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廣鐵路全線通車

1898年,中英公司與清政府取得專利權,興建一條連線九龍與廣州的鐵路。 九廣鐵路英段於1910年10月1日啟用,建築費達130萬英鎊。 1911年10月14日,廣九直通車舉行通車儀式。

九廣鐵路全線通車,現在從香港去廣州,只要在紅磡火車站乘搭廣九直通車,就可直達廣州,十分方便舒適。這條火車路線是在1911年10月14日舉行通車儀式的,當時正值清朝和民國政權交接的非常時期。
1898年,中英公司與清政府取得專利權,興建一條連線九龍與廣州的鐵路。經過商議,決定該鐵路分成中英兩段,由中、英兩國政府分頭建設。及後,港英政府於1905年決定把這個計畫付諸實行。鐵路測量工作遂由一組英國工程人員負責,經研究後提出兩條可行路線來連線九龍和邊界。其一為開闢一條鑿通筆架山長約24公里的隧道,沿吐露港海岸而建;另一條為沿新界西面,經青山灣,但仍須開鑿數個較短之隧道。1906年初,第一個提議獲接納,該線全長35.4公里,建築工程隨即展開。而華段由邊境深圳至廣州大沙頭的工程卻尚未展開,直到英國貸款150英鎊給清廷,才於1907年動工,該線全長143.2公里。
九廣鐵路英段於1910年10月1日啟用,建築費達130萬英鎊。當時由九龍總站開始,只有五個站,包括油麻地、沙田、大埔、大埔墟旗站及粉嶺。
1911年10月14日,廣九直通車舉行通車儀式。當天,剛好是武昌起義爆發後的第4天,出席儀式的仍是滿清官員。廣九直通車收益分配的契約在1914年訂立,這卻是由民國政府經手的了。這條鐵路華方路長占80%,英方路長占20%,可是,根據契約規定,收益卻不是按8比2分配的。當時,華方只占收益的65%,英方占35%。而1911年直通車的票價是:頭等港幣5元2角,二等2元5角,三等1元3角半。
九廣鐵路的總站屢有更改。最初,總站設在油麻地,這是因為當時尖沙咀大半地方丘陵起伏,英國以防衛為理由,將尖沙咀至九龍城的大片土地,劃為歐人住宅區。後來,在興建鐵路時,將阻隔油麻地和紅磡之間的小山劈開,以鋪設路軌。開山的泥傾倒在尖沙咀和紅磡間的海岸,填出土地興建漆鹹道和梳士巴利道,就索性把總站改在尖沙咀梳士巴利道末端,這已是1916年的事了。不過,鑒於尖沙咀火車總站附近是商業發展區,港英政府又有意把總站遷至紅磡,幾經耽擱,終於1975年實現計畫,紅磡便成為九廣鐵路總站一直到今天。
修建九廣鐵路共耗資百萬,花費確實不少,但效益卻很可觀。因為採用了標準軌距,鐵路能與粵漢鐵路、京漢鐵路以及京瀋鐵路、中東鐵路接通,使香港與內地的鐵路網連成一個整體,大大方便了香港與內地間的交通,加速了原材料和商品的進出口流通,香港的轉口港地位得到了進一步鞏固和發展。
自1949年10月14日起,直通車一度中止服務,羅湖遂成為英段終站,通往廣州之直通客車服務於1979年4月4日才恢復。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