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史三編(1-9)

內容介紹

歷代正史匯刻著名的有明常熟毛晉汲古閣刻“十七史”,明南北監本“二十一史”,清乾隆四年刻“二十三史”(後加如《舊五代史》合為“二十四史”),後來清末有五局合刻本“二十四史”等都大多不出上三種版子,尤是殿本最盛(殿本有分多種,道光本改動為淺學所動,不善,即乾隆改譯譯名也不可取)
在開明書店為天下學子因正史卷幟浩翰,無力購置正愁時,以殿本為底本,用錫字小字縮印了“二十四史”附考正本,另附上《新元史》,出版時合稱《二十五史》。在這以後,又出版了配套的《二十五史補編》。
《二十五史補編》的最大的特點就是只收關於歷代正史表和志的增補,考訂的著述,有的正史如《三國志》《南北史》無表志的,就取後世(尤是清)學者所著的補這些正史的表志匯為一書,就是《二十五史補編》,收書一百四十餘種,其書價值很高,所收書很多是名著,如清汪越的《讀史記十表》《楚漢帝月表》吳非撰。《史記月表正偽》王元啟撰。《史記惠景間侯者年表校補》盧文弨撰。《校漢書八表》夏燮撰。《漢將相大臣年表》萬斯同撰。《人表考》梁玉繩撰。《漢書人表考補》梁玉繩撰。《庭立紀聞》梁學昌撰。《漢書人表考補》蔡雲撰。《讀漢書人表考補》蔡雲撰。《校正古今人表》翟雲升撰。《漢書人表略校》孫國仁宋王應麟的《漢書藝文志考證》清人的《漢書藝文志拾補》《漢書藝文志條理》清人章宗源的《隋書經籍志考證》、姚振宗的《隋書經籍志考證》等等多得很,其他諸如《三國疆域志》《補晉書經籍志》《補晉書藝文志》二種《南北史補志》《補五代藝文志》數不盛數,這些書很多短小,只一二卷的多,單行本很少,大多是收錄進叢書中的,閱讀不易,開明書店這種做法,不啻是種大的功勞呢!
本來書店在編印《補編》的說明中,就說因精力有限不能將歷代考證書籍全部收錄成書,故目前只編撰和表志相關的書,這個問題,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就由張舜徽所主編的《二十五史三編》補上了。
張氏出版是書時,離他辭世已不遠了,怕只是數月的事了,他為《三編》作的序倒是很好的文獻學文章,他嘆歷代考證正史的書很多是稿本,手寫未刻本,流傳不廣,故學者讀書多限,故仿《補編》例,集歷代考訂正史史實,訓詁文字的著述匯集一處,名為《二十五史三編》不用說,這是續的《補編》,所以名叫《三編》。
《三編》收錄的書多是讀史所需參考的,計一百五十餘種。如《史記志疑》《讀史記雜誌》《漢書補註》《晉書佚文》《晉書札記》《宋書札記》《舊唐書校刊記》《新唐書糾繆》等,多是有價值的書。很多是稿本,手些本,只藏於各大圖書館的,以前不易借得,這下可好,算是嘉惠學林了。
張氏序文中說,四部書均可仿《三編》例,如經部《兩經解》可稱大成,但還上很多清代解經書為得合刻,尤是單卷的,實不易得,我以前也想到過這問題,我想可仿《補編》《三編》例,作一《清經解三編》再續前《兩經解》。然是計畫非單槍匹馬可成的,我最近讀《清代樸學大師列傳》,順手輯出了四百位清代大師各種樸學著述甚夥,恐上千種,除經部外,史部,諸子,金石,歷算等書均多,望以後有日可編部《清代著述全錄》的書,影刊所又清代樸學書籍無論有刻本或抄本,手寫本的,都錄,這樣可謂了了張先生的心愿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