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區擴大增值稅抵扣範圍暫行辦法

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中部地區擴大增值稅抵扣範圍暫行辦法》的通知
財稅[2007]75號
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省財政廳、國家稅務局: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若干意見》(中發[2006]10號)在中部地區實行增值稅轉型的精神和《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中部六省比照實施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和西部大開發有關政策範圍的通知》(國辦函[2007]2號)確定的範圍,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制定了《中部地區擴大增值稅抵扣範圍暫行辦法》,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選擇中部地區26個老工業基地城市的部分行業試行擴大增值稅抵扣範圍的試點,既是中央為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採取的重大措施,也是為今後全國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積累經驗。試點地區財稅部門應當加強領導,認真組織實施,互相溝通情況,每半年由省國家稅務局將擴大增值稅抵扣範圍的有關數據及時通報省財政廳。在執行中如遇到問題,應及時上報。
附屬檔案:中部地區擴大增值稅抵扣範圍暫行辦法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
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
二○○七年五月十一日
附屬檔案:
中部地區擴大增值稅抵扣範圍暫行辦法
一、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若干意見》(中發[2006]10號)和《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中部六省比照實施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和西部大開發有關政策範圍的通知》(國辦函[2007]2號)制定本辦法。
二、本辦法適用於中部六省老工業基地城市從事裝備製造業、石油化工業、冶金業、汽車製造業、農產品加工業、電力業、採掘業、高新技術產業為主的增值稅一般納稅人(以下簡稱納稅人)。
本條所稱中部六省老工業基地城市是指:山西省的太原、大同、陽泉、長治;安徽省的合肥、馬鞍山、蚌埠、蕪湖、淮南;江西省的南昌、萍鄉、景德鎮、九江;河南省的鄭州、洛陽、焦作、平頂山、開封;湖北省的武漢、黃石、襄樊、十堰和湖南省的長沙、株州、湘潭、衡陽。上述城市以行政區劃為界。
本條所稱為主,是指納稅人生產銷售裝備製造業、石油化工業、冶金業、汽車製造業、農產品加工業、採掘業、電力業、高新技術產業年銷售額占其同期全部銷售額50%(含50%)以上的納稅人。適用的具體行業範圍見附屬檔案。
三、納稅人發生下列項目的進項稅額準予按照第五條的規定抵扣:
(一)購進(包括接受捐贈和實物投資,下同)固定資產;
(二)用於自製(含改擴建、安裝,下同)固定資產的購進貨物或增值稅應稅勞務;
(三)通過融資租賃方式取得的固定資產,凡出租方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融資租賃業務徵收流轉稅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0]514號)的規定繳納增值稅的;
(四)為固定資產所支付的運輸費用。
本條所稱進項稅額是指納稅人自2007年7月1日起(含)實際發生,並取得2007年7月1日(含)以後開具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交通運輸發票以及海關進口增值稅繳款書合法扣稅憑證的進項稅額。
四、本辦法所稱固定資產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十九條所規定的固定資產。納稅人外購和自製的不動產不屬於本辦法的扣除範圍。
