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名將孫立人

二戰名將孫立人

《二戰名將孫立人》,作者:丁滌勛 王伯惠,北京時代弄潮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出版。

書籍簡介

書 名:二戰名將孫立人
作 者:丁滌勛 王伯惠
出書機構:北京時代弄潮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網路支持:個人出書網 老人出書網 學生出書網 家譜族譜網
推廣發行:時代文化出版社 
合作宣傳:時代教育出版社 時代文獻出版社 時代作家出版社 家譜族譜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0年10月
開 本:850×1168 1/16
紙 張:膠版紙
包 裝:平裝

作品前言

抗日愛國名將孫立人將軍祖籍安徽舒城,1900年陰曆10月17日生於廬江縣金牛村。1

998年安徽省政協在孫將軍舊屬、原中國駐印軍新一軍老兵丁滌勛先生等的協助下,蒐集了數百萬字的有關資料和四五十位孫將軍親屬故舊和老兵們的懷念文章,編寫成了《孫立人傳》和《紀念孫立人文集》二書,都五十餘萬字,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這在當時是大陸僅有的幾部系統介紹孫將軍抗日英雄偉績的重要著作之一,保存了這一段印緬抗日的光輝歷史,更是一部極有價值的愛國主義教材。孫將軍自1956年起在台灣被蔣介石幽禁了33年,兩蔣相繼逝世之後,1989年恢復自由,1990年11月19日病逝,終年90歲。這個期間海內外包括美國、台灣等地介紹和紀念孫將軍的著作大量湧現,大陸也不例外。公道正義,自在人心,上個世紀的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決定性之戰,孫立人將軍不但參加了國內戰場的淞滬抗戰。尤其率領新38師(原新一軍)參加了東南亞戰區的印緬抗戰,與英美盟軍並肩協力將十餘萬侵緬日軍殲滅殆盡,其餘驅逐出緬,打通中印公路取得了偉大的勝利,為舉世公認的二戰名將。對於為抗日作出重大貢獻的英雄人物及其業績,所有有良知的炎黃子孫都是會銘記於心、永不遺忘的。
今年是孫將軍誕辰110周年、逝世20周年,欣聞台灣已將孫將軍在台中市的故居整修一新,改建為紀念館,安徽省廬江縣亦將前兩年已經修繕改建成紀念館的孫將軍祖籍故居重新整修,並擬舉行紀念活動。我們一些大陸老兵在2008年編寫完成《中國駐印軍印緬抗戰》一書之後,2009年三、四月丁滌勛同志即已兩次提出於2010年孫將軍誕辰110周年之際編寫紀念文集(見本文集《丁滌勛書信摘集》),這個願望在今年春節之後三四月間基本落實計畫,不幸滌勛同志在5月3日即因病與世長辭。經我們繼續努力,向海內外孫將軍親屬故舊和老兵徵集紀念文章,得到大家的鼎力支持,到6月初得到稿件近四十篇,23萬餘字,其中,孫將軍之妹孫寧人(美)、孫將軍的長子孫安平、次子孫天平、義子揭鈞(加)、在台幽禁歲月的忘年交鄭錦玉(美)、著名作家冰心和老舍先生之子、中國現代文學館館長舒乙,都有親切的回憶文章;孫將軍清華同級校友、同船留美回國後也在孫所部軍中任職的潘白堅的五位子女合寫的回憶在都勻的文章,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年孫將軍都勻練兵的情況;也是孫將軍清華同級校友、同船留美後成為文壇泰斗的梁實秋,其女兒梁文薔(美)(作家)也寄來懷念文章和珍貴的照片和孫將軍手跡。老兵周明道遺作“對薛慶煜著‘孫立人將軍傳’的補充資料”;《中國駐印軍印緬抗戰》編委會對該書所載新一軍印緬抗戰陣亡將士和現存將士補充名單也都是很珍貴的歷史資料,而其“勘誤表”內容詳盡,更利於我們對該書的閱讀。還有孫將軍的同鄉、現任廬江縣政協常委、縣文化局副局長的夏冬波、研究中國抗日歷史專家戈叔亞、廣州市研究革命現代文物專家盧潔峰等人所寫的文章,都極有參考價值。
本書編委會基本由原《中國駐印軍印緬抗戰》一書編委組成,但作如下變動:
1.徐文同志逝世,由李重培同志替補;
2.增加揭鈞教授(加拿大滑鐵盧大學),他除撰寫紀念回憶文章外,在聯繫海外孫將軍親屬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3.增加潘亞農教授(安徽巢湖學院)。

