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風火院

九天風火院相傳是田都元帥的宅府,後人多以其神祇之名供奉燒香紀念,據《三教搜神大全》稱田都元帥乃玉皇三太子,謂之“九天風火院忠烈大元”,敕封為人間戲神,主管梨園歌舞,故“九天風火院”正是田都大元帥的宅府,亦有一說稱乃雷海青的姓生髮而來,亦有說他是天上的雷神,所以潮劇戲神的牌位上均寫著“玉封九天風火院都元帥神位”,其中“火”字倒寫意有火從天降之意。

概述

田都元帥圖像田都元帥圖像
九天風火院相傳是田都元帥的宅府,後人多以其神祇之名供奉燒香紀念,據《三教搜神大全》稱田都元帥乃玉皇三太子,謂之“九天風火院忠烈大元”,敕封為人間戲神,主管梨園歌舞,故“九天風火院”正是田都大元帥的宅府,亦有一說稱乃雷海青的姓生髮而來,亦有說他是天上的雷神,所以潮劇戲神的牌位上均寫著“玉封九天風火院都元帥神位”,其中“火”字倒寫意有火從天降之意。

人物歷史

田都元帥又稱戲神,亦稱田元帥、田公元帥、田府元帥、相公爺、獅爺公,據《中國戲曲志·福建卷》載:閩劇、莆仙戲、梨園戲、四平戲、閩西漢劇、潮劇等均以雷海青為戲神。清人汪鵬對雷海青做了相應的考證,認為:“習梨園者,共構相公廟,自閩人始”
三田都元帥相公爺的傳說由來已久。據《三教搜神大全》一說相公爺為浙江杭州蘇姓小姐食稻穗受孕而生,後被蘇員外拋棄田間,被毛蟹吐沫養活,以田為姓,又從母姓蘇;又說相公爺遭遺棄後,被當時雷姓戲班收養,取名雷海清。據傳唐明皇時期,相公爺常奉召入宮為皇上、娘娘舞蹈。一次皇宮失火,眾人驚慌失措,惟相公急令御林軍滅火,又降神風,壓下烈火,因此被唐明皇封為“都元帥”。故相公爺神位正中大書“九天風火院”。
第二種說法廣泛認為:“田都元帥”為主音樂之神翼宿星君的隱晦稱法,“田”來自“翼”字中間。雷海青忠心耿耿,精明能幹,被玄宗任命為宮廷歌舞的伶官和梨園戲劇的教官。他不但教會江梅妃和眾樂工演奏自己所譜寫的樂曲《引梅敬酒歌》,會跳家鄉舞蹈《白玉驚鴻舞》、《八仙過海祝壽舞》,又把各地流傳的十音、八樂、大鼓吹和俚歌、山里詩等民間音樂、曲藝節目引進了宮廷,深得唐明皇的讚賞和宮娥妃嬪的歡迎。他還勤學苦練,成了琵琶高手,同時培養出不少樂師和梨園子弟,徒弟遍及八閩大地,成為一代戲劇大師。唐玄宗天寶年間,為玄宗召為內廷樂工,曾譜〈霓裳羽衣〉一曲,有名於時。封御前都衛,領梨園子弟事。
第三種說法說他本姓雷,是當年名鼓師雷海青的兄弟雷萬春。後為張巡許遠部將守睢陽時盡節。閩南一帶則多認為是雷海青,而且出身是個畲族少年。由於姓雷,民俗便把他神化為“玉封九天風火院都元帥”。“九天風火院”是雷神的宅府,這是從雷海青的姓生髮而來。
另外,由於海青的“海”與“蟹”諧音,因而也傳說戲神是蟹相,睡必流涎。潮州市田元帥的塑像頭部左右各有一巴掌,嘴角還有涎跡。又有一說田元帥是青蛙神,他原為樂師,最後一次譜曲成後便化作青蛙而隱。這又是從海青的“青”字做文章。
開元二年(714),唐玄宗置教坊,選樂工,雷海青應選入梨園。時玄宗夢遊月宮,得仙樂無人識譜,海青開口說話了,他識得此乃《霓裳羽衣曲》,並按譜演奏了一番。玄宗大喜,賜他御酒三杯,結果海青當場醉倒。故有“十八年後開口笑,醉倒金階玉女扶”之說。天寶十四年(755),安史之亂爆發。翌年六月,玄宗奔蜀,安祿山攻陷長安。叛軍大掠文武朝臣及妃嬪樂工,雷海青陷於賊。是年八月初,叛賊大宴於洛陽凝碧池,逼所俘梨園弟子100餘人歌舞為慶。雷海青以琵琶擊賊,不中被捉,當即被斬於戲馬殿,以身殉國。相傳郭子儀反攻長安叛軍時,雷海青顯靈助戰,天空出現“雷”字旗號,因上半部被雲霧所遮,僅見“田”字。郭子儀據此向朝廷請功,雷海青雖屈身樂部,其平日與眾不同,是位忠肝義膽之士,死節一事,人人傳述,玄宗聞之感嘆,唐肅宗加封“田都大元帥”。民間尊其為保國安民的神靈。因他生前原為梨園樂師,死後加封“天下梨園大總管”,故閩南、潮汕各劇種戲班又奉其為戲神,稱“相公爺”。安史之亂平定後,玄宗優恤有加,誥封“天下梨園大總管”。
