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諦義

明大意中,依《中論》說謂諸佛依二諦為聖凡說空有法,及其得失利益。 明相即中,引《涅槃》、《大品》、《淨名》三經,明二諦相即義,並破諸家之解。 明體中,略破三家,謂二諦一體異體及中道為體義,而正以非真非俗為二諦體。

書名。三卷。隋·吉藏撰。又稱《二章》。收於《大正藏》第四十五冊。系就三論宗教義中之樞要二諦義,分大意(上卷)、釋名(中卷)、相即義、體、絕名、攝法、同異(下卷)等七科加以論述,與《大乘玄論》、《四論玄義》所立之十科不同。
◎附︰《續修四庫全書提要》〈二諦章〉條(摘錄)
此章凡有七段︰第一明二諦大意,第二釋二諦名,第三明二諦相即義,第四明二諦體,第五明二諦絕名,第六明二諦攝法義,第七明二諦同異義。考藏公所著《大乘玄論》中亦有二諦義,文字與此章有相同處而較略,亦有此章所未及者;考其文句,當作在此章之先。又《大乘玄論》教跡門,初述興皇大師講《中論》形勢不同,略有十條。其三雲︰先盛解二諦竟,即釋論文,明佛說二諦以表正道。今論以二諦為宗,推功有在也。藏公傳稱講三論一百餘遍,是故此章應是藏公講《中論》時,所述以為懸談者也。
明大意中,依《中論》說謂諸佛依二諦為聖凡說空有法,及其得失利益。立三種二諦,第一有為世諦、無為真諦;第二有無二為世諦、非有非無為真諦;第三二與不二為世諦、非二非不二為真諦。釋名中,明二種二諦,(一)教二諦,(二)於二諦,以隨名釋、因緣釋、顯道釋、無方釋四種解之。明相即中,引《涅槃》、《大品》、《淨名》三經,明二諦相即義,並破諸家之解。明體中,略破三家,謂二諦一體異體及中道為體義,而正以非真非俗為二諦體。明絕名中,有四句例。明攝法中,破開善攝法盡,莊嚴攝法不盡義,謂是方便之說,不可執也。明同異中,先約《涅槃》、《大品》明同異,次明諸家釋同異。實相理教,最為難明,文字般若,此章為極矣。習三論者,不可不精研之也。
FROM:【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