五、納稅人當年準予抵扣的本辦法第三條所列進項稅額一般不超過當年新增增值稅稅額,當年沒有新增增值稅稅額或新增增值稅額不足抵扣的,未抵扣的進項稅額應留待下年抵扣。納稅人凡有2007年7月1日之前欠繳增值稅的,無論其有無新增增值稅額,應首先抵減欠稅。小規模納稅人認定為一般納稅人後,應當以其上年同期在小規模納稅人期間實現的應繳增值稅作為計算新增增值稅稅額的基數。
本條所稱當年新增增值稅稅額是指當年實現應繳增值稅超過上年應繳增值稅部分。
六、納稅人發生固定資產進項稅額,實行按季退稅,年底清算的辦法,並按照下列順序辦理退稅:
(一)抵減2007年7月1日之前欠繳的增值稅(按欠稅發生時間先後,先欠先抵)。
(二)抵減後有餘額的,據以計算應退還準予抵扣的固定資產進項稅額(以下簡稱“應退稅額”),應退稅額不得超過本期新增增值稅稅額。
本期新增增值稅稅額=本期應交增值稅累計稅額(進項稅額不含固定資產進項稅額)-(上年同期應交增值稅累計稅額-上年同期應退固定資產進項稅額)
(三)在“應退稅額”內抵減2007年7月1日以後新欠繳的增值稅,抵減後有餘額的由主管稅務機關予以退稅。
上述公式中應繳增值稅累計稅額不含稅務、財政、審計等執法機關查補的稅款。
七、現有納稅人發生下列情形的,納稅人應分別計算確定新增增值稅稅額的基數:
1、納稅人與其他企業合併的,以納稅人和其他企業合併前上年同期應繳增值稅累計稅額之和為基數;
2、納稅人分立為兩個以上新企業的,如果新企業在中部六省老工業基地城市範圍內,以新企業分立後的資產餘額占分立前納稅人資產餘額的比重與分立前納稅人上年同期應繳增值稅稅額的乘積為基數;
3、納稅人改變企業名稱的,以納稅人發生變更前上年同期應繳增值稅為基數。
八、設有統一核算的總分支機構,實行由分支機構預繳稅款總機構彙算清繳的納稅人,符合下列條件的,可由總機構抵扣固定資產進項稅額:
(一)總機構設在中部六省老工業基地城市範圍內;
(二)由總機構直接採購固定資產,並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在總機構核算的。
如當年發生的固定資產進項稅額較大,總機構待抵扣固定資產進項稅額過多時,可採取調整預征率的辦法,但預征率的調整應以保證分支機構上年實現的預徵收入為原則。總機構準予抵扣的固定資產進項稅額不得超過當年清繳增值稅稅額。
九、納稅人購進固定資產發生下列情形的,進項稅額不得按照第五條規定抵扣:
(一)將固定資產專用於非應稅項目(不含本辦法所稱固定資產的在建工程,下同);
(二)將固定資產專用於免稅項目;(三)將固定資產專用於集體福利或者個人消費;(四)固定資產為應徵消費稅的汽車、機車;
(五)將固定資產供本辦法第二條規定的中部六省老工業基地城市、行業範圍以外的單位和個人使用。
已抵扣或已記入待抵扣進項稅額的固定資產發生上述情形的,納稅人應在當月按下列公式計算不得抵扣的進項稅額:
不得抵扣的進項稅額=固定資產淨值×適用稅率
不得抵扣的進項稅額可先抵減待抵扣進項稅額餘額,無餘額的,再從當期進項稅額中轉出。
本辦法所稱“固定資產淨值”是指納稅人按照財務會計制度折舊辦法計提折舊後,計算的固定資產淨值。
十、納稅人的下列行為,視同銷售貨物:
(一)將自製或委託加工的固定資產專用於非應稅項目;
(二)將自製或委託加工的固定資產專用於免稅項目;
(三)將自製、委託加工或購進的固定資產作為投資,提供給其他單位或個體經營者;
(四)將自製、委託加工或購進的固定資產分配給股東或投資者;
(五)將自製、委託加工的固定資產專用於集體福利或個人消費;
(六)將自製、委託加工或購進的固定資產無償贈送他人。
納稅人有上述視同銷售貨物行為而未作銷售的,以視同銷售的固定資產淨值為銷售額。
十一、納稅人銷售自己使用過的固定資產,按下列情況分別處理:
(一)納稅人銷售自己使用過的2007年7月1日前購進的固定資產,符合免稅規定的仍免徵增值稅,銷售的應稅固定資產按照4%的徵收率減半徵收增值稅。
(二)納稅人銷售自己使用過的2007年7月1日後購進的固定資產,其取得的銷售收入依適用稅率徵稅,並按下列方法抵扣固定資產進項稅額:
1、如該項固定資產進項稅額已記入待抵扣固定資產進項稅額的,在增加固定資產銷項稅額的同時,等量減少待抵扣固定資產進項稅額的餘額並轉入進項稅額抵扣;如待抵扣固定資產進項稅餘額小於固定資產銷項稅額的,可將餘額全部轉入當期進項稅額抵扣;
2、如該項固定資產未抵扣或未記入待抵扣進項稅額的,按下列公式計算應抵扣的進項稅額:
應抵扣使用過固定資產進項稅額=固定資產淨值×適用稅率
應抵扣使用過固定資產進項稅額可直接記入當期增值稅進項稅額。
十二、納稅人可放棄固定資產進項稅額的抵扣權,選擇固定資產進項稅額抵扣權放棄的納稅人應向主管稅務機關提出書面聲明,並自提出聲明的所屬月份起將固定資產進項稅額計入固定資產原值,不得再計入進項稅額抵扣。
