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惡英監測

二惡英監測

根據現代科學調查以及斯德哥爾摩公約,認定來自垃圾焚燒、鋼鐵冶煉、有色金屬冶煉、化學化工等活動產生的廢氣,具有相對較高的向環境中排放二惡英的潛在性。

我國對二惡英 的監測研究起步較晚。1996年中科院武漢水生所建立起我國第一個水生生物二惡英類物質檢測與研究實驗室。國家環保總局於1999年頒布了《危險廢物焚燒污染控制標準》和《生活垃圾焚燒污染控制標準》,規定了生活垃圾和危險廢物焚燒的二惡英排放限值,邁出了控制二惡英污染法制化的第一步。

國家環境分析測試中心的二惡英 重點實驗室,在2000年和2001年承擔了國家環保總局對全國典型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設施的二惡英類排放監測任務,到2004年底,共對50餘台焚燒裝置進行過二惡英類排放監測,取得了寶貴的第一手數據資料。今後的一個工作重點 ,是對化工、鋼鐵、造紙等行業在生產燃燒時所產生的污染進行分析控制。根據《全國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處置設施建設規劃》中關於監測能力建設的要求,按大區布局,環境保護部計畫在北京、瀋陽、杭州、廣州、西安、重慶、武漢建立7個二惡英監測中心,其中杭州、瀋陽、廣州、重慶四個中心已經運行,北京、西安、武漢三個中心正在建設中。另外,清華大學和浙江大學等高校也建有二惡英實驗室。

在二惡英採樣和實驗室分析方面,部分儀器仍然依賴進口。青島嶗山電子儀器總廠有限公司推出了我國第一台最先進的KC-300型微污染物大氣採樣儀,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並在人機控制系統的自動化、智慧型化等方面超過已開發國家同類產品;二惡英的實驗室分析通用方法為“同位素稀釋高分辨氣相色譜——高分辨質譜法(HRGC-HRMS)”,其中高解析度氣相色譜——高分辨質譜儀完全依賴進口產品。

我國參考EPA標準(如EPA23、EPA1613等)制訂了關於二惡英污染物的HJ77系列(包括77.1~77.4)和HJ/T77環境標準,涵括廢氣採樣方法和分析檢測方法標準。垃圾焚燒的排放標準有三個,已建的、老舊的焚燒廠排放標準為1.0 I-TEQ ng/kg,新批准建立的焚燒廠排放標準有0.5或0.1I-TEQ ng/kg。國家將在“十二五”期間調查鋼鐵生產、有色金屬冶煉等行業排放二惡英的情況,不久的將來,這些行業也會建立二惡英排放標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