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桂

九龍桂

九龍桂是常綠高灌木,樹冠扁球形。四川省地方官吏曾把它作為名貴花木,進貢給當時的朝庭。


名稱
九龍桂 (O,fragrans ‘Jiulonggui’)
【品種來源】
‘九龍桂’是四川原有的古老桂花品種。明、清年間,四川省地方官吏曾把它作為名貴花木,進貢給當時的朝庭。它集形美、花奇於一身,其獨特的個性、神秘的色彩和深遠的寓意,曾深得皇宮貴族的寵愛。如今,已在全國各地廣泛引種栽培。
【形態特徵】
‘九龍桂’是常綠高灌木,樹冠扁球形;樹皮灰色,皮孔小,橢圓形,數量少;枝條生長可下垂及地。標準株分枝力平均2.9個,春梢平均生長量14.5cm,節數平均6.4節/梢,腋芽數平均23.4枚/梢,每節單側3芽及3芽以上疊生率占51.6%;葉深綠色,硬革質,有光澤;披針狀長橢圓形,葉長8.5~11.0cm,平均9.3cm、葉寬2.5~3.7cm,平均3.0cm,長寬比約3.2;葉面平展;側脈8~10對,較整齊;網脈兩面均明顯;葉緣有不等距離鋸齒,葉尖漸尖,葉基楔形或寬楔形;葉柄較短,平均長0.6cm。聚傘花序,花期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花冠斜展,裂片近橢圓形,微內扣,花量少至中等;乳白色,國際色卡編號ID(黃色);有淡香,花後不結實。
【生態習性】
‘九龍桂’生長快、成型早,這與它分枝力較強、新梢生長量較大密切有關。它較耐水濕,抗旱能力也較強,極耐修剪,唯抗病性較差,容易落葉。‘九龍桂’幼樹每年有抽發三次新梢,即春梢、夏梢和秋梢。每次新梢出發時均為紫紅色,可維持10天到半個月,在這幾個時段內能起色葉樹種的作用。‘九龍桂’始花期較晚,一般8年生以後才能見花,花冠銀白、花梗細長,有如串串白色銀鈴懸掛枝頭,十分可愛。‘九龍桂’生物學特性上的最大亮點是枝條自然扭曲生長。據2004年定點觀察,早春梢及晚秋梢都是平直生長的,沒有彎曲生長的現象;而晚春梢、夏梢和早秋梢則必定自然彎曲生長而構成“龍”的造型。這可能是晚春梢、夏梢和早秋梢這三類嫩梢,在30℃左右的陽光直射下,一度軟蔫下垂,待溫度下降,再因極性關係恢復向上生長,終而形成扭曲造型的枝條。
【繁殖栽培】
‘九龍桂’現主要採用扦插育苗,個別地方還在進行高壓育苗。根據成都地區扦插育苗經驗,初夏期間,及時採集半木質化枝條,兩葉單節短枝扦插,全封閉或半封閉自動化噴霧管理,可保證95%以上扦插成活率。通過移栽煉苗,培育發達根系,更能保證90%以上栽植成活率。‘九龍桂’主要利用方向為盆栽或地栽造型,為此,定期修剪和及時施肥,促發新梢扭曲生長,就成為必不可少的兩大技術環節。‘九龍桂’現主要集中分布在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有金馬,香王和仲華三家園林公司進行苗
【配植利用】
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徵,縱觀我國5000年的文明史,無論是流傳下來的文學、繪畫和雕塑作品,還是民眾間的民俗習節,龍的形象比比皆是。‘九龍桂’枝條造型奇特,其圓弧狀的扭曲枝條純粹是自然形成,沒有絲毫人為加工,這是它栽培觀賞上一大亮點。加上它紫紅色的新梢和清香宜人的銀白色花冠,使其成為一個集綠化、美化、香化三者為一體的優良桂花品種。適合用作市民廣場和公用綠地的栽培觀賞,又可作為居室、賓館、會議廳等處的高檔擺設盆花。
‘九龍桂’中的優良品種類型——‘中華龍桂’,是四川成都市香王園林公司從‘九龍桂’中篩選出來的一個優良品種類型,它有樹冠緊湊、枝條挺拔向上、新梢彎曲數較多、始花年齡較早、著花比較稠密等優點。經過系統的收集與整理,現還發現‘中華龍桂’有新梢為紫紅色紅龍和新梢為黃綠色青龍兩大不同品種類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