對納稅人已放棄固定資產進項稅額抵扣權又改變放棄做法,提出享受抵扣權請求的,須自放棄抵扣權執行月份起滿12個月後,經主管稅務機關核准,方可恢復其固定資產進項稅額抵扣權。
十三、納入本辦法實施範圍的外商投資企業不再適用在投資總額內購買國產設備的增值稅退稅政策。
十四、享受增值稅即征即退、先征後退優惠政策的納稅人,其固定資產進項稅額不採取退稅方式,應記入“應交稅金一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科目,與非固定資產進項稅額一併抵扣。
十五、納稅人有關會計處理按照《財政部關於印發<東北地區擴大增值稅抵扣範圍有關會計處理規定>的通知》(財會[2004]11號)執行。
十六、本辦法由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負責解釋。
十七、本辦法自2007年7月1日起施行。本辦法的具體管理辦法由國家稅務總局另行制定。
附屬檔案:
中部地區擴大增值稅抵扣範圍的行業
試點行業
“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的代碼
行業名稱
裝備製造業
35
通用設備製造業
36
專用設備製造業
39
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
41
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品製造業
40
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
376
航空太空飛行器製造
371
鐵路運輸設備製造
379
交通器材及其他交通運輸設備製造
石油化工業
25
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
26
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
28
化學纖維製造業
27
醫藥製造業
29
橡膠製品業
30
塑膠製品業
冶金業
32
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
33
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
汽車製造業
372
汽車製造
農產品加工業
13
農副食品加工業
14
食品製造業
15
飲料製造業
17
紡織業
18
紡織服裝、鞋、帽製造業
19
皮革、皮毛、羽毛(絨)及其製品業
20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製品業
21
家具製造業
22
造紙及紙製品業
42
工藝品及其他製造業
採掘業
06
煤炭開採和洗選業
08
黑色金屬礦採選業
09
有色金屬礦採選業
10
非金屬礦採選業
11
其他採選業
4411
火力發電
電力業
4412
水力發電
4413
核力發電
4419
其他能源發電
4420
電力供應
高新技術產業
符合科技部《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條件和辦法》(國科發火字[2000]324號)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外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條件和辦法》(國科發火字[1996]018號)檔案規定的高新技術範圍並符合其他認定條件,取得省級科委頒發的高新技術企業證書的,以及生產的產品屬於《科技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發布<中國高新技術產品目錄>的通知》(國科發計字[2000]328號)範圍的納稅人。具體納稅人範圍由省級稅務機關商同級財政機關認定。
註:1、上述行業的具體說明,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02.
2、石油化工業:本行業不包括焦炭加工業。
3、冶金業:包括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本行業不包括電解鋁生產企業和年產普通鋼200萬噸以下、年產特殊鋼50萬噸以下、年產鐵合金10萬噸以下的鋼鐵生產企業。
4、火力發電的納稅人不包括以《國務院批轉發展改革委、能源辦關於加快關停小火電機組若干意見的通知》(國發[2007]2號)文規定應關停燃煤(油)機組發電作為其主營業務的納稅人。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