書籍目錄

前言 4
•印緬抗戰綜述• 7
中國駐印軍緬甸作戰經過 (台)何鐵華孫克剛7
抗日戰爭中殲滅日軍最多的中國將軍——孫立人 徐父(提供)16
印緬戰爭概略 《信息時報》22
在中國遠征軍滇緬作戰史學術研討會上的發言 (加)杜融24
•仁安羌大捷新資料• 28
“仁安羌之役”光榮戰史 (美)葉晨暉28
仁安羌大捷 (美)劉偉明29
仁安羌之戰中的112團 丁滌勛李純明33
孫立人將軍救援駐緬甸英軍與軍團長史林姆將軍之往事 (美)劉達人34
•回憶和紀念• 36
悼念孫立人將軍 冰心36
孫立人給冰心的信 舒乙37
孫立人將軍的最後一次訪談 周良沛39
憶將軍、二哥和一家之長 (美)孫寧人40
我的父親 孫安平41
由記憶深刻的幾件事懷念我的父親 孫天平42
懷念常勝將軍、總司令、乾爸爸和義父 (加)揭鈞43
回望都勻 潘亞農等58
懷念孫立人伯伯 (美)梁文薔65
誠敬憶故人——孫立人將軍 (美)鄭錦玉66
回憶孫立人將軍 (美)於漢經68
首戰大龍河 丁滌勛70
印緬戰場孫立人將軍立功 (加)葛琪71
憶孫立人先生二三事 丁滌勛74
追悼將軍孫立人 (美)唐鐵仕75
正邪自古同冰炭•毀譽如今判偽真——紀念孫立人將軍誕辰110周年 (台)汪海濤77
晉謁孫立人將軍憶往事 (台)楊義富78
悼念孫立人將軍之優秀學生——老戰友丁滌勛先生 王伯惠80
丁滌勛書信摘集 王伯惠82
永遠懷念孫立人將軍 鍾華88
滿江紅•將軍一生四部曲 李重培89
懷念孫立人將軍 楊世安94
•孫立人研究• 97
孫立人將軍覆賈文斌信(手跡) 97
一代戰神犯梟雄猛虎硬被說成犬 (美)鄭錦玉98
孫立人與杜聿明失和之史實及述評 王伯惠105
孫立人返國述職 徐文(輯)123
孫立人、杜聿明失和概略 (台)許逖124
孫立人將軍教育思想禮健智誠 劉慶楠126
從“老鼠”到“軍官”美國維州軍校人格教育 (美)何之元129
江淮望族——孫立人家族考略 夏冬波132
對薛慶煜著《孫立人將軍傳》的補充資料 (台)周明道132
《中國駐印軍印緬抗戰》的校對和補充 王伯惠135
•廣州中國駐印軍新一軍印緬陣亡公墓• 140
廣州“中國駐印軍印緬陣亡將士公墓”今昔談 王伯惠140
孫立人與新一軍公墓 盧潔峰159
對廣州《新一軍印緬陣亡將士公墓》的呼籲 李氣虹163
新一軍公墓隱身肉菜市場 梁建敏165
在緬甸的中國抗日將士墓地的現狀以及美英日在緬甸墓地的情況 戈叔亞165

