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變紀念館

九·一八事變紀念館

在瀋陽市東北望花立交橋旁一塊開闊地上,有一個巨型的雕塑建築足以使人過目難忘———這就是“九·一八”歷史博物館。 它是國內外迄今為止唯一全面反映“九·一八”事變史的博物館氣壯山河的“九·一八”紀念碑。 來到“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前,我為眼前這座獨具匠心的警示性建築感到心靈的震撼。

在瀋陽市東北望花立交橋旁一塊開闊地上,有一個巨型的雕塑建築足以使人過目難忘———這就是“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它是國內外迄今為止唯一全面反映“九·一八”事變史的博物館
氣壯山河的“九·一八”紀念碑氣壯山河的“九·一八”紀念碑
。該館總占地面積3.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26萬平方米,總投資1.3億元。江澤民為博物館題寫了館名。
來到“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前,我為眼前這座獨具匠心的警示性建築感到心靈的震撼。這是一座足有6層樓高、日曆本造型的紀念碑,整個碑體是兩頁翻開的巨型日曆,上面赫然鐫刻著一個所有中國人都難以忘記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這是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侵略中國戰爭、占領中國東北三省的中國國難日,也是中國人民沒齒難忘的國恥日。站在巨大的“九·一八”紀念碑前,我的耳邊不禁響起了那首在兒時就唱得使人心酸落淚的歌:“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裡有森林、煤礦,還有那滿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裡有我的同胞,還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從那個悲慘的時候;‘九·一八’,‘九·一八’從那個悲慘的時候……”那歌聲穿雲裂石,那歌聲撕心裂肺。儘管歷史的煙雲已飄過了70多年,但紀念館中您看到的日軍暴行,至今仍令人足頓胸捶。
“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通過陳列大量歷史文物、照片、資料等展品,採用多種現代化展示手段,真實再現了日本帝國主義策劃、發動“九·一八”事變對我國東北進行殘酷的殖民統治以及東北人民和全國人民一道,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不屈不撓、浴血奮戰,最終取得抗日戰爭偉大勝利的歷史。它是一座記錄莊嚴的民族解放戰爭的歷史豐碑。
走出“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我的眼前仍然浮動著展館中800多幅日軍侵華照片、300多件歷史實物、100多件歷史文獻檔案、19組場景和“九·一八”事變殘歷碑、警世鐘亭等歷史鐵證的景象,那字字血、聲聲淚的解說,那原汁原味的歷史鏡頭,如驚雷、如響鼓,久久在我的心頭震響。“落後就要挨打”,“忘記了過去,就意味著背叛”,這些耳熟能詳的至理名言就像長白山林海的濤聲、松花江上的巨浪在我的耳邊滾盪。當我們驅車離開瀋陽賓士在東三省的高速公路上,當我們看到藍天艷陽下秋天的東北大地上滿山遍野果實豐碩的大豆高粱,那支“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的悲涼的鏇律又在耳邊鳴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