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國集團(G20)國家創新競爭力發展報告

二十國集團(G20)國家創新競爭力發展報告

繼2011年該課題組首次發布《二十國集團(G20)國家創新競爭力發展報告(2001-2010)》黃皮書之後,此次是第二部最新的二十國集團(G20)國家創新競爭力評價報告。是由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科技組、福建師範大學等多家單位聯合攻關的研究成果。

報告分析

綜合得分

從綜合得分情況看,2010-2011年,大部分國家的創新競爭力得分總體上呈下降趨勢,共有14個國家得分下降,平均下降了1.3分,而只有5個國家得分上升,平均上升了1.5分,最終使得整體的G20國家創新競爭力水平下降了0.6分。總的來看,評價期內,美國、日本、德國、法國、英國、加拿大、義大利、阿根廷等8個國家的得分下降明顯,降幅均在1分以上;其中義大利的下降幅度最大,達到3.4分,而法國的降幅也達到3.3分,加拿大的得分達到2.1分。韓國、澳大利亞、中國等3個國家的得分上升比較明顯,增幅均在1分以上;其中得分增幅最大的是韓國,上升了2.2分,遠高於G20國家創新競爭力得分的平均變化水平(-0.6分);中國作為開發中國家創新競爭力排名最高的國家,得分上升也比較快,上升了1.6分,說明這些年來中國在實施科技創新驅動戰略中取得了顯著成效,有力提升了國家創新競爭力。通過對比2010-2011年G20國家創新競爭力的得分變化情況可以發現,G20國家創新競爭力的整體水平呈現下降趨勢,這主要是由於創新產出競爭力和創新持續競爭力的下降導致的。具體來說,受國際金融危機、歐債危機的深度影響,很多國家在科技創新等領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嚴重影響。在今後的創新實踐中,G20各國需要更加關注這兩個方面的努力,阻止國家創新競爭力進一步下降;同時,也要注意進一步提高創新基礎競爭力、創新環境競爭力和創新投入競爭力,以實現國家創新競爭力的有效、快速提升。

排名分布

從排名分布情況看,G20國家創新競爭力呈階梯狀分布,且差異非常大。2011年,只有美國1個國家的創新競爭力得分達到60分以上,其餘國家均低於50分;其中,有4個國家介於40~50分之間,5個國家介於30~40分之間,4個國家介於20~30分之間,5個國家介於10~20分之間,沒有低於10分的國家。國家創新競爭力較高的國家主要分布在已開發國家,主要集中在第一方陣和第二方陣中,有9個國家是屬於已開發國家,只有排在第8位的中國屬於開發中國家,這突出反映了已開發國家長期以來經濟、社會發展基礎比較好,創新投入、創新人才資源和創新制度環境優勢明顯,導致這些國家創新能力和競爭力也比較強。國家創新競爭力較低的主要分布在開發中國家,集中分布在第三和第四方陣,這是緣於廣大開發中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對較低,而且在創新環境、創新投入、創新效益等方面都還與已開發國家存在明顯的差距,需要花大力氣來改變這種狀況,不斷提升國家創新競爭力。

創新競爭力

2010年和2011年的國家創新競爭力分布情況一樣,分布比較均衡,不是呈對稱分布,差不多均衡分布在10-20分、20-30分、30-40分和40-50分四個區間段。各個得分區間段內的各個國家得分差距比較小,例如40-50分區間段共有4個國家,分別是日本、德國、法國、韓國,平均相差0.6分,差距最大的日本和韓國也才差1.7分。當然,30-40分區間段和10-20分區間段分別有1個國家的得分比較低,與其他國家差距較大,如排在第10位的義大利,得分為32.8分,比排在第9位的加拿大低4.6分,差距較大;排在第19位的印度尼西亞,得分為10.7分,比排在第18位的南非低7.3分。

1、G20集團各成員國國家創新競爭力在世界六大洲的評價分析

(1)G20集團中所屬北美洲的3個國家。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的排位差距非常大。美國排在第1位,始終處於第一方陣;加拿大的排位變化較大,從第6位下降到第9位,但仍處於第二方陣;墨西哥則排在第16位,始終處於第四方陣。從國家創新競爭力的得分來看,G20國家中所屬北美洲的3個國家內部的差距也非常明顯。2011年,美國的得分為67.2分,加拿大為37.4分,墨西哥為18.3分,比差為3.7:2.0:1,差距非常大。總的來看,美國和墨西哥的國家創新競爭力排位比較穩定,但加拿大的排位變化比較大,3個國家的平均得分為41.0分,國家創新競爭力水平高於其他區域,這主要得益於美國的影響,它極大地拉高了北美洲地區的國家創新競爭力整體水平。