據《明皇雜錄補遺》記載:傳說出生被丟棄田間因毛蟹濡沫餵食而存活,畲族人雷過抱回撫養,取名雷海青,幼時既能精通樂律。田都元帥乃東嶽大帝義子,金雞玉犬乃田都元帥左右護將。這些記載,與民間版的《長樂縣誌》祠廟篇、清道光版的《廈門志》卷2祠廟,幾無差異。唐代詩人王維亦有為雷海青賦一首七絕:“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葉落空宮裡,凝碧池頭奏管弦。”
張檉《道教諸神聖紀》曾記載云:田都元帥曾獲唐朝肅宗皇帝追封為太常寺卿,宋朝高宗皇帝加封為大元帥;據說,當玄宗皇帝蒙難長安,元帥曾三次顯靈救駕,見空中浮現「田都」二字的旗幟,所以後人又冠以「田都」於其上,尊之為「三田都元帥」,奉為音樂界的祖師,福州一帶亦有稱之為「探花爺」的。清人施鴻保《閩雜記》亦有記載:“興泉等處,皆有唐樂工雷海青廟,在興化者,俗稱元帥廟。有碑記唐肅宗封太常寺卿,宋高宗時加封大元帥。此不見傳載,殆里俗附會之說。在泉州者,俗稱相公廟,凡嬰孩瘡癤輒禱之,上元前後,香火尤盛。”
第四種說法則有田都元帥也有謂「宋江爺」者:田公元帥也是民俗藝陣宋江陣的祖師爺,所以又被稱為“宋江爺”;田府元帥,姓田名都,字宋江,唐朝玄宗時代,生於廣東省,他出生時驚動父母,以為妖魅鬼怪之凶物,就將他捨棄田中,偶然有一大蟹來,吐其水泡,為他養飼,不久之間就被鄉民發現,即將他拾回撫養,長大天資聰敏,無論是習文或練武,都能勝過諸友,而他之成性,最有興趣乃是音樂,是個音樂天才能手,由他所作曲非常普遍,斯時玄宗帝甚好音樂,聞田都是個音樂才子,即將他聘來朝廷任官,深受玄宗皇帝所愛,他在朝為官時,忠心耿耿,至於他死後玄宗帝時時懷念,有一次玄宗皇帝御駕親征,在西蜀蒙難之時,正是生命危急之間,他顯化前來救駕,忽然見空中白雲寫二字「田都」,玄宗始知是自己所懷念的人,所以玄帝即敕封他為田都元帥,並興建廟宇祀奉,其香火傳流至今。
第五種說法據布袋戲歷史考,布袋戲傀儡戲,皮影戲都有一相同的祖師爺,名叫:「田都元帥」,每年農曆六月十一日是他的聖誕日。又叫老郎神,相公爺。造型是一童子形相,禿頭笑臉。出身與來源,民間有很多種傳說,但都言自唐代,由於漢代以前,早已流行傀儡戲,布袋戲,皮影戲,所以以唐代的說法,勢難成立。相傳在戰國時代,燕軍攻打齊國,連破七十二座城池,只剩即墨與莒城,莒城守將田單用火牛陣驚走燕兵。即墨城守將由田都元帥堅守,當時燕兵將城團團圍住,眼看城池即將不保,突然天色大變,昏天暗地,雷雨交加,數日不息。田都靈機一動,心生一計,利用活動稻草人,身穿盔甲,站在城牆上,燕兵觀看城上兵馬森森,蜂矢飛射,不能傷害,驚訝失色,以為天兵神將,乃急急退走,古老的傀儡與中元節大士爺、慶典開路神,都是它的原始遺制。
禁食毛蟹,世人流傳,田都元帥襁褓時,就與母親失散在田邊,吃毛蟹吐的唾沫為生。故其神像的臉上,常繪有一隻毛蟹。而信奉他的劇團人員,也往往不吃毛蟹,以報毛蟹之恩。另一說,田都元帥臉上所繪的蟹,是因為田都元帥生前,在皇宮御宴時,不勝酒力醉倒,於是在妃嬪戲弄之下,臉上被毛筆畫上一隻蟹。

