆服。建築風格中西合璧,布局嚴謹,保存完整。現內有亳州錢莊興起、發展、消亡專題陳列,對研究近代錢莊的歷史和商鋪建築有重要價值。
從花戲樓出來,走進古老的南京巷,來到保存完好的古錢莊。
錢莊亦稱票號,是專營銀兩匯兌,吸引存款、放款的私人金融機構,是中國近代銀行的前身。根據介紹,南京巷錢莊是山西“平遙幫”票號在安徽設立的較早的分號之一,建於道光年間,錢莊是兩層三進四合院建築,四通八達,建築風格中西合璧,布局嚴謹,自然合理,對研究古代商鋪建築具有很大價值。亳州原有好幾家錢莊,離南京巷不遠。可是現在只有南京巷的古錢莊保存完好,其他的已經破壞殆盡。我看到其中的一個古錢莊,只剩下半邊屋子了。不過也許這才是最真實的。
在南京巷附近,還有好多條古街道,也真實得要命。 在清朝時期,亳州街道多,發展快。據說亳州有“七十二條大街,三十六條古巷”,亳州的街道是由經濟的興盛而形成的,當時的經濟是靠渦河航運發展起來的。北關的街道大多數是商業區,商店多是深檐板門的明清式建築,並以石條鋪地。在這諸多的大街小巷中,名氣最大的就是八步六條街(又叫水門關街)。八步街之短,當地人誇張地說只需走八步,就能從街這頭走到那頭。它雖然很短,可是緊連著其他六條街,而且條條街風格迥異。如東北方向叫帽鋪街,在清代是以銷售各式帽子而聞名遠近;南面是賣布的,稱白布大街;西邊是賣竹爬子的,叫爬子巷;正東方向是賣煤的煤場街,還有賣鮮魚的德鎮街。現在帽鋪街以賣竹器為主,白布大街則主要銷售百貨和兼營批發,其餘的已成為居民區了。 顯然這些街道已不同於從前,但是大部分依然保留了古風舊韻,被改造得面目全非的還是不多見的。漫步古街巷,仍可體會到北關舊時商業的繁榮

街區規劃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於2004年決定在全國選擇4個試點城市開展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編制工作。亳州市發改委、建委、文廣局根據亳州市北關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和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和困難,於2005年11月24日提出聯合申報《亳州市北關歷史文化街區保護項目申請報告》,同時編制了《亳州市北關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申請獲國家批覆,同意項目的建設。《亳州市北關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把亳州市北關歷史文化街區列為一級保護區,重點保護白布大街、帽鋪街、爬子巷等被列為重點保護的老商業街和羊市街、純化街、老磚街等被列為重點保護的老民宅街巷,並同時提出保護與整治要求目標:改善水、電、路、綠化等基礎設施,促進亳州市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更新和協調發展。 規劃確定的保護範圍主要包括“一帶六街四點”,“一帶”即渦河自然與文化風光帶;“六街”即白布大街、帽鋪街,洪濟橋、南京巷,里仁街、爬子巷,打銅巷,純化街、老磚街,羊市街、興隆巷;“四點”即花戲樓景點、南京巷錢莊景點、古淝公所景點、福建會館景點。北關老街的保護原則和方法,則是按照“保護歷史的真實性,保持風貌的完整性,維護生活的延續性”這一保護原則,保護外貌,改造內部,適應現代生活需要;積極改善基礎設施,提高環境質量;政府主導,居民參與,逐步整治,漸進改善。 在對北關老街現狀建築類型和特徵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該市從北關老街街區風體保護、街區物質環境改善及社會經濟發展、保護規劃的可操作性等方面綜合判定,提出對每一幢建築採取適宜的保護與整治措施。依照價值、規模、空間影響範圍等因素,為北關老街劃分了三個保護層次:第一層次為重點保護區,此區是指整體風貌保存最好,保護等級高的建築相對集中以及建設性破壞影響最小的部分;第二層次為建設控制區,在此範圍內嚴格控制建設,對於必要的建設必須尊重歷史環境,進行低調設計,採用歷史的比例、尺度、色彩和材料,用現代的手法,融合於地方風格之中,以建築符號和建築小品加以點景,達到協調的目的:第三層次為環境協調區,是一二層次與周圍建設區的過渡區域,協調由外到內的傳統風貌到現代風格的變化,體現傳統與現代的有機統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