精彩賞析

…… ……
(一)日本軍民對孫將軍的崇拜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午夜,日本戰敗,向中國和英、美盟軍投降時,日本侵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大將,要求親見孫立人將軍時說:“日本皇軍所向無敵,他們沒敗過中國的蔣介石,和英、美盟軍,而是慘敗在孫立人將軍閣下。我們皇軍非常敬佩孫立人將軍是偉大的‘支那戰神’,我願將身上佩戴有六百年歷史之日本皇家傳國指揮寶刀,奉贈給孫立人將軍,表示日本皇軍致最高之敬佩(注)。”
(注)這口日本軍刀在孫案發生時,陳誠派人至“孫公館”搜家,連同英、美軍政領袖所致贈的多項寶貴紀念品一同被帶走,至今尚下落不明。
日軍史冊稱緬甸戰役為地獄戰場,可見日本軍在緬甸戰場的戰敗,是如何的悽惶慘烈。據戰後日本防衛廳研究所戰史室著《緬甸作戰》記載,日本侵略軍在這場戰爭中總計投入兵力308501人,戰死185149人,殘留回國118352人。日軍此次對緬戰爭以慘敗而告終。
台灣李瞻教授在其“敬悼孫立人將軍”文中回憶道,1955年7月,他去日本參觀新聞教育與新聞事業,一日在東京旅舍“突然發現《朝日新聞》頭版刊出兩行特大字號之通欄標題,內容是:‘唯一擊敗日本皇軍的孫立人將軍,已被×××扣押!’”
孫將軍1990年11月仙逝之後,祭禮中得到日本打狗縣埤頭市一位市民送來的輓聯:“支那人民多少淚,中華從此無將軍。”
敵人的稱譽是難得的真正的稱譽!
(二)艾森豪將軍邀請參觀歐洲戰場,與英、美、法盟軍將帥暢論戰局
英國伊利莎白女王、美國羅斯福總統在戰爭中先後頒發多座國家最高勳章給第二次世界大戰付出最大貢獻之孫立人將軍。
一九四五年五月七日,軸心國希特勒納粹德軍無條件向英、美、法、蘇等盟軍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先結束。與此同時,日軍投入緬甸戰場的主要精銳三十萬大軍,已被中國駐印緬遠征軍殲滅殆盡。在反攻緬戰勝利結束之後十日,五月十七日,孫立人將軍應歐洲盟軍統帥艾森豪將軍之邀請參觀歐洲戰場。孫將軍在緬甸勝利、部隊將班師回國時,艾森豪將軍派專機迎接孫將軍啟程赴歐洲訪問(見《碧海鉤沉》)。
孫立人將軍是歐洲盟軍統帥艾森豪將軍特別邀請的東方唯一不敗的戰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西線戰事的慘烈,令人觸目驚心。這位東方不敗的世界名將,其所蒞臨之處,皆受到英、美、法等國軍政領袖之英雄式特別禮遇,也是艾森豪元帥、蒙哥馬利元帥、史琳姆元帥、馬歇爾元帥、布萊德雷元帥、巴頓將軍等各方面之軍政首長和法國戴高樂主席的座上賓。並接受英國參謀總長布魯克將軍,代表英女皇再度授予孫將軍英帝國勳章(簡稱C.B.E.),這是中國軍人有史以來受到世界軍政領袖和其人民最高之讚譽與尊敬。孫立人將軍的偉大功勳,代表著中華民族的至高榮耀,中國從此躍升為世界四大強國之一。
(三)美國史學家芭芭拉•塔克曼的評述
曾兩度獲得普立茲獎的女史學家芭芭拉•塔克曼,在一九七○年出版的《史迪威及美國人在華經驗,一九一一到四五年》一書中,對孫立人有頗為詳瞻又生動的描繪。
