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五禽戲

身體自然直立,兩臂自然下垂,兩眼平視前方。 兩腳平行站立,兩臂自然下垂,兩眼平視前方。 (二)右式同左式,唯左右相反。

發展歷程

五禽戲是一種中國傳統健身方法,由五種模仿動物的動作組成。五禽戲又稱“五禽操”、“五禽氣功”、“百步汗戲”等。據說由東漢醫學家華佗創製。禽戲是中國民間廣為流傳的、也是流傳時間最長的健身方法之一,其健身效果被歷代養生家稱讚,據傳華佗的徒弟吳普因長年習練此法而達到百歲高齡。1982年6月28日,中國衛生部、教育部和當時的國家體委發出通知,把五禽戲等中國傳統健身法作為在醫學類大學中推廣的“保健體育課”的內容之一。2003年中國國家體育總局把重新編排後的五禽戲等健身法作為“健身氣功”的內容向全國推廣。

練法

習練戲種 模仿神態表現 5個基本動作 功能,作用
熊戲 如熊樣渾厚沉穩,表現出撼運,抗靠
步行時之神態,笨重中寓輕靈
熊步勢,撼運勢,
抗靠勢,推擠勢
加強脾胃,
增強體力
鶴戲 仿其昂然挺拔,悠然自得,表現出亮翅,
輕翔,落雁,獨立之神態
鶴步勢,亮翅勢,獨立勢,
落雁勢,飛翔勢
增強肺呼吸,
調運氣血,疏通經絡
虎戲 目光炯炯,搖頭擺尾,撲按,轉斗,表現出威猛神態,要剛勁有力,剛中有柔,剛柔並濟 虎步勢,出洞勢,發威勢,撲按勢,搏鬥勢 填精益髓,強腰健腎
鹿戲 如鹿樣心靜體松,姿態舒展,表現其探身,仰脖,奔跑,回首之神態 鹿步勢,挺身勢,探身勢,蹬跳勢,回首勢 舒展筋骨
猿戲 仿其敏捷好動,表現出縱山跳澗,攀樹蹬枝,摘桃獻果之神態 猿步勢,窺望勢,摘桃勢,獻果勢,逃藏 肢體靈活

傳說

廣陵郡的吳普,投華佗為師學醫,得到了華佗的教誨,他不單醫術高明,而且高壽百歲,耳不聾,眼不花,發不白、齒不落。他為什麼能活那么高的年齡呢!這裡有個傳說:據說,吳普原來是個官宦之家的子弟,過著富裕的生活,是位肩不能擔,手不能提的闊少爺。有一次華佗帶著他出外採藥,回到家就病倒了,華佗就去給他看病,到那兒一摸脈,六脈和平,一點病沒有。華佗心中有底了。華佗說:“人要想身強體壯,減少疾病,延年益壽,最有效的辦法是勞動鍛鍊。吳普聽了這番話,他心中暗想:噢,我說師父身體咋恁強壯,原來他有長壽的‘秘訣’,想到這裡興趣來了,忙問:“老師,能教給我嗎?”華佗說:“當然可以,我教你的是五禽戲。這‘五禽戲’實際上就是五種動物的活動方式:一是虎,按虎的動作煉其四肢;二是鹿,按鹿的動作練其頸部;三是熊,按熊的動作煉其腰椎;四是猴,按猴的動作煉其關節;五是鳥,按鳥的動作飛煉其胸腔。按這五種動物的動作,每天練上幾次,就感到周身輕鬆,腹內欲食 。如果有點不舒服,做上一番‘五禽戲’,把身體活動出汗,馬上就會覺得好些。”華佗拿出一本《五禽戲法》交給吳普。又走到院內,伸曲跳躍,展合撲跌,做了一遍“五禽戲”。
吳普得到了華佗的傳授,於是天天煉了起來,煉呀,煉呀,把身體煉得由弱變強活到年近百歲,他把此法又傳給了許多人,凡學會了“五禽戲”的,都成了百歲老人。

由來

次,華佗看到一個小孩抓著門閂來迴蕩著玩耍,便聯想起“戶樞不蠹,流水不腐”的道理,於是想到人的大多疾病都是由於氣血不暢和瘀寒停滯而造成的,如果人體也像“戶樞”那樣經常活動,讓氣血暢通,就會增進健康,不易生病了。
於是,華佗有時間就專心致志地研究鍛鍊身體的方法,參照當時古人鍛鍊身體的“導引術”,不斷琢磨改進,根據各種動物的動作,創造一套模仿虎、鹿、猿、熊、鳥五種動物的拳法。這套拳,模仿猛虎猛撲呼嘯,模仿小鹿愉快飛奔,模仿猿猴左右跳躍,模仿黑熊慢步行走,以及模仿鳥兒展翅飛翔等動作,通過這一系列的運作,能清利頭目,增強心肺功能,強壯腰腎,滑利關節,促進身體素質的增強,簡便易學,故不論男女老幼均可選練,待體質逐漸增強後再練全套動作。五禽戲不僅具強身延年之功,還有祛疾除病之效。正如華佗所說:“體有不快,起作禽之戲,怡而汗出,……身體輕便而欲食。”近年來五禽戲作為康復醫療的一種手段,已廣泛套用於中風后遺症,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骨質增生症,脊髓不全性損傷等患者的輔助治療。

