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五三一平衡療法

中醫五三一平衡療法

中醫五三一平衡療法療法從原來的傳統中醫單純調理心、肝、脾的單一治療模式轉變為心、肝、脾、肺、腎的五補歸一的施治和精、氣、神的三條扶正以及對患者心理的一疏解壓,三管齊下徹底治癒失眠抑鬱。該療法的問世改變了目前傳統中醫治療失眠抑鬱的弊端,受到千萬患者的青睞。該療法是我們在實踐過程中通過以下認識而的得來的。

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日益加快,社會競爭的壓力加大,中國成年人中有高達38.2%的患者有睡眠抑鬱障礙。由於多數人對於睡眠抑鬱障礙缺乏科學的了解,並沒有把它當作一種疾病來看待,因此往往對於該類疾病疏於治療,孰不知若長期下去會進一步引起心理失衡,精神衰弱,人體免疫力下降,對各種疾病抵抗力減弱,嚴重還會引起內分泌失調、焦慮、精神萎靡等。
據權威機構調查顯示:在未經治療的失眠抑鬱患者中有2/3的人感到生命缺乏意義與價值,認為活著已沒有任何作用不如了卻生命好,而其中10%--15%的人最終選擇了自殺。這種種的表現和數字是多么的觸目驚心啊!那么失眠抑鬱到底是一種什麼疾病竟有如此大的危害,讓那么多的患者本該享有美麗而幸福的人生,但卻由於它的折磨,是他們的生活像漫漫長夜,苦不堪言,甚至生命過早的凋謝呢?難道失眠抑鬱真的這么可怕難以治療嗎?
作為治療失眠和抑鬱的專業醫師,我們有義務來解答這個問題,這是我們的使命與責任,又是一件造福大眾、功德無量的神聖事業,因此我們在對近萬名的患者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同時結合在治療過程中得出的經驗,獨創了一套全新的治療方法,我們把它命名為“五三一”平衡療法。該療法從原來的傳統中醫單純調理心、肝、脾的單一治療模式轉變為心、肝、脾、肺、腎的五補歸一的施治和精、氣、神的三條扶正以及對患者心理的一疏解壓,三管齊下徹底治癒失眠抑鬱。該療法的問世改變了目前傳統中醫治療失眠抑鬱的弊端,受到千萬患者的青睞。該療法是我們在實踐過程中通過以下認識而的得來的。
從調理心、肝。脾治療失眠是從病因出發來治療的,符合辨證論治的理論,但是這種方法真的是無懈可擊,真的能夠把患者的陰影消除嗎?真的能夠徹底治癒失眠抑鬱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這種療法是片面的,這是我們通過中醫理論的全面研究結合臨床實踐得出的結論。以下通過我們的“五三一”平衡療法的闡述便可得知:

五補歸一的施治

在研究我們發現,腦雖為其恆之府,但其與與五臟功能密切聯繫。神在產生之後還需得到精氣和血的滋養,因此腦與五臟六腑又會產生密切聯繫。《黃帝內經》把精神活動與五臟六腑以及整個生命活動聯繫起來。《靈樞、宣明五氣論》說:“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志,是為五臟所藏。”五臟雖讓各有所藏之神,而魂神意魄志不過是腦身在各臟腑的具體表現,諸神又必須總統於腦。諸神與腦之間是整體與局部,上下層次的關係。腦為全身連線的樞紐,但同時也接受全身其他臟腑器官功能狀況的反饋與影響,因此人的五臟功能一旦紊亂必然影響到腦,而導致失眠抑鬱的發生。
一般療法往往注重於心、肝、脾的調理,而忽視了肺和腎的作用。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氣司呼吸、主行水、朝百脈、主治節。肺氣虛或肺氣宣降失調時,機體對外來非良性刺激的耐受力就會下降,易於產生悲憂的情緒變化,如果肺氣不利,肺失宣肅,氣機不暢就會影響到腦,腦機不暢,腦神不爽,就有可能發為失眠抑鬱。而腎主骨生髓,髓充為腦,腦與腎在體表通過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相互溝通,經絡結構所形成的“腦-督脈-腎”軸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腎藏精,生髓,腦為髓海,腦為精髓匯聚之處。腎精化生腦髓,通過督脈這一精髓升降之道路上輸於腦,以供奉腦神之用。因此是腦與臟腑關係最密切的一對。綜上所述可以看出若肺與腎一旦發生了病變就勢必會影響到腦,就有可能導致失眠抑鬱。
我們這套療法中的用藥與治療就是通過對心、肝、脾、肺、腎的統一有機調理來達到療效的,治療後可以達到養心安神、疏肝解郁、補氣健脾、滋陰潤肺、強腎益精的作用。在對五臟進行修補滋養的同時已期達到對腦正常功能的恢復。徹底改變了一般醫生單純調理心、肝、脾的單一治療模式。也解決了患者在經過一般治療之後,腦功能得不到全面改善的問題。