民俗傳說

田都元帥雷海青,唐代時著名的宮廷樂師,笙蕭鼓笛,一應樂器,樣樣精通,尤其精於琵琶,他的樂技達到了“鼓一擊而桃李甲,笛一弄而響遏流雲,韻一唱而紅梅破綻,蕤一調而庶明風起”的奇高境界,因而深得唐明皇的賞識。時玄宗幸寵楊貴妃,重用楊國忠,高力士等佞臣,朝政日非,安祿山作亂,“漁陽鼙鼓驚天地,驚破霓裳羽衣曲”,叛軍大兵長驅直入,圍攻長安,唐玄宗倉皇出逃,奔往四川避難。
為緩阻追兵,雷海青率領一班梨園子弟,在長安城上吹簫彈琴,擊鼓演戲。叛軍將領一時不知虛實,不敢率軍擅入,傳令部署原地待命,遣人打探唐軍虛實意圖,誰知叛軍多為胡人,邊鄙之地所聞不過時胡笳長號,哪曾聽聞過天朝如此美妙之音樂,一個個都聽得入了迷,許多人都拋甲棄盔,或而立,或盤坐,或身臥於草地看城牆上所演的戲。雷海青見叛軍人人鬆懈,毫無鬥志,即刻傳令守軍出擊。但守軍將領擔心寡不敵眾不敢擅加妄動。雷海青持劍立斬怯戰之守將,對眾守軍說道:“皇帝西巡前,已令我暫代兵馬都元帥之職,將守城之重任交付於我。本帥略施小計,已令叛軍兵無鬥志,將失眾心,爾等當速速隨本帥迎陣出擊,千秋偉業在此一舉,若有退縮不進者,依法斬”。眾守軍早知雷海青時皇上所寵之人,又見他率梨園弟子在城牆上與叛軍對峙,對他所言,自然信而不疑,遂緊隨其後向叛軍發起攻擊,時叛軍不備,所攻之處,所向披靡。
但終因敵眾懸殊,數日後長安城破,叛軍大掠未出走的文武朝臣及宮嬪樂師,威脅眾樂師奏樂慶功。慶功之前,雷海青在化妝之時故意在自己的額頭上畫了一隻大螃蟹,取其意為“冷眼觀螃蟹,看你橫行到幾時?”之說,樂奏開始時,雷海青將手中樂器摔在地上,大聲痛哭並破口大罵安祿山實乃亂臣賊子,鼓動眾人起身反抗,眾人皆驚,安祿山也沒想到自己從長安掠來這么多舊唐王公大臣,讀的是事君愛國聖賢書,皆為唐朝之顯貴,拿的是唐朝俸祿,但這些人卻個個噤若寒蟬,沒有人敢挺身而出與己作對,沒想到在隆重的慶功會上,一個舉無輕重的梨園伶人既然不畏生死的破口大罵自己,顏面何存。不禁暴跳如雷,便令人將雷海青肢解示眾。
雷海青以身殉國之後,他寧死不從偽朝的忠義事跡廣泛流傳,唐玄宗封之為“天下梨園都總管”。雷海青死後,忠魂不冺,玉帝嘉其忠勇義烈,招其至靈霄寶殿,御封為“九天糾察使,提點昭烈侯”,掌管玉府九天風火院。唐玄宗在避難途中,曾三次遭到叛軍追擊,即將遇難之時,雷海青都顯現雲端,率領各眾天兵天將前來救駕。因為旗幟上有“雷”字被雲霧遮掉上半部,只顯出下邊的“田”字,故號稱九天風火院田都元帥。李隆基避難回京後,感念雷海青忠誠,追封他為梨園總管,梨園弟子尊他為會樂天尊、歌舞菩薩、田都元帥,建廟祀奉。雷海青忠心不二的精神也感動了上天,玉皇大帝敕封他為風火大元帥,助張天師驅疫鬼、除疫患。因此,田都元帥又從梨園弟子信奉的戲神,演化為驅鬼禦寇、保境安民,並能為兒童除病消災的神祇了。安史之亂平定後,優恤有加,誥封“天下梨園大總管”,賜遷屍骨回鄉安葬,築祠祀之。唐肅宗褒贈“太常寺卿”,宋高宗加封為“大元帥”。