塔克曼女士說:“為了保衛緬甸故都曼德勒,蔣介石派遣一個新的部隊——新三十八師增防曼城。新三十八師由機警的、精力充沛的孫立人擔任師長。像馬歇爾將軍、巴頓將軍一樣,孫立人亦畢業於維吉尼亞軍校。孫立人是一個能幹的戰術家,在戰場上鎮定如恆,而又勇往直前。剛到緬甸曼城,在仁安羌救英軍之役,以不過九百人之單薄兵力,不到三天時間,竟擊潰日本常勝軍一萬多人,而震驚了世界。孫立人是一名卓越的中國指揮官,能操流利的英語,對孫立人的作戰和聲望,皆大有裨益。”
塔克曼又說:“孫立人將軍是一個瘦俏英俊的人(在淞滬大會戰身受重傷尚未復元),說話慢而帶有一點口吃;廖耀湘將軍則個子矮胖,戴眼鏡,話多。這兩位將領分別統領新三十八師和新二十二師。廖耀湘欠缺孫立人所具有的衝勁和特質……反之,孫立人固執而自信,並敢於對抗任何人,包括史迪威在內。”孫立人“敢於對抗任何人”的勇氣和脾氣,在印緬戰區得到了印證。中國遠征軍正準備從印度蘭姆伽(Ramgar)反攻緬甸時,孫立人要求史迪威撤換其副手兼前進縱隊指揮官波特納將軍,並建議以中國軍官取代之。塔克曼女士說:“孫立人幾個禮拜以來一直表示,波特納低估了胡康河谷的日軍最兇猛的第十八師團的軍力,因此派中國新一軍極少數兵力前往河谷巡邏搜尋時吃了大虧。孫立人本身是一個勇猛的中國將領,也不希望他自己的部隊受創過重,而使其地位受損。孫立人要求撤換波特納的舉動,史迪威的這項決定是‘不幸的’;並在日後和孫立人因戰術上意見不和,常被孫立人頂撞,孫立人並不因史迪威是他上司而服帖,每次的作戰計畫的實現,總是以孫立人戰術勝出,使史迪威不得不服輸。”
(四)史迪威眼中頂尖人材
史迪威將軍和魏德邁將軍兩位是二戰抗日中國戰區總司令部蔣介石的參謀長,史迪威將軍是中國印緬遠征軍直接指揮中國部隊的上司總指揮官,與中國部隊有密切的關係。當時中國派三個軍約十萬兵力前往緬甸,與英、美等國盟軍共同抗日,中國主要目的是要保衛中國唯一對外輸入戰略物質的滇緬公路,但不久就被日軍占據。中國的先驅部隊第五軍的第二○○師,在南緬同古城對日激戰,師長戴安瀾在撤退中陣亡。中國遠征軍和盟軍抵抗不住日軍的兇猛追擊一再後退。最後到緬甸的是孫立人師長率領的新三十八師抵達曼德勒。
一九四二年四月十九日的仁安羌之役,孫立人以極少數兵力勇救英軍的事跡,已永垂青史。史迪威對孫立人大膽行動極為高興。史氏驕傲地說:“好得很!這傢伙太有種了,又不怕打仗,一個貨真價實罕見的英雄種,我希望我們有更多的孫立人,也希望英國朋友永遠記得孫立人為他們做了些什麼!”英國人並沒有忘掉孫立人將軍。六個月以後,英國頒發了一座“大英帝國勳章”給孫立人將軍。此後我常開玩笑地叫孫將軍為“孫立人爵士”,他顯得很不好意思。
對中國軍界具有敏銳觀察力的史迪威助手多恩將軍,太了解史迪威與蔣介石結下的“梁子”,也知道蔣、史不和所產生的餘波,多恩說:“在幾年之內,所有跟史迪威將軍有過密切關係的中國將領,不是被迫退休、撤職,就是被蔣介石下令靠邊站,例如衛立煌和商震。”關於一九五五年的孫立人事件,多恩說,由於孫立人廣受人民愛戴,而使得蔣介石不能像對付“郭廷亮少校代罪羔羊”一樣來對付孫立人,因此,孫立人在解除參軍長職務後,即遭軟禁孤立與外界隔絕三十三年。
(五)維吉尼亞軍校的尊崇
1927年孫立人畢業於美國有“南方西點”之稱的維吉尼亞軍校。1990年11月仙逝之後,學校特派該校校友葉晨輝前往祭奠,“破例”為靈柩覆蓋擁有151年歷史的雙面校旗,以示對這位傑出校友的尊崇,並在該校博物館設定專門櫥窗陳列孫將軍的畫像、勳章、照片及參與著名戰役事略。孫將軍是該校創校以來享有此榮譽的唯一外籍學生,而本籍學生也只有巴頓和馬歇爾兩人。
……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