三條扶正的輔助

我們在對失眠抑鬱等心理疾病的長期研究發現:人體內的精、氣、神三位一體同時存在;精、氣、神的有序運行是保證正常思維與活動的根本,任何一方嚴重偏離都會是另外兩個方面出現病變。
人們經常在實際生活中會因各種原因出現情緒波動,這就是精氣神的協調上的偏差使我們出現了不適感;這種偏差多是輕微或暫時的,並不影響我們的生活。
失眠症、抑鬱症等心理疾病都是精、氣、神嚴重偏差時出現的症狀,只有通過中醫免疫來調整精、氣、神的和諧統一與運行才能恢復正常,單純套用藥物不能達到最為理想的效果,在祖國傳統中醫精、氣、神調理理論的指導下我們研製和使用的系列藥品,主要從三個方面調理紊亂的精神情志:
一:調理“精”是與物質存在同序
二:調理“氣”是與運動存在同序
三:調理“神”是與精神意志同序
整合的結果是人體的物質存在、運動存在、精神存在、三位一體處於正常的生理範疇——即更快的幫助患者恢復正常。

一疏解壓的配合

記得柏拉圖說過:“醫生所犯的最大錯誤是,他們想治療身體,卻不想醫治思想,可是精神和肉體是一體的,不能分開處置。”我們在日常的醫治中經常感到患者有心境惡劣,煩躁、易怒、不安、無精打采、反應遲緩、唉聲嘆息、悲觀失望,精神不振、傷感流淚、愁容滿面、感到生活無意義、有想自殺的念頭等等症狀。每每此時,我們的心情也和他們一樣的沉痛。生活本應該是豐富多彩的,人生本該是絢麗多姿的,但是他們卻有揮之不去的陰影,作為治療失眠抑鬱的專業醫師,我們深感到要想讓廣大患者擺脫痛苦,就必須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我們在對數以萬計的患者治療過程中,總結了7個行之有效的疏導失眠抑鬱患者心理的方法:
(1)以情制情法:這是我們根據五行相剋的原理提出的辦法,也就是根據五行相勝的制約關係,用一種情致去糾正相應的情志,以有效的治療這種情志所產生的疾病。
(2)順志從欲法:即通過滿足人的意願、感情和生理需要,來達到去除失眠抑鬱障礙的方法。
(3)移情易性法:即轉移注意力療法,通過分散患者注意力,使患者不再專注於失眠抑鬱的內心體驗,從而打破失眠抑鬱的不良循環。
(4)暗示解惑法:言語的暗示主要來源於醫生,從治療的一開始,醫生就用言語和行為暗示患者“沒關係,你的病可以治療,是一種常見病”,讓患者樹立信心。
(5)精神內守法:中醫認為,心為五臟六腑之主,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因此應該做到“怡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保持心理平衡和對環境的適應是減少疾病和加快身體康復的基本健康策略
(6)認知引導療法:即通過提示患者不良的情緒的危害,提醒患者改變以前的不良行為和思維模式,引導患者通過正確的途徑釋放內心的苦悶和壓抑,來達到緩解抑鬱情緒,治療疾病的目的。
(7)音樂療法:音樂可以通過心理作用影響到人的情緒和行為,鏇律優美舒緩的音樂可以使人焦慮緩解,情緒愉快。節奏鮮明的音樂則使人情緒振奮。音樂還可以通過物理作用,使人產生共鳴,激發人體的潛能。
以上綜述是我們的“五三一”平衡療法。該療法是我們在對傳統中醫理論的升華及日常治療中的經驗總結的結晶,是在無數臨床實踐中被證明療效神奇的全新療法,作為有責任感的治療失眠抑鬱的專業醫師,我們謹此獻給廣大正在遭受失眠抑鬱痛苦折磨的患者,希望能給他們帶來真正的福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