奉祀神祇

台灣九天風火院田都元帥府

台灣九天風火院台灣九天風火院
台灣小埤普庵寺於1999年建造九天風火院田都元帥府神龕坐落於台南縣麻豆鎮小埤里10-2號,九天風火院田都元帥府田都元帥(獅爺公)自古靈驗,在至今約一百三十餘年前,創立麻豆堡內第一陣武陣,在過渡之百餘年內,田都元帥都無固定住所,每年農曆四月初九再由爐主會產生之爐主,輪流供奉,除廟會慶典外,很少嶄露頭角,有感於此,田都元帥特在民國八十八年歲次乙卯年四月八日降駕指示,建造神龕一座,以接受信徒萬代香菸。並在同年六月初二日卯時動土興建同年農曆十一月十一日午時入火安座大吉,過程中充份顯示田都元帥神佑萬民的決心,也表現出信徒的共同心愿,就是保存先祖遺留之傳統文化,以及早日完成會館,永久供奉這尊「紅面金獅」。

田都元帥廟

福州元帥廟福州元帥廟
福州主城區有一條鼓西路,因位於早已拆毀的鼓樓的西面而得名。這條路上有一支路名肅威路,這是一條“將軍路”,為紀念民國11年出任福建省長的“肅威將軍”薩鎮冰而命名,很現代;無獨有偶,不遠處還有一條元帥路,取名卻很古代。據清《榕城考古略》載,這裡原是福州的一條內河,“其南河墘,俗稱虎婆宮河墘,亦曰元帥廟河墘”,河墘者,福州俗語也,指緊靠河沿,可知填河改路後始有其名。
元帥廟供奉三田都元帥。《福建壇廟志》載,該廟始建於唐代(具體年間失考),為福建最早的田都元帥廟之一,被四方信眾尊為祖廟。據明代《八閩通志》、《閩都記》、清代《榕城考古略》等方誌史料記載,福州元帥廟始建於元代,歷稱元壇祠、玄壇祠,清中期後改稱為元帥廟,一直延續至今。古元帥廟原為仿宋宮廟建築,廟占地0.75畝,深33.5米,寬13.5米,四面為風火高牆,門樓式廟門,中為大門,左右配側門,正面大門上鑲“祖殿元帥廟”匾額。廟為兩進,前進為戲台,戲台兩側為譙樓,後進為正殿,供祀主神戲神田元帥和諸配祀神。前後進中有一天井,其右側有一株已列入福州市古樹名木保護名錄、樹齡約七八百年的大榕樹。戲台、主殿都有斗拱藻井,構造精巧,裝飾華美。廟裡匾聯遍布,流金溢彩,雕樑畫棟,富麗堂皇。因歷史悠久,又位於省會中心城市,分爐眾多,影響遍及福州十邑和台灣等地,被尊稱為“省城祖殿元帥廟”。元帥廟地理位置獨特,舊處古棗園裡,毗鄰三坊七巷,門前原有一條南北走向通達閩江的內河,水陸運輸對接方便,河兩岸通稱“元帥廟河沿”,附近的雙拋橋有兩個碼頭和木材市場,是福州城木材運輸和加工的集散地之一。1975年,河道被填平為路,因廟取名,才改稱為元帥路。過去這裡經濟發達,商賈雲集,人文薈萃,宮廟常演社戲。元帥廟作為供祀戲神田元帥的祖廟,長期以來是福州地區戲曲、音樂的活動中心和戲班藝人的聚散地,對福州地方戲劇的發展影響很大。

坑口宮

坑口宮坑口宮
坑口宮在南安市羅東鎮坑口村前的小溪邊,始建於晚唐,祀田都元帥雷海青。現存殿宇面闊三間,進深一間,大門匾書“坑口宮”。殿內靠山牆築一三屜神龕,中間神帳橫眉標“田都元帥府”,左右陪祀金雞玉犬。
相公宮為平屋三開間,占地約300平方米,正殿奉泥塑田都元帥神像,頭戴插滿金花的學士紗帽,衣著紅色蟒服,兩側分立侍神,左為金雞,右為玉犬。正殿石柱刻聯:“九天都院歌白雪,十八學士醉青春。”此聯與梨園戲神座對聯“十八年前開口笑,醉倒金階玉女扶”之句相映照。拜亭刻聯:“坑口化身參元相,宋代封位列三公。”
宮對面50多米處有一古墓,碑刻“相公墓”三字,系明·萬曆二十八年庚子(1600年)所立。據傳為雷海青葬處。其墓現由南安市文管部門立碑保護。

