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間玻色子

中間玻色子

傳遞弱相互作用的矢量粒子。早在20世紀40年代末,李政道、M.羅森布拉斯、楊振寧模仿電磁相互作用的情況,提出弱相互作用是通過中間玻色子傳遞的思想。在50年代,實驗上主要研究低能弱相互作用(β衰變),中間玻色子的思想沒有引起很大的重視。隨著高能中微子碰撞實驗研究的開展,理論上需要引入中間玻色子來解釋高能弱作用過程。

中間玻色子

正文

 按照60年代S.L.格拉肖S.溫伯格A.薩拉姆提出的電弱統一理論,除了帶電的中間玻色子(W±粒子)外,還可能存在中性的中間玻色子(Z0 粒子)。1973年實驗上觀測到中性弱流存在,這是對電弱統一理論的一個重要支持。按理論預言,中間玻色子質量大約在80GeV左右,壽命大約短於10-17 s。作為高能實驗物理的一個重要事件,1983年1月和6月,在歐洲核子中心(CERN)分別發現W±和Z0 粒子(圖1、圖2),它們的質量分別為80.8±2.7GeV和92.9±1.6GeV。
中間玻色子中間玻色子
中間玻色子中間玻色子
電弱統一理論-內部結構模型圖電弱統一理論-內部結構模型圖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