分招介紹

虎戲
腳後跟靠攏成立正姿勢,兩臂自然下垂,兩眼平視前方。
(一)左式
1.兩腿屈膝下蹲,重心移至右腿,左腳虛步,腳掌點地、靠於右腳內踝處,同時兩掌握拳提至腰兩側,拳心向上,眼看左前方。
2.左腳向左前方斜進一步,右腳隨之跟進半步,重心坐於右腿,左腳掌虛步點地,同時兩拳沿胸部上抬,拳心向後,抬至口前兩拳相對翻轉變掌向前按出,高與胸齊,掌心向前,兩掌虎口相對,眼看左手。
(二)右式
1.左腳向前邁出半步,右腳隨之跟至左腳內踝處,重心坐於左腿,右腳掌虛步點地,兩腿屈膝,同時兩掌變拳撤至腰兩側,拳心向上,眼看右前方。
2.與左式2同,唯左右相反。如此反覆左右虎撲,次數不限。
鹿戲
身體自然直立,兩臂自然下垂,兩眼平視前方。
(一)左式
1.右腿屈膝,身體後坐,左腿前伸,左膝微屈,左腳虛踏;左手前伸,左臂微屈,左手掌心向右,右手置於左肘內側,右手掌心向左。
2.兩臂在身前同時逆時針方向鏇轉,左手繞環較右手大些,同時要注意腰胯、尾骶部的逆時針方向鏇轉,久而久之,過渡到以腰胯、尾骶部的鏇轉帶動兩臂的鏇轉。
(二)右式動作與左式相同,唯方向左右相反,繞環鏇轉方向亦有順逆不同。
熊戲
身體自然站立,兩腳平行分開與肩同寬,雙臂自然下垂,兩眼平視前方。先右腿屈膝,身體微向右轉,同時右肩向前下晃動、右臂亦隨之下沉,左肩則向外舒展,左臂微屈上提。然後左腿屈膝,其餘動作與上左右相反。如此反覆晃動,次數不限。
猿戲
腳跟靠攏成立正姿勢,兩臂自然下垂,兩眼平視前方。
(一)左式
1.兩腿屈膝,左腳向前輕靈邁出,同時左手沿胸前至口平處向前如取物樣探出,將達終點時,手掌撮攏成鉤手,手腕自然下垂。
2.右腳向前輕靈邁出,左腳隨至右腳內踝處,腳掌虛步點地,同時右手沿胸前至口平處時向前如取物樣探出,將達終點時,手掌撮攏成鉤手,左手同時收至左肋下。
3.左腳向後退步,右腳隨之退至左腳內踝處,腳掌虛步點地,同時左手沿胸前至口平處向前如取物樣探出,最終成為鉤手,右手同時收回至右肋下。
(二)右式動作與左式相同,唯左右相反。
鳥戲
兩腳平行站立,兩臂自然下垂,兩眼平視前方。
(一)左式
1.左腳向前邁進一步,右腳隨之跟進半步,腳尖虛點地,同時兩臂慢慢從身前抬起,掌心向上,與肩平時兩臂向左右側方舉起,隨之深吸氣。
2.右腳前進與左腳相併,兩臂自側方下落,掌心向下,同時下蹲,兩臂在膝下相交,掌心向上,隨之深呼氣。
(二)右式同左式,唯左右相反。

養生功效

上士修之,全真延命;中士修之,無諸災咎;下士修之,免身枉橫;愚者輕之,早殞性命。
老君曰:一人之身,一國之象也。胸腹之設,猶宮室也,肢體之位,猶郊境也;骨節之分,猶百官也,腠理 ⑥之間,猶四衢也,神猶君也,血猶臣也;氣猶民也。能治其身,亦如明君能理國焉。夫愛其民,所以安其國,愛其氣,所以全其身。民弊則國亡,氣竭即身謝。是故至人上士,當施醫於未病之前,不追於既敗之後。故知,生難保而易喪,氣難清而易濁。若能審機權,可以安社稷,制嗜欲,何以保性命。
且夫善攝生者,要當先除六害,然後可以保性命,延駐百年。何者是也?一者薄名利,二者禁聲色,三者廉貨財,四者捐滋味,五者除佞妄,六者去妒嫉。去此六者,則修生之道無不成耳。若此六者不除,蓋未見其益。雖心希妙理,口念真經,咀嚼英華,呼吸景象,不能補其短促,蓋捐於其本而妄求其末,深可誡哉 !所以保其真者,當須少思、少念、少笑、少言、少喜、少怒、少樂、少愁、少好、少惡、少事、少機。夫多思即神傷,多念即心勞,多笑即臟腑上翻,多言即氣海虛脫,多喜即膀胱納客風,多怒即腠理奔浮,多樂即心神邪盪,多愁即發須焦枯,多好即志氣傾覆,多惡即精爽奔騰,多事即筋脈乾急,多機即智慧沉迷。斯乃伐人之生,甚於斤斧,蝕人之性,猛於豺狼。
無久坐、久行、久視、久聽。不得強食,不飢而食即脾勞;不得強飲,不渴而飲則胃漲。體欲常勞,食慾半飽,勞勿過極,飽勿過半。冬即朝莫空心,夏即夜勿飽食。早起勿在雞鳴前,晚起不在日出後。心內澄則真神守其位,氣內定則邪物去其身。身行欺詐即神悲,行爭競則神沮。輕侮於人當減算數,殺害於物必當中天。行一善即魂神悅,行一惡則魄神歡。常以寬泰自居,恬寞自守,即形神安靜;生籙必書其名,死籍必削其咎。養生之理,盡在於斯矣。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