三十三天九天風火院

三十三天九天風火院三十三天九天風火院
三十三天九天風火院坐落於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花園弄9號,占地面積僅十幾平方米,坐東朝西,乃傳統道教宮觀朝向,混磚土結構,是福建省唯一以“九天風火院”為名的田都元帥宮觀。“三十三天九天風火院”於唐玄宗時期就信奉閩都田都元帥與斗姆元君,經歷代傳承,幾經輾轉,於二十世紀中葉,遷入花園弄9號廳堂供奉,常年缺乏失修,純憑功德信仰,遷入花園弄後,歷經四代人維護,分別是李炳榮,劉恆康,李金火,謝長霖等人,迨至文革期間,曾遭人拆除破壞,部分舊佛神像被推倒,幸得掩存,部分神尊被秘密暗藏於家中,後經重建,此後供奉香火絡繹不絕,威信顯靈感恩牌匾比比皆是,每逢朔望之日與諸神誕辰,眾香客便燒香點燭,放炮燒箔,拜神祈福,每逢九月初九,便會“請神看戲”,以保佑梨園戲班,祈福一年國泰民安,具有重要的道教文化歷史和文物價值,也是福州歷史文化遺產的重要象徵之一。現今三十三天九天風火院分堂之處有三處,分別位於福州市浦下路道教康山東興堂,福州市六一北路585福夷堂,以及馬尾亭江等地。“三十三天九天風火院”之名中,三十三天又名忉利天,取自梵文Trayastrimśa的音譯,是佛教對宇宙觀用語象徵。忉利天處在須彌山頂,中央為帝釋天所居,四面各有八天,合計三十三天。據《正法念處經》曾言,三十三天諸天國的名稱分別為:一、善法堂天,二、山峰天,三、山頂天,四、喜見城天,
三十三天九天風火院內景
三十三天九天風火院內景
五、缽私他天,六、俱吒天,七、雜殿天,八、歡喜園天,九、光明天,十、波利耶多天,十一、離險岸天,十二、谷崖岸天,十三、摩尼藏天,十四、施行天,十五、金殿天,十六、鬘形天,十七、柔軟天,十八、雜莊嚴天,十九、如意天,廿十、微細行天,廿一、歌音樂天,廿二、威德輪天,廿三、日行天,廿四、閻摩那娑羅天,廿五、連行天,廿六、影照天,廿七、智慧行天,廿八、眾分天,廿九、曼陀羅天,三十、上行天,三十一、威德顏天,三十二、威德焰輪光天,三十三、清淨天。三田都元帥據稱乃玉皇三太子,謂之“九天風火院忠烈大元”,敕封為人間戲神,主管梨園歌舞,而“九天風火院”正是田都大元帥的宅府,亦有一說稱乃雷海青的姓生髮而來,亦有說他是天上的雷神,所以潮劇戲神的牌位上均寫著“玉封九天風火院都元帥神位”。