(2)G20集團中所屬南美洲的2個國家。阿根廷和巴西的排位差距比較小,排在第13位或第14位,始終處於第四方陣。2010-2011年,阿根廷的排位從第13位下降到第14位,而巴西則從第14位上升到第13位。從國家創新競爭力的得分來看,兩國的差距也比較小。2011年,阿根廷的得分為22.4分,巴西為24.1分,僅相差1.7分,比差為1.1:1。總的來看,南美洲2個國家的整體創新競爭力排位比較穩定,變化不大,平均得分為23.2分,整體創新競爭力處於下游水平,僅略高於非洲。

(3)G20集團中所屬歐洲的5個國家。這5個國家之間的排位差距比較大,橫跨了4個方陣。2011年,既有處於第一方陣的法國、德國,也有處於第四方陣的土耳其,還有處於第二方陣的義大利和英國,以及處於第三方陣的俄羅斯;排在第17位的土耳其與排在第3位的德國,相差了14位。各國排位變化的幅度比較小,2010-2011年,法國下降了2位,德國上升了1位,英國下降了1位,由第一方陣下降到第二方陣,其他國家的排位未發生變化。從國家創新競爭力的得分來看,歐洲5個國家的創新競爭力差距也比較大。2011年,最高分德國為41.9分,最低分土耳其為18.1,前者是後者的2.3倍。總的來看,歐洲5個國家的整體創新競爭力排位變化不大,平均得分為33.1分,整體創新競爭力處於上游水平。

(4)G20集團中所屬亞洲的6個國家。這6個國家之間的排位差距比較大,橫跨了4個方陣。2011年,日本和韓國處於第一方陣,中國處於第二方陣,印度和沙烏地阿拉伯處於第三方陣,印度尼西亞處於第四方陣;排在在第19位的印度尼西亞與排在第2位的日本相差了17位。各國排位變化的幅度比較小,2010-2011年,中國和日本均上升了1位,韓國上升了2位,其他國家的排位未發生變化,整體呈上升趨勢。從國家創新競爭力的得分來看,亞洲6個國家的差距也比較大。2011年,最高分日本為42.5分,最低分印度尼西亞為10.7分,前者是後者的4.0倍。總的來看,亞洲6個國家的整體國家創新競爭力排位變化很小,平均得分為29.4分,國家創新競爭力整體處於中等水平。

(註:大洋洲只有澳大利亞,非洲只有南非一個國家,此處略去)

2、已開發國家創新競爭力的評價分析

從綜合得分及其變化來看,9個已開發國家的創新競爭力得分都比較高,2011年平均得分達到42.5分,幾乎是新興市場國家平均得分的2倍;各個已開發國家的得分均高於30分,美國超過60分,遠遠領先於其他國家;各國的創新競爭力得分差異不大,標準差只有9.2。此外,只有韓國和澳大利亞的得分分別上升了2.2分和1.8分,其餘7個國家的得分均出現了下降,下降幅度最大的是義大利,下降了3.4分,這使得已開發國家整體的創新競爭力水平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滑,平均得分降低了1.1分。從綜合排位及其變化來看,9個已開發國家的創新競爭力排名都很靠前,均處於第一方陣和第二方陣,而且第一方陣都被已開發國家所占據,其中美國穩居第1位。各國的排位相對比較穩定,變化幅度較小,變化幅度最大的是加拿大,下降了3位。可見,已開發國家的整體創新競爭力水平比較高,排位比較靠前,且比較穩定,但總體競爭力水平有所下滑,而這主要是由創新持續競爭力的快速下滑引起的。