供奉神明殿中擺放供奉神尊分為三列,第一列從左至右依次是照天君,趙天君,裴真人,第二列從左至右依次是呂宗師,三田都元帥(分別是田師帥,李真君,鄭元君),老佛,第三列從左至右依次是朱主公,白公主,斗姆元君,劉公主共12尊神像,左右兩邊分別供奉觀世音菩薩,蔣妙惠,李總管,薩總管,以及另外三尊三田都元帥,合計16尊神像。

瑞雲祖廟

瑞雲祖廟瑞雲祖廟
瑞雲祖廟是全國戲曲行業信仰田公元帥最有影響力的祖廟,坐落於莆田古城北門外辰門兜頭亭,現隸屬於荔城區拱辰街道辦拱辰居委會。祖廟建於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廟內的《志德碑》記載了莆仙戲史以及藝人生活,十分珍貴。
廟前廣場上有初建於明朝,經清代、民國重修,一九八三年改建的戲台一座,由原來的露天土台改為立柱木棚,再建成磚木結構的大棚戲台,現改為二層新型戲台:上層屋頂結構,保持其舊貌;下層擴建台面,成為適應現代需要的大戲棚。上層有楹聯“四時歌舞新人物,萬古乾坤大戲場”,系清末進士張琴親筆所書;下層橫匾“靜觀”二字為民國時之國府主席林森題寫。還有其他的匾額和楹聯。凡莆仙戲班,每逢新戲出棚,必來祖廟的戲台上開場義演,預示著日後戲路順風,演出成功。此舉相沿成習,從不廢除。20世紀80年代鄉人擴建戲台時,巧妙地把清代原構的戲台整體抬高,瑞雲祖廟的戲台堪稱莆田第一戲台。
每年四月初九和八月廿三為田公元帥的誕辰和忌日。這裡慶典隆重,有香、花、燈、燭、果盒、茶、酒、面、飯、五果六齋、五牲十禮、大銀、貢銀、鞭炮等供品進謁;有“師公”設壇做醮;有木偶戲開場;有莆仙各戲班獻演,有的還有文武棚,甚至三條拖等。此種情況有的竟會達到一個多月。

元帥寶誥

都元帥寶誥志心皈命禮
樂延三部喬挺十蓮點音律而紅梅破綻演法曲而彩鳳翺翔寓三昧於遊戲攝伏魔精回七皈以療屙祛除災役玉律金科司法錄兩儀八卦布令旗奉使巡行玉皇殿前膺寵命秉權賞罰紫霞宮裏贊立功貫正氣於雲霄回元精於翼宿佛號歌舞菩薩道稱會樂天尊掌管百萬兒郎斗中和合聖眾大悲大願化俊化英九天糾察使提點昭烈侯風火院三田都元帥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