3、新興市場國家創新競爭力的評價分析

從綜合得分及其變化來看,新興市場國家的創新競爭力得分相對較低,2011年平均得分僅有21.9分,遠低於已開發國家,且比2010年下降了0.1分;除了中國以外,其餘國家的得分均低於30分,最低的印度尼西亞只有10.7分;各國的創新競爭力得分差異不大。此外,10個新興市場國家中,有7個國家的創新競爭力得分出現了下降,下降幅度最大的是阿根廷,下降了1.7分,而中國、巴西、南非則分別上升了1.6分、0.9分和0.7分,最終使得整體的創新競爭力平均得分略微下降了0.1分。從綜合排位及其變化來看,10個新興市場國家的創新競爭力排名都比較靠後,只有中國處於第二方陣,其餘國家則處於第三方陣或第四方陣。中國是新興市場國家的佼佼者,2010年排在第9位,2011年上升1位至第8位,得分也遠高於其他國家。各國的排位相對比較穩定,變化幅度較小,只有中國、巴西上升了1位,阿根廷下降了1位。可見,新興市場國家的整體創新競爭力水平比較低,排位比較靠後,且比較穩定,但總體競爭力水平有略微下降,而創新產出競爭力下降得相對較快。

4、“金磚五國”國家創新競爭力的評價分析

從綜合得分來看,2011年,金磚國家的平均得分為25.0分,比2010年上升了0.4分,在G20國家中處於中等水平。中國的創新競爭力得分遠高於其他國家,是唯一一個得分高於30分的國家,而且中國在逐漸拉大與其他國家的差距,與其他國家的比差由2010年的2.148:1.504:1.335:1.101:1變為2011年的2.152:1.402:1.334:1.033:1。俄羅斯和巴西的得分均高於20分,分別為25.3分和24.1分,而印度和南非的得分則均低於20分,分別為18.6分和18.0分。從綜合得分變化來看,得分增長最快的是中國,上升了1.6分,其次是巴西,上升了0.9分,南非上升了0.7分,而俄羅斯和印度分別下降了0.8分和0.4分,最終使得國家創新競爭力整體得分上升了0.4分。從綜合排名來看,2010-2011年,中國是唯一一個處於第二方陣的國家,排位上升了1位,而俄羅斯、印度和巴西處於第三方陣,南非處於第四方陣。可見,金磚國家的整體創新競爭力處於中等水平,排位比較穩定,總體競爭力水平略有上升,而這主要是由創新基礎競爭力和創新持續競爭力的快速上升引起的。

具體內容

本次發布的《二十國集團(G20)國家創新競爭力發展報告(2011~2013)》黃皮書,從G20各成員國的實際出發,構建了G20國家創新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由1個一級指標、5個二級指標、37個三級指標組成)和數、學模型,採集了各成員國的最新經濟、科技等方面的統計數據,對2010~2011年間二十國集團(G20)(注:本報告選擇G20集團中的國家作為比較對象,由於歐盟作為一個聯合體,因此就不納入評價範圍)中的19個國家的創新競爭力進行全面深入、科學的比較分析和評價,深刻揭示不同類型和發展水平的國家創新競爭力的特點及其相對差異性,明確各自內部的競爭優勢和薄弱環節,追蹤研究G20內部各國創新競爭力的演化軌跡和提升路徑,為世界各國提升國家創新競爭力提供有價值的理論指導和實踐對策。

報告意義

第二部《二十國集團(G20)國家創新競爭力黃皮書》是在充分借鑑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緊密跟蹤技術經濟學、管理學、統計學、計量經濟學、人文地理學等多學科的前沿研究動態,充實完善G20國家創新競爭力指標評價體系,深入分析2010-2011年二十國集團各成員國創新競爭力的特點、變化趨勢及動因,深刻揭示不同類型和發展水平的國家創新競爭力的特點及其相對差異性,明確各自內部的競爭優勢和薄弱環節,追蹤研究各國創新競爭力的演化軌跡和提升路徑,為世界各國提升國家創新競爭力提供有價值的理論指導和實踐對策。

中國情況

黃皮書顯示,中國的國家創新競爭力提升較快,在G20中排名第八位,成為唯一進入前十名的開發中國家。

黃皮書顯示,美國、日本、德國位列前三甲,中國的國家創新競爭力得分為38.8分,在G20中排第八位,處於第二方陣;在“金磚五國”中排在第一位;在亞洲地區排在第三位,落後於日本和韓國。

黃皮書對比2010-2011年G20國家創新競爭力的得分變化情況發現,G20國家創新競爭力的整體水平呈現下降趨勢。受國際金融危機、歐債危機的深度影響,很多國家的創新產出競爭力和創新持續競爭力都出現不同程度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2010-2011年,中國國家創新競爭力得分增幅較大,增加了1.6分,而同期G20國家創新競爭力平均得分下降了0.6分,顯示出中國實施科技創新驅動戰略取得了顯著成效,有力提